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汉攻略 / 第14章 汉乐府

第14章 汉乐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吃过午饭后,刘髆要午休,李季不便打扰,带着陈襄和李寻燕离开。
  走出北宫,陈襄忽然记得李延年曾说过,让他有空常去乐府玩。陈襄自诩为文人,知道乐府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意义,遂对李季道:“三叔,我想去乐府看看二叔,您先带寻燕回去吧。”
  “好,你自己去吧,晚上和他一起回来。”李季爽快的答应了。
  自己去?我哪里知道乐府在什么地方?宫里规矩森严,万一走错了地方,岂不是死路一条?陈襄扭捏道:“三叔,您能不能送我去?”
  “你这孩子,又不是从没去过,这么快就忘了?”
  “我,我有些日子没去了,忘了怎么走。”陈襄忐忑道。
  李季叹了口气:“好吧,我送你去,你好像也没去过几回。”
  乐府位于未央宫西北部,从未央宫北门而入,前行约百丈就能看到,临近少府,但比少府规模要小得多。
  将陈襄送到乐府后,李季带着李寻燕出宫回家。
  陈襄的到来,让李延年很高兴,带着他看了一圈乐人排练。西汉乐器最为著名的当属编钟和建鼓,非重大场合不能演奏,其余的还有竽、笙、瑟和筝等,陈襄大多不认识,只能是瞧热闹。
  “二叔,听说您这几年一直在搜集民歌,不知收获如何?”这是陈襄最为关心的。
  说起民歌,李延年显得很兴奋,滔滔不绝:“民歌真是个好东西,清新脱俗,活泼自然,完全不同于朝廷雅乐,和《诗经》不相上下。这些年啊,我派出使者前往各郡国采集了不少民歌,每个地方的各有不同,听到那些民歌,仿佛身临其境,让人心向往之。”
  “二叔,我想看看。”陈襄被勾起了兴趣。
  “好,你随我来。”李延年立马将陈襄领到了另一处房屋。
  这间房屋除了书架还是书架,摆放着一摞接一摞的书简,仿佛一座图书馆。陈襄顾不上滔滔不绝的李延年,自行翻阅起来。
  李延年很细心,将各地的民歌按照地域的不同分门别类。陈襄随便翻阅了一下,发现绝大多数以前都闻所未闻,也不知道是遗失了,还是自己见识有限根本没有读过。
  翻了好一会儿,陈襄终于翻到了一首熟悉的,著名的《长歌行》。
  “二叔,既然是民歌,是不是可以唱呢?”陈襄很好奇,这首诗在古代是怎么唱的呢?
  “当然可以唱,要不,我唱给你听听?”李延年一脸希冀道。
  “好。”陈襄满口答应了。
  李延年高兴不已,当下摆起架势唱了起来。让陈襄惊讶的是,李延年唱这首歌时的曲调有点像美声,慷慨激越,又透着一丝悲凉。
  听着听着,陈襄想起了自己。当年,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还是在小学,并不能深刻体会其中含义。直到若干年后,他大学毕业,走入社会,才深刻体会到何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陈襄本是理科生,却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大学时经常逃课泡网吧。大学毕业时,他甚至连毕业证都没混到手,只能从销售做起。
  然而,陈襄实在不是干销售的料,不到一个月就打了退堂鼓。后来,他陆续做了很多工作,甚至做过工人,始终不如意,机缘巧合之下他成了一个网站编辑,说是网站编辑,其实就是复制粘贴的网络裁缝。
  这份工作虽然没有技术含量,却也打开了陈襄的一扇窗户,见识了互联网的魔力,他开始将职业方向定在了网络营销上。
  再后来,因为文笔较好,陈襄成为了一名文案策划。两年前,陈襄厌倦了朝九晚五,投身自媒体的浪潮,最终来到了网文行业。
  几经周折,陈襄已年过三十,却始终没有闯出一番名堂。想着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他不自觉的留下了眼泪。
  李延年大为惊讶,问道:“光明,你怎么了?”
  陈襄擦了一下眼泪,笑道:“没什么,二叔唱得太好了。”
  “真的吗?”李延年一脸兴奋,又惆怅道:“以前,每当我一唱歌,你就不耐烦。其实,你的声音条件很好,干净,通透。”
  穿越之前,陈襄也很会唱歌,还曾被评为校园十大歌手,这是唯一可以拿出来炫耀的事。
  “以前可能是不懂事吧。”陈襄随便找了个理由。
  李延年的情绪一下子变得低落起来,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我们李家是倡优世家,一直被人瞧不起,视为贱民,但为了生计,我们没有选择。你父亲没有音律天赋,也志不在此。你三叔呢,天赋是有的,但自从你姑姑入宫后,他也有意摆脱这个身份。”
  “身份没有高低,人心才有贵贱。”陈襄安慰道。
  李延年诧异的看了陈襄一眼,继续道:“我年轻时轻狂自大,犯下死罪,被处以宫刑。如今,你三叔一直没有子嗣,我们李家只有你和寻燕了。传承数百年的家学,可能要毁在我们兄弟的手里。”
  “我们李家的家学竟有数百年?”陈襄很惊讶。
  “是啊。以前,你父亲专攻乐器,我和你三叔专攻歌唱,你姑姑专攻舞艺,都有独到之处。如今,你姑姑英年早逝,舞艺失传,只剩下乐器和歌唱。你从小不喜欢歌唱,你妹妹空有天赋,无人教导。”李延年的话语很落寞。
  看着李延年失落的眼神,陈襄忽然很感动,脱口而出道:“二叔,我以后跟你学歌吧。”
  “你真的愿意学?”李延年一脸惊讶。
  “真的,我觉得那些民歌写得很好,你的歌声也打动了我。”其实,陈襄最主要的是不想让汉乐府就此散佚,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他要让它流传千古,成为永远的精神财富。
  “唉,你父亲可能不会同意的。”李延年叹了口气。
  “为什么?”陈襄不解。
  “你父亲一直觉得,从事音律歌舞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投身军旅才能让家族兴旺,才能摆脱低贱的出身。”
  陈襄想了想,坚定道:“二叔,我会说服他的。”凭李广利那志大才疏的军事才能,妄想以军功光耀门楣,纯粹是痴人说梦,还不如实实在在的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陈襄心中暗道。
  即使他反对又能如何?陈襄知道,李广利出征大宛,两年后才能回来。两年时间可以做很多事,就当他不存在好了。
  “好,好孩子。”李延年很感动,从身上解下一块腰牌,递给陈襄:“这是乐府的牌子,凭借这个,你以后可以出入宫禁。”
  哇!陈襄兴奋不已,双手接过,问道:“二叔,有了这个,真的可以随意出入宫禁?”
  李延年一副孩子你想什么呢的表情,耐心解释道:“这块牌子可以让你进乐府,但其它地方是不能随便去的,尤其是前殿、宣室和椒房殿等宫中重地,妄入者死。”
  “好,我明白了。”能进宫门也不错啊,陈襄心里乐滋滋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