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短生种 / 01 一封遗书遁空去

01 一封遗书遁空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段乐安上传完最后一章,退出了圆点文学的写手专用APP。
  想了想,他又在VX软件上的“好友圈”里,上传了那一章的“精简内容”,即《数字长龙冥想法》。
  说是“冥想法”,其实就是一种思维锻炼术。
  段乐安为人孤僻,学生时代常常一个人“发呆”——其实他是在心里面“算术”:
  “1+1=2”
  “2+2=4”
  “4+4=8”
  ……
  最开始他只能算到万位,即:
  “8192+8192=16384”
  再往下算虽然能得出“32768”乃至“65536”,但往往觉得“记忆”那些数字很难受。
  他名“乐安”,自然不愿意迎难而上。
  于是掉过头来,继续从“1+1”开始。
  枯燥,无聊。
  但很打发时间。
  他的人生也很“无聊”:
  他不沾烟酒,不赌博,不去夜店,更不会去慰问“技术工作者”……
  一套衣服只要不烂,他可以穿上几年乃至十几年……
  毕业以后,他交了个女朋友。
  俩人同居的第一天,他炒了个“糊辣椒炒豇豆”,女朋友说很好吃。
  确实很好吃,滋味、火候十足。
  然后她朋友的“噩梦”开始了:
  三个月,顿顿是“炒豇豆”,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按段乐安的话讲:
  “虽然同样是炒豇豆”
  “其实是不同的”
  “首先,今天买的豇豆和昨天买的豇豆肯定是不同的”
  “哪怕是同一个菜贩在同一块菜地同一天采摘批发来的,也不同”
  “因为,世上没有两根相同的豇豆”
  “你看,今天的豇豆就没有昨天的新鲜,都蔫了……”
  段某人还讲,他每天每顿的做法,也有细微差别,比如“刀功”,比如油盐调味、火候控制,等等等等。
  可能在乐安同学的世界里,他每天吃的米饭,也是“粒粒皆不同”罢。
  女朋友倒没有因为这事跟他分手,只是隔三差五就得去亲戚家蹭一顿,换换口味。
  毕竟在一起“过日子”,吃饭虽然重要,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何况,段乐安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优点”——他“那方面”的能力很强。
  关键是持久。
  温柔,细腻,层层递进……几乎可以次次让她到顶点。
  这也是段乐安“慰问”一词的由来:
  一次他同事半开玩笑地问他,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他去PC?
  那个地域风气开放,特殊服务很平常。
  段乐安答,去了是花钱让别人舒服,自己一点快感都无,没意思。
  所以,别人去是“消费”,他如果去了那就是“慰问”。
  他确实觉得这种“活塞运动”很无聊。
  正因为觉得无聊枯燥,不过于投入兴奋,才能做到持久。
  而不像多数男士一样,一味只顾自己发泄,往往“痛快”了事。
  然而,俩人最终还是分开了。
  段乐安不顾女友的热泪挽留,抛弃所有“身家”,永远离开了那座城市:
  “以我的能力,永远都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而生活本身,实在是太无聊了”
  “所以,好聚好散,我们分手吧!”
  那一年,他27岁,韶华还在,心却早已枯老。
  从那天开始,无情的段某人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缥缈之旅”:
  随便在候车厅的电子屏幕上选一个城市,买票,登车;
  到达后随便选一路公交,投币,上车;
  随便选一个站点下来,在周围找工作,开始新的生活。
  对他来讲,没有什么“生活”的概念可言:
  “只是单纯的【活着】而已”
  他做过酒店的传菜员;
  在人才市场发过传单;
  做中介卖过几套房子;
  ……
  所有的工作他都做不长,稍微积攒一点余财,便给自己放个“长假”。
  也就是辞职走人。
  得益于他常年默算“1+1”,对于身上的钱能花多久,他很清楚。
  说句题外话,他身上的积蓄,从来没达到过五位数,那“16384”、“32768”、“65536”之类,根本用不到。
  往往能接近“8192”,他就很满足了。
  毕竟,他叫“乐安”。
  乐的逍遥,安于平凡。
  然而,“平凡”正是普通人的灾难。
  生活这一概念,并不是只针对他段乐安一人而存在的。
  生活本身便是一座血肉磨场,碾压世人,默默无情。
  无人可以逃脱。
  比段某人的无情,更无情。
  十年过去,乐安同学,已是中年。
  无积蓄;
  无特长;
  无人脉。
  段乐安的人脉维系,是每年登录一下企鹅账号,在校友录上随便说几句,表示自己没死,然后下线明年再见……
  至于工作上的同事,真的就只是同事而已,加上他换工作又勤,保留联系的少之又少。
  随着年龄增长,转眼奔四的乐安能选择的工作越来越少;
  由于长期营养不均衡,缺乏锻炼,加上他一直以来“病态的心理”,主动“找”他的疾病却越来越多……
  通俗点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
  段乐安全中了。
  他其实很早就知道自己有些偏“抑郁”的心理问题,感情构建方面也有障碍。
  毕竟,能算“1+1”的人,不会太傻。
  对待自己常常“想主动结束一生”的想法,他选择自我剖析,而不是去正规医院看医生。
  因为:
  “抑郁本身并不无聊”
  “相反,研究起来还很有趣”
  (所谓精神病人思路广,真实不虚)
  而如果某一时间段“主动结束”的想法太严重,段乐安也有自己的“治疗方案”,那就是“饥饿”。
  主动饿上自己两三天,就啥毛病没有了,见效快,绿色环保。
  (注:此处为小说家言,切勿当真)
  (真有心理问题,请主动寻医)
  这种“饥饿疗法”,也被他应用到很多小病小灾上。
  其所谓核心理论是,激发自身“原始求生欲”,让身体“自己活过来”。
  可他终究只是普通人,当年大学的专业是“机械维修”而不是“人体医学”。
  人和机器,能一样吗?
  “饥饿疗法”是参照自然界的捕食者,可无论草原上的狮子、鬣狗,还是森林里的老虎、豹子……有哪个是活得长的?
  透支生命。
  损耗内脏。
  就算治的了病,无形中却短了命。
  十年来候鸟般的生活,段乐安老了。
  不停地透支生命,他身上潜隐的另一种疾病,终于大规模爆发了。
  “银屑病”,一种皮肤病,有一点跟“抑郁症”一样,同样号称“不治之症”,同样会伴随病人一生的疾病。
  双杀。
  无解。
  。。。。。。。。。
  。。。。。。。。。
  《数字长龙冥想法》内容不少,精简过后也有一千余字,段乐安分四次才在“好友圈”上传完毕。
  看了看手机,时间是凌晨三点二十。
  他无事苦笑:
  “一千来字”
  “还是写过的内容”
  “都要花这么久”
  “我果然不适合做写手”
  ……
  “算了”
  “那哪是什么小说”
  “只是换了名堂的遗书而已”
  无情的段某人,终于还是走到绝路。
  放下有些滚烫手机,他伸手拿过镜子,对镜子里的自己笑了笑:
  “开心点,今天是个好日子”
  “祝你生日快乐!”
  今天还真是他的生日。
  慢慢起身,一点一点穿上衣物——由于“银屑病”,他身上大面积红斑发炎,稍微一动,便有“脓液”析出,痛楚难忍。
  从床尾找出特意保留、还没穿过一次的黑色袜子,一点一点慢慢套上:
  “真舒服”
  “咱也是有新衣服的人了”
  “干干净净上路!”
  穿上鞋子,想了想,把手机留在床头,附上纸条“解锁密码1024”。
  后面干脆把口袋全翻一遍,除了身份证留着,其他全丢下:
  “可惜那张彩票还没兑奖呢”
  “五块钱能买十个馒头,够活一个星期的”
  “问题房租不够啊”
  悄悄打开单间房门,也不开灯,慢慢向外摸去:
  “那些东西就当给房东姐姐补偿了”
  “毕竟我一出事,虽然不至于上新闻,但多少都有些负面影响,唉!”
  ……
  “欠同学欠朋友的钱是没法还了”
  “自己除了无情无义,又得加个无信了”
  “抱歉抱歉,实在是不想再拖累大家了,都不容易,我还是自己解决吧!”
  …………
  十分钟后。
  …………
  眼前越来越暗,段乐安不禁又念叨起来:
  “1+1=2”
  “2+2=4”
  “4+4=8”
  ……
  “1024”
  “2048”
  “4096”
  ……
  “16384”
  “32768”
  ……
  ……
  “134271728”
  ……
  ……。
  ……
  蓝星上空,一道“长龙”划过,倏尔遁成一点,光华闪过,就此不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