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汉攻略 / 第15章 劝妹妹上学

第15章 劝妹妹上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酉时初刻,陈襄和李延年一起出宫打道回府。一路上,李延年很兴奋,向陈襄讲述当年学艺时的艰辛,陈襄听得饶有趣味。
  走到距离李广利家只有十几步时,李延年停住了脚步,对陈襄道:“我到家了,你回去吧。”陈襄下车和李延年告别。
  原来,李延年就住在隔壁,那李季呢?难道在另一边?
  为了确认这个事实,陈襄故意站在家门口,等待李季的归来。然而,一直等到天黑,始终不见李季的踪影。
  陈襄自觉无趣,苦笑着进入了自家宅院。此时,家中的晚餐已经做好,就等他一个人。
  “哥哥,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晚?”李寻燕扑过来问道。
  “我在街上随便转了转。”陈襄随口编了个理由。
  “唉,哥哥前阵子还说,每天都陪我,如今又开始一个人出去玩了。”李寻燕惆怅道。
  陈襄心存愧疚,柔声道:“哥哥以后不会这样了,如果出去玩的话,一定带上你。”
  李寻燕瞪大了眼睛:“哥哥,你说的是真的吗?”
  “哥哥绝对不会骗你。”陈襄笃定道。
  “那好,你明天陪我去逛西市吧,听福叔说那边多了很多来自西域的玩意儿。”李寻燕高兴道。
  “这,我明天还要上课呢。”陈襄为难道。
  “哼,哥哥果然只是哄我的。”李寻燕又撅起了小嘴。
  陈襄尴尬不已,该如何满足这个小姑娘呢?忽然,他灵机一动,对李寻燕道:“寻燕,要不你以后和我一起去学馆吧。”
  “学馆?父亲说,闺中女子不需要学那么多东西。”
  “不,不管是男儿,还是闺中女子,都应该识字。不识字,你连一封信都看不懂,还如何与外界打交道呢?”
  “我为什么要与外界打交道呢?父亲说,女子只需相夫教子,不应该抛头露面。”李寻燕不解道。
  “你愿意只做一个相夫教子的普通女子吗?”
  “我不知道。”李寻燕低下头:“十五岁时,我就要嫁人了。”
  十五岁嫁人!简直是灭绝人性,陈襄在心中暗骂一声。在现代,十五岁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有的连高中都没读完,更别提以后还要读大学考研究生呢,二十五岁结婚都嫌早。
  “你愿意和我一起上课吗?”陈襄不想说得太复杂。
  “想。”李寻燕抬起头:“每天,你走了之后,这院子再也没人陪我了,小姨又不能天天来。”
  “好,我现在就去找二叔,让他和学馆说一下。”陈襄站起身。
  “若是父亲回来了,不让我去怎么办?”李寻燕有些犹豫。
  “放心吧,父亲两年后才能回来呢。”陈襄脱口而出。
  “哥哥,你怎么知道?”李寻燕一脸不可思议的问道。
  糟糕!怎么能如此肯定呢?以后说话还真要注意点,不然会被人当做半仙的。陈襄赶紧补救,笑道:“因为哥哥神机妙算啊。”
  “哥哥算得不好,我不想父亲回来得那么晚。”
  “不会的,我只是随口一说,你不要当真。”陈襄哄道,又劝说道:“父亲回来了,我会劝他的。毕竟,咱们家也算得上大户人家,他不会那么顽固的。学馆里好多你这样的闺中女子,你会多很多伙伴。”
  “真的吗?”李寻燕一脸希冀,咬了咬牙,点头道:“那你去和二叔说说吧。”
  一面吃饭,一面和李寻燕说好了上学的事。吃完饭后,陈襄立即赶到李延年家。还好,李延年尚未休息。
  李延年家的宅院比李广利家要大一些,但显得更为冷清,布局也略有不同,家中摆放着各种乐器,一看就是有家学传承的。
  陈襄向他表明了让李寻燕上学的想法后,李延年没有反对:“也好,寻燕一个人在家,确实挺孤单的。长安城里识文断字的女子不在少数,寻燕以后是要嫁入大户人家的,不能不识字。”
  “多谢二叔,麻烦二叔明天去治平馆打个招呼。”
  “好,我明天就去。这样吧,你明天先陪寻燕去趟西市,给她买一副好笔墨,顺便带她玩玩,后天再去学馆。”
  陈襄早就想去西市逛逛了,满口答应。
  第二天,陈襄从李福手里支取了三百钱,带着李寻燕一起去西市。
  为了照顾他们兄妹二人,李福派出了两位随从,一位马夫陈三,一位护院赵进,都是年轻力壮之人。
  西市位于长安城西北角,毗邻渭河,和一街之隔的东市是长安城中最热闹的地方。每天辰时一到,城外的小商小贩和百姓从横门一拥而入,瞬间给长安城增添了几分活力。
  除了小商小贩和集市,横门大街上还有很多大的商号,比如专供娱乐的风云馆,被誉为长安第一酒楼的望月楼,以及各种当铺、布店和杂货铺,南北货物应有尽有,还都是最顶级的。
  陈襄是第一次来西市,自是倍感新奇,李寻燕毕竟是小孩子,也很兴奋。陈襄看她高兴,花了两个铜钱给她买了几块饴糖。
  饴糖是中国最古老的糖果之一,以稻米、大麦、小麦或玉米等粮食发酵而成,又甜又黏。陈襄小时候见过,还挺喜欢吃。
  李寻燕高兴不已,自己吃了一块,又塞给陈襄一块。陈襄也不谦虚,当即嚼了起来,那叫一个香甜哦,他差点把舌头给咬下来。
  “哥哥,你口水都流出来了。”陈襄吃得津津有味,李寻燕一旁笑道。
  陈襄很尴尬,含糊其辞道:“好吃,好久没吃了。”
  “我记得,你以前可不喜欢吃这个了。”
  “是吗?妹妹给的,什么都好吃。”陈襄毕竟是现代的成年人,想要逗一个古代的小女孩还是很容易的。
  “呀,哥哥越来越会说话了。”李寻燕笑开了花。
  吃过了饴糖,陈襄带着李寻燕办起了正事,走进一家杂货店买了一套笔墨,包括一支毛笔、一个砚台和一瓶墨汁,总共花去了二十钱。
  随便转了转,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陈襄随便找了个小店,当街吃起了臊子面和锅盔。不得不说,味道实在太地道了,吃得陈襄满嘴跳舞。
  结账时,陈襄惊讶的发现,四个人吃个肚子圆,最终只花了二十钱。由此可见,汉朝的一个铜钱,能值现在的好几块呢。
  不过,经过对比,陈襄发现,汉朝的物价和现在有很大区别,吃的东西普遍很实惠,有些东西却不便宜,比如布帛等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一匹最少值一缗,毕竟当时的布帛是可以直接当做货币交易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