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神豪大吃货 / 第26章 我们必须以酒代茶

第26章 我们必须以酒代茶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玉香儿介绍说,‘西双版纳’是傣语,‘西双’意思是数字‘十二’,‘版纳’则译为‘坝子’。
  坝子是南方称呼,指山间的盆地。
  西双版纳意思为十二个坝子,古时的十二个行政区域。
  告庄西双景区汉译为九塔十二寨。
  吃了饭,玉香儿带沈宾逛了一圈夜市。
  夜市特别大,分为三大部分,毗邻澜沧江畔,走在夜市中,脚下江面倒映出璀璨的夜市,让你难分清梦境与现实。
  美食、热带水果、工艺品、民族服饰----
  商品目不暇接。
  冰镇西瓜、火龙果、菠萝、芒果-----
  沈宾吃了一个又一个,根本停不下。
  夜市非常漂亮,特别是从大金塔往下看,摊位连成一片,灯火辉煌。
  傣族信佛,小乘佛教,大金塔是个佛寺。
  有个六国水上市场,聚集了东南亚各国的特色,你能坐着灯光游船穿梭在各国。
  沈宾左看看右挑挑,不知不觉逛到了凌晨。
  虽然大多是淘宝货,但确实忍不住,不知不觉买了不少小物件。
  白洁将住处安排在了文华酒店,直接包下总统别墅,自带庭院、泳池。
  屋内入眼皆是民族风的装饰、物件,屋外是树林花草,酒店有私人花园,有不少动植物,包括孔雀,完美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沈宾在网上查了价格。
  好家伙,一晚将近八万!
  为了方便服务,白洁也睡在别墅里。
  没错,睡同一屋子,可惜不是同一间房。
  别墅有三层,六间客房,沈宾睡在二楼,她睡一楼。
  晚上躺在床上,内心还挺躁动,翻来覆去很久才睡着。
  舒服的睡到自然醒,窗外是碧绿的芭蕉树,青空万里。
  人间,值得!
  在泳池里学着青蛙扒拉两下,冲了个凉,正吃酒店的早餐,玉香儿到了。
  今天去野象谷景区。
  车子驶出市区,上了高速,直达野象谷。
  每次动身,一辆迈巴赫,三辆别克商务车,沈宾头疼不已。
  十几个人,声势浩大,到哪儿都是焦点人物。
  野象谷门口停车场,沈宾吩咐道:“让他们等着也好,自己去玩也罢,别跟着了。”
  “明白。”
  白洁走到后方,对车内人员交待一番,只有一个魁梧的保镖跟了上来。
  野象谷很美,热带雨林的花草树木,虫鸣鸟林,踏上森林栈道,巨树高耸入云,遮天蔽日。
  丝丝凉意沁人心脾,空气清新怡人。
  一路上,沈宾除了看风景拍拍拍,总会忍不住看向边走边介绍的玉香儿。
  从后面看去,她的腰身婀娜,体态轻柔。
  傣装上身窄袖短衫,外衫紧身,长不及腰部,细腰露出少许,时隐时现。
  他甚至怀疑,现代的露脐装,是不是参考了傣装的意见?
  下身的长筒裙长齐脚后背,裙子腰身细小,下摆宽大,显得修长与苗条,不论走路做事,都给人一种俊俏,飘逸的感觉。
  水一样的傣家姑娘,一点儿也不假!
  很可惜,并未见到野象。
  玉香儿说,这要看运气。
  有的人来几次都遇不到,有的人第一次就遇到成群结队的象群。
  当然,景区里有大象表演,你可以近距离接触。
  野象谷游玩结束,回到市里时,远山落日西下,红霞漫天。
  晚宴同样安排了傣味,不同于昨天的手抓饭,今日是正宗的傣味。
  车子直接开入村寨,停在私人的傣楼下。
  “沈先生,到了。”
  天气闷热,在外跑了一天,玉香儿小脸绯红,瞧着明艳动人。
  沈宾下车一看,一栋吊脚式的傣楼。
  “这是哪儿?”沈宾不解道:“游客好少啊。”
  玉香儿掩嘴一笑:“这不是景区,这是我家。”
  “哈!?”
  一群男女迎了出来,玉香儿亲切的与他们用傣语打招呼,叽里咕噜说得啥也听不懂,只觉得他们看自己眼神,包含特殊意味。
  玉香儿出声介绍,她的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弟弟妹妹----
  怎么感觉怪怪的,跟提亲似的!
  寒暄结束,玉香儿拉着沈宾手,往楼上走。
  动作过于亲密,让沈宾好不自在。
  虽然他心里享受这种接触,可一家人都在呢,感觉背后无数双眼睛盯着,如芒在背。
  “你刚刚和他们说什么?”
  “介绍你们啊。”
  玉香儿弯下腰,细嫩的腰肢露了出来,腰线优美,盈盈一握。
  她抽出纸张,轻轻擦拭桌椅,说道:“这次让你们品尝正宗的傣味,不是景区或连锁店,而是我家人亲自做的。”
  “那太荣幸了。”
  站在阁楼,沈宾朝外望去。
  傣家人真的很会享受,每家每户至少一亩多住宅地,砌了一圈围墙,院里种些竹子、青菜、小葱、小米辣----
  自给自足,绿色健康。
  “我发现你们傣家人,家家户户都喜欢种竹子啊。”
  村里除了鲜花果树,最显眼的就是青翠的竹子,房前屋后,几乎每家都种。
  玉香儿擦拭了桌椅,示意沈宾坐下,解释道:“因为竹子与傣家人生活密不可分呀。”
  “竹楼、竹桌、竹凳、竹碗、竹筷、竹篮----可以说竹子成就了傣家人呢。”
  沈宾慢慢坐下,目光四处打量,说道:“我还发现,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盖了楼房,你家这样吊脚楼几乎看不到了。”
  “本来我爸妈也想盖呢,是我不让。”
  “为什么?”
  “我喜欢这个家。”玉香儿清亮的眸子充满回忆,望着破旧的房子,墙上挂着的全家福,她成长的记录照片。
  晚餐似乎早已准备好,开始上菜,摆了满满一桌。
  米线、烤肉、烤鱼、还有多种蘸水、新鲜绿菜,剩下的沈宾也喊不出名字。
  他发现一个问题,傣家人对蘸水真的爱入骨髓,每次蘸水至少三种以上。
  玉香儿想得很周到,司机和保镖们也准备了,加上她的家人,一共摆了五桌。
  沈宾一眼看中了大碗米线。
  鲜红的番茄汤汁,翠绿的小葱、芫荽飘在表面,米线细长米白,瞧着让人垂涎三尺。
  “这是米线吧?”
  逛了一天,沈宾饥肠辘辘,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别忙吃,酒还没喝呢?”
  沈宾楞了一下:“还要喝酒?”
  玉香儿眉毛一挑:“来我们傣族人家,不喝酒怎么行?别的地方是以茶代酒,我们这儿必须以酒代茶!”
  话音落下,一个青年小伙,好像是她弟弟吧,抬了一罐坛子过来,轻轻放在地上。
  “这是?”
  “酒啊!”玉香儿说得理所当然,打开罐子闻了闻:“我爸刚考好的玉米酒。”
  沈宾凑近嗅了一口,眉头一锁。
  特别辛辣刺鼻,度数应该很高。
  “这酒几度啊?”
  想起刚刚玉香儿闻酒时,小脸享受的模样,沈宾有种不祥的预感。
  “放心,不到六十度,也就五十七、八度吧。”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