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文明空想 / 第四十二章 江湖 第一幕

第四十二章 江湖 第一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这个世界中,它们正好分了。
  首先出来干这个“分”的事的人,叫素麟羽。他不是官宦子弟,却有不少绿林好友。在他几个好朋友的建议下,他自称“鸿羽皇帝”,一步步将楚国逼到了西边。最终定国号为齐国。
  就在齐国快要一统中原之时,北边的草原人却翻越了苍茫山脉,直击齐国重镇——界城。
  万般无奈下,素麟羽挥军回师救援。于草原人在界城大战三天三夜。
  草原人碍于是精兵突进,兵力不足;素麟羽也是疲敞之师,双方最终罢手言和。
  而在中原南部,还居住着一些善使蛊毒,性格泼辣的苗域子民。他们趁着齐楚征战之时,也奋力向北扩张。
  最终,经过二十年的征战,四国版图最终确立了下来。
  我们的故事,则开始在齐国建国后的三百年。
  齐楚苗三国,经历几百年变迁,朝廷力量腐败。相反江湖力量却鼎盛起来。
  而齐国最为强大的江湖门派,名叫古阙楼。
  古阙楼设有天剑堂、地剑堂以及铁剑、玉剑、金剑、锈剑四堂。
  而不久,古阙楼又将收藏天下书的琅琊阁纳入其中,使得古阙楼的实力再次提升。
  总之,这是一个侠客的世界,一个假想的“江湖”。
  魏知乐,古阙楼的一名弟子。从小父母双亡,是师父一手把带大。
  魏知乐问过师父,关于她的身世。师父告诉她,当年正值端午佳节,他去襄阳参加百粽宴时,在一个破庙之中发现了还在襁褓中的魏知乐。他一时善心大发,怕她饿死,便将魏知乐带上了山。
  魏知乐对师父的这套说辞半信半疑。因为他后面的话,总是要说让她知恩图报,长大了要孝敬他之类的。魏知乐甚至有时候怀疑,自己是被师父掳上山的。
  魏知乐的师父是古阙楼掌门的三师兄,江湖上的人都称他为铁剑李广寒。古阙楼中铁剑堂的堂主。师父生性懒散,基本不插手帮内事务,总是喜欢四处云游。他经常带魏知乐出门,领略各地风土人情,还有各种美食。
  魏知乐可能明白了师父的用意。就是想把她培养成一个厨子……
  就这样,魏知乐的剑法虽然稀松平常,可在师父的威逼利诱下,厨艺却是进步神速。只要她尝过一次的食物,都能烧出十之七八的味道。师父也对她的厨艺赞不绝口。
  但古阙楼好歹也是个江湖门派,魏知乐作为铁剑李广寒的唯一亲传弟子,竟然剑法稀松平常,免不了被其他师兄弟笑话。
  也许是师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魏知乐十八岁那年的夏天,师父将一个与手持玉箫的俊朗少年带上了山。
  “师姐,我叫萧无音。”少年伸出了右手展颜一笑,好似天先破层云。魏知乐虽然没见过这个少年,却被他的笑吸引着伸出了手。
  “从今天开始,他是你的师弟。”师父提溜着一个酒壶道,“额,希望你们以后能好好相处。”
  从那以后,铁剑堂的伙食从两人份变成了三人份。萧师弟经常来帮她打下手,可其实魏知乐并不需要他帮忙做什么,毕竟只是多了双筷子而已。所谓的帮忙也只是她和萧师弟的相处的方式。
  萧师第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他一般只会在门前的松树下练剑,要么就去琅琊阁看书。
  有一次,魏知乐曾看到萧师弟将整篇《严华经》誉录了下来,甚至笔记都和原本一模一样。
  真是个厉害的师弟。
  而他的武艺,更是魏知乐所不及。
  魏知乐知道自己资质平庸,不是练武的材料。但是萧师弟,将来定成大器。
  萧师第平目总是带着他那根玉箫,玉箫的两头,用流苏各系了铃铛。
  这是一只很漂亮的箫,可他儿来不曾吹奏过。
  “这箫是吹不响的。”他曾经对魏知乐说。
  魏知乐诚恳地点了点头,没有戳破他不会吹奏的事实。
  因为萧师弟的关系,铁剑堂也逐渐被人重视起来,很多同辈的师兄弟都来找萧师弟讨教一二。大家都惊叹这个刚进两年山门的少年剑法进步如此神速。
  当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有的师兄弟很不喜欢萧师弟。地剑堂的谢安然便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琅琊阁的任清风师兄架着遍体鳞伤的萧师弟回来。他告诉魏知乐,谢安然说他看到萧师弟偷看本门秘籍,结果就命人将萧师弟打成这样。
  魏知乐看着萧师弟身上的伤,顿时火从心来。暗恨此刻师父不在此处,任师兄看出魏知乐神色不对,立刻说道此事他会查清,若萧师弟当真冤屈,定会还萧师弟一个公道。
  魏知乐只得作罢。毕竞琅琊阁不在四堂之中,很少插手四堂事务。可若琅琊阁开出承诺,那要收拾一个地剑堂弟子,还是绰绰有余。
  任师兄临行前,写了一贴药方,嘱她照方抓药,外敷内服,不出三日萧师弟便可痊愈。魏知乐谢过任师兄后,他便去了。
  魏知乐按此药方熬药,果然不出三月,萧师弟便痊愈了。看着他痊愈很是开心,而萧师第一副微笑的样子说道“谢谢师姐”。仍如往常一般练剑,看书。
  半年后,师父回来了,听说了这些事,找上了地剑堂的堂主沈镇北大闹了一番。此后的日子才算平静了下来。
  魏知乐以为这样的目子会继续下去,直到那……
  又是一个临近端午节的清晨,魏知乐睁开眼睛,发现一人背负铁剑,站在她床边。
  “知乐,你醒了啊。”
  魏知乐揉了揉睡眼朦胧的眼睛,发现是师父。
  “为师要外出一段时间,铁剑堂里的一切,暂时就交给你了。”
  “师父,您要去哪里?”
  师父想了想说:、听闻襄阳百粽宴又要开始了,为师此去看看,今年是否还能再捡个女娃。”
  魏知乐愣了愣:“哼,不说就不说,装什么神秘。何时回来?”
  “若真是捡到个娃娃,还得去找他父母,算算时间,恐怕得很久。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哼,也不知道这些年是谁在照顾谁。”魏知乐倔强地别过脸去。
  “哈,也是。”
  魏知乐再回头,师父已经飘然远去了。
  魏知乐找来萧师第,问他关于师父的事。他似乎知道的也并不比她多。
  一年,两年……
  师父仍旧没有回来。
  魏知乐和萧师第问遍了同门,也没有人知道师父的去向。闲言闲语倒是纷涌而至。有的说师父泄露本门机密,有的说师父私自下山叛出师门,还有的说师父是躲避仇家,不愿将祸事引向古阙楼.
  直到第三年冬天,那年的冬天很冷,鹅毛般地雪花落满了庭院。魏知乐染了很重的风寒,烧了两天两夜。师弟从师父的卧室拿出了过冬的棉袄,给她盖上。
  “这是师父的东西。”魏知乐气愤地指责他,不该乱动师父的东西。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棉袄把魏知乐裹得更紧了。她看到他清澈的眼里,似乎也下起了大雪。
  或许,师父再也不会回来了而她,还该继续留在山上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