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洛陵叹 / 洛陵

洛陵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小主,这都开春儿了,陵江的鲤鱼怕是好久没投食了。你也好久没出去走走,不知那老爷种的垂柳也抽了嫩芽,桃红柳绿,好耍的很!”
  说话的是一个丫鬟,穿着半新的淡绿棉裙,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略涂了些胭脂,脸颊粉红,带着笑意,冲着窗棂旁的女子细语。
  “怎么,家尊看我一个冬日窝在家院,特地嘱咐你来劝劝我,莫不是在嫌弃他的小女懒散?去年不还是他埋怨我整日外出游玩,没个大家闺秀的样子?”
  那是柳家大小姐,头戴雀状玉簪,朱红纱裙,绣有桃花纹饰,腰间系着金丝宫绦,末端垂着紫色流苏,不加粉饰,此刻正嘟囔着嘴,一个劲地对着她的丫鬟竹儿抱怨。
  竹儿捂着嘴,止不住地笑出了声。
  “小主,你莫要因老爷一句没端由的责怪,就把一切坏事都往他身上推,这次的确是我放不下那陵江里的锦鲤,生怕它们过了立冬,你去年投放的食料都吃了个干净,不小心饿死了。那可是个罪过!”
  “竹儿,我待你不薄,你溜出去耍,竟然瞒着我!难怪前日你没来给我送朝食,我还担心柳瑶她又无端寻你的麻烦,特地去她的闺房里看了看,假意送去初春的衣裳,旁敲侧击了一番,遭了她好一顿挖苦。讥讽我净说些无厘头的话,还吩咐明秀去找来大夫,治治我的被冷风吹坏了的脑袋。”
  “竹儿你莫笑!”
  “柳小姐她脾性确实不太妙,小主你多少忍着些她。小主你可是出了名的才女,三绝之一,哪里会输与她,她分明是艳羡你的名声。”
  三绝,洛桥,陵江,柳女。
  虽然繁华无比,但终究过去是座小城,这里过去民风淳朴,起名未必非要找所谓的风水大师,就依着这一城名,的洛桥,的陵江,通俗易懂。至于外地侠客诗人私下称呼的什么百花桥,浮清江,诸如此类,当地百姓根本不会认。
  从前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地理位置偏僻,可自从临国迁都,从阳城搬到苏城,这里难免多了不少人气。
  这里气候温和适宜,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常年没有干旱洪涝之类的天灾,而且土壤很是肥沃,庄稼长势喜人。王公贵族们偏爱的稻米果蔬,多种植于此地。
  更别提这里远离西北地区的战乱,终年不遇征兵劳役,又出了柳老爷子这富甲一方的豪商和深受王室器重的吴家,自然成了宜居的好去处。
  可眼下,也不再是之前那个岁月随着陵江缓缓流淌着的小城了。这里热闹了不少,不说别的,光是青楼就盖了一家又一家,怡芳院,醉花楼,倚红楼……
  不少王室权贵家的少爷,偏爱带着一群侍从,不远千里骑马来这里游玩,按照他们的话来说,这里不比京城差,不说秀丽的风景与多娇的美人,这一城名就比天苏上了一个档次。
  临国的显贵们也想过改名的事,单单一苏字,没有天子脚下京城的意境,不显得繁华,确实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但王令一下发,苏城人可都不乐意了,毕竟迁都的缘由,说是因为中原地区是风水宝地,能兴隆国运,但他们终究欺瞒不了所有老百姓——临国在边境吃了败仗。
  后来给百姓们发放了不少粮食,好言好语,这才稍稍让步,同意在苏字前加了个天,天苏城。
  委实是个好名,关于它的传说,在当地百姓之间就流传有好几个版本。有驾鹤的仙人途径此地,感叹于此地景色,亲笔题名;或是留连人间的仙子沉迷此地风景,降下异象……
  无论是哪个版本,少不了带上些神话色彩,毕竟,俩字,本就沾有几分仙气。
  临国在边境确实是吃了败仗,一代名将贺均死了,军中士气大减。况且蛮荒士兵天生力大无穷,矫勇善战。而没了领帅的临国军队,就是一盘散沙。
  十万精兵终归抵挡不住两万蛮荒骑兵的冲击,主将领被敌军俘获,割下了头颅,悬挂在了城墙上,以示威慑。副将无颜回朝见皇帝,伏剑自刎。
  阳城与边荒相隔不过百里,实在是岌岌可危,这才一致同意迁都。
  贺均是阳城人,家境贫苦,幸运的是,早年上山采药,遇到隐居山林的高人,念在与其有缘,传授贺均武功,十年苦练,出山后一举成为当年的临国武状元。
  又用了十年,从百夫长做到临国临甲军的将领。带领这支军队打下了无数可以载入史册的胜仗。
  那段年岁里,外族不敢来犯,出生的孩童,甚至都不知晓临国有蛮荒这一外患。
  听起来像是一桩美谈,百姓安居乐业,孩童无忧无虑,可谓盛世气象!可贺均死后,隐患就暴露无遗了。
  临国将士青黄不接,少有人学武从军,都争先恐后去上私塾,穷人家的孩子去念书,富人家的孩子也去念书,想着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那时候的读书人奉为圭臬的一句诗。
  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多了不少,以至于圣学阁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入阁标准,也避免不了阁员过剩的问题。
  闲置在家?他们一个比一个傲气,别人能行,自己为什么不行?
  于是讽刺政事讽刺朝廷的诗篇文章层出不穷,一时国家风气混乱,朝廷威信大减。
  但赵氏可没一个好惹的主,到底临国就是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开国皇帝年近花甲,照样舞的一手好长枪。
  怎么办?
  杀!杀的人头滚滚!
  尽管内忧暂时缓解,外患又成了笼罩在临国国土上的乌云。蛮荒兴兵了。
  强制征兵难以解决问题,那些读书人,拈花执笔还行,真要他们上战场,刀柄都握不住!战场上的逃兵,大半都是读书人。
  更为可气的是,要他们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布阵杀敌,却也还没有那个本事,一代名士,纸上谈兵,险些坑杀三万临甲军于南宁。
  没有谋略,只会卖弄口才,佯装风流。盛世文人,向来矫情。三两句名句,不妨也是剽窃前人的成果;又或是一日作诗两千首,净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同一个格式多番套用,同一句诗句屡次应用,毫无内涵,更无美感。。
  更有甚者,实在没什么夺目的才华,只能装腔作势,假意远离世俗,遁入山林,实则在散播隐士的名声,吸引那些爱慕虚荣的显赫屈尊招揽。
  自家幕府中有个隐士,这能表明自家府邸势力雄厚,人才济济,不说别的,面子是足足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