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快递员不能承受的罪与罚 / 第三章 我的派件区域

第三章 我的派件区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永和街的整个街区,包括一个像鸡蛋形状的大学就是我的派件区域。尽管这在后来我还觉得小了,但一开始,对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门外汉来说,已经算是疆域辽阔的了。我还记得,快递伊始,我竟感到自己是伟大的(我是说这是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石上的),我甚至还莫名联想到,这种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感想,将需要持续不断的勤奋和汗水来浇灌的这一事实。但后来就谈不上什么伟大了,干脆什么都不是,那所谓的伟大,分明是建立在人性之恶上的——随心所欲的投诉,惨无人道的罚款,如此而已。
  从地图上看,我的派件区域正不偏不倚地处在一个纵横交错的田子形平面上,总体形状就像是个正方形的吐司蛋糕。这里有一排排高矮和规格近乎病态相似的小楼房,整体如一地排列在这样的平面上,形成一条条小巷子。巷子,不如说是迷宫一样的通道,也正因此故,后来便吸引来一批批牛头马面、不务正业等社会人士,那些人在这里招蜂引蝶,寻花问柳,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他们藏污纳垢,或诸多黑暗事件集会的地方了。
  每座楼房的屋顶布局也相当拔萃,就是说本不能再起一层,而实际上,没有一家不再起一层的。仰躺在凉椅上的本地人,为最大化的坐收租金,大都争相效仿,恨不能将那几乎小的可怜的楼顶,甚至包括公共厕所等,都改成小卧室来供租。
  几乎每座楼房的底层都是小商铺,而紧挨学校大门口的,竟连每层阁楼都改成了商铺,以至整个楼身都被广告包裹了——小吃的,超市的,纹身的,美容养颜的,宾馆的等等。
  我初来永和街时,碰巧赶上了秋天最热的几天,因此在我这吐司蛋糕形派件区域里,只要有巷子里一整条街都是卖吃食的,那么这种巷子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条地地道道的旱厕的入口处——通往哪里,自然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巷子里,每隔十余米就会有一个地下管井口裸露——井盖下落不明;在高温的蒸腾下,地下的剩菜残羹发霉发酵,迅速酿沤成一股股浓烈的二氧化硫、硫化物,甲烷等有害气体喷薄而出。而除了那不堪入鼻的有害气体外,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竟还能闻到菜品被烹出的阵阵香气。
  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那叫人难忘的特殊气味外,大概就是这里的灯红酒绿的少男少女了。没错,这里曾一度是成都出了名的红灯区。特殊的并不引人瞩目的旧式居民楼,迷宫一样四通八达的网状巷道,象征性的治安管理,以及旁邻它的那所颇有名气的大学等因素,共同造就了这样的永和街。当然我是说在我初到这里时,也许此前它还盛极一时。
  在这吐丝蛋糕形的永和街,一到晚上就热闹了。一排排阁楼底层的门面灯火辉煌,门前的巷道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晚上人们大都出来散步,几乎是倾巢而出的,像是赶着去哪里看戏一样。这期间,一群群着装打扮都顶时髦的少妇少女们开始忙着穿街走巷,为招揽生意来着。她们从这家酒吧里窜出来,转而又挪进旁侧的KTV,从KTV里窜出来,又挪进一家酒吧去,如此如此。她们进去时往往是一群,出来时就寥寥无几了,即是说在大多时候,她们都碰上了好‘生意’。当然也有进进出出都是一群人不增不减的情况,尔后,她们又会转去另一家,企图叫那些‘贵宾’把她们看中。
  永和街内盘踞着的两条巨龙——正是这些时髦少妇少女们所赖以生存的酒吧和KTV,它们作为娱乐的最大平台和诸多黑暗事件的纽带而闪耀在永和街的阴暗一隅。新时代的年轻人在这里对酒当歌,蹉跎岁月,或寻欢作乐。除此而外,我几乎每天都能目睹到那些不同省市牌照的豪车,沿酒吧和KTV一条街的狭窄的小巷子风尘仆仆地赶来,尔后又目送它们雷厉风行地匆匆离开。
  永和街内除了那些金碧辉煌的酒吧和KTV,除了灯红酒绿的少男少女,当然还有一类很不起眼的人——‘守夜者’——他们以“租房子,租房子”这样的口头禅被人们所熟知。这类人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很早就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实际上并不平凡的肮脏的事业,同时也蹉跎着他们的宝贵青春。他们几乎全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喜欢仰躺在凉椅上(冬季便换来软绵绵的沙发照例仰躺不误),像侦察兵一样蹲守在每条巷子口——闪闪躲躲,鬼鬼祟祟,但很有耐心,他们等待着那些可能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躺赚着无限可能的财富,他们一天从早到晚,直到翌日佛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坎坷,不畏风吹雨打日晒,长年累月地坚守着这份苦差事,并以此为豪。
  当永和街那富于浪漫和妩媚的夜拉开它神秘的帷幕时,一群群时髦的少男少女(其中不乏有在校大学生以及上了年纪的长者)就开始逛庙会似地走街串巷,其目的显而易见,几乎大都是在锁定一个心仪目标,抑或留心一位有相当敬业精神的‘守夜者’,惟其如此,他们恐怕不会有像逛庙会那样的闲情逸致,我是说尤其是在这寂寥如水的夜晚,每条巷子(没有铺子的楼背面)都黑魆魆的,一杆路灯也无,一旦拐进去,便是幽灵般的死胡同了。
  跟宣不拔签完合同后的那两天,我就感到百无聊赖了。一来总算了解了一桩心愿,打算放松放松来着,因为这之前还真没少折腾,身心方面的,金钱方面的等等;二来呢,当然是急于找到一个栖身之所,这几乎是当务之急。于是,在这样一个富于浪漫且无比妩媚的夜晚,我碰到了吴国,准确说我跟他擦肩而过了。那时我还没找到一个价格和环境都还不坏的落脚之地,只循着那些‘守夜者’的吆喝声一味儿过去了,但几经辗转,依然未果。那时我始终未能搞明白那些人嘴里所谓的‘租房子’乃何意,只单纯的以为是房屋出租来着。
  热情的‘守夜者’暗示着招呼吴国道,“租房子!租房子!帅哥......”而吴国则一声未吭,他只象征性低垂着头,且神志有些恍惚,像迷路了一样,只顾往前走;但有那么一瞬间,他竟向那‘守夜者’抬起头来示意,同时还露出一点痞痞的笑,大概是留意到了什么,我想。尔后,他依然只顾往前晃去......
  吴国是一位年约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实际上他只比我大三岁,而我至今一回想起当初被白不拔形容成吴叔叔时的尴尬场景,依然会感到哭笑不得。没错,那时的吴国是看起来很显老,他年纪轻轻头上就长出了罕见的白头发,稀稀落落的,很均匀地分布在头皮上,乍一看比从未洗过头的人还难受,而且他的面目上还时常蒙附着像灰尘一样的脏污,以至你可能会以为他是刚从拆迁队里走出来的——有一次我开口问他,“你没洗脸吗?”“洗脸......”他考虑了几秒,然后支支吾吾地回答道,“脸,脸当然是要洗的呀。”他这么一说,我便梗住没再说什么,但心里的疑问始终存在。于是过了几天,我撑不住又问了他同样的话,那时大概是因正忙于装货之故,他很不屑地说,“脸!洗什么脸啊!饭都不吃的......”如此如此,当然还有诸多类似的,给人瞧不出他真实年龄的显著特征。而实话说,他那长年累月的令人作呕的口臭(个人习惯方面的),才真正是我至今都印象深刻的。
  初次乍见,吴国他给我的印象当然是邋遢的,不,不如说还带有几分沧桑之感,因为他还有着饱经风霜的人应有的几分特征——他那显得有些憔悴损的脸,那明显几乎丧失了一切希望的眼睛里的眼神,以及他那已经干裂发白了的厚厚的嘴唇。他清瘦清瘦的,个子并不很高,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钢丝眼镜,显得斯斯文文,但已经掩饰不了他那略有些失落的眼神;他的头发乱蓬蓬的,一只衣领子还卡在脖子里没翻出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守夜者’挂在巷子口的微弱的照明灯告知我的,因此我那时才知道吴国——快递员竟是这样的。但有一点竟引起我的注意,便是他那斯斯文文的模样儿,竟是个脏兮兮的送快递的。没错,那时我还以为是我认错人了。
  毫无疑问,吴国是快递员,他身上穿的分明是黄绿相间的韵美工作服,他把韵美工作服穿得歪歪扭扭的,给我感觉他像是急着去哪里赶车似的,并且还穿反了。
  起初我以为他只是慌张或大意来着,但后来就有所领悟,准确说,是在我对永和街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那所谓的穿反衣服,其实是独出机杼的,吴国故意掩人耳目罢了,想必他不愿给人瞧出他是个快递员,或另有隐情,尤其是在他寻欢作乐之时。
  但无论如何,到头来却还是被我识破了。我一眼就瞧了出来,也许纯粹是个偶然,也许是那衣服看起来本身就跟那类所谓的工作服有些相像。那时他走起路来恍恍惚惚,心神不定,像是在刻意躲避什么似的,我同他擦肩而过时,下意识留意到了他,同时还在他的翻出来的一只领口里,看到了那熟悉的韵美快递的标志。老实说,除了确定吴国是快递员这么个身份外,而那清晰可见的韵美标志倒给我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当然我是说在我即将接手韵美快递前,那多少给我带来一种归属之感——前所未有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