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军营札记 / 第六节 战友情谊深—兼述怀念好战友李久明

第六节 战友情谊深—兼述怀念好战友李久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久明离开我们有两年多了,但是,我和我们一些上海战友经常想起他,谈起他,他那热心为人的形象常常在我眼前浮现,我们留恋他,深切怀念他。
  我们在军通信营的上海兵大多是1961年和1963年入伍的。记得1961年他参加了到上海带新兵的工作。新兵连首长和李久明等一同带兵的其他人把我们从上海带到了嘉兴新兵训练大本营。刚到嘉兴,我们这些小毛孩子什么都不懂,连首长和李久明就帮我们,教我们。当时我们看李久明是一个“豆“的少尉小官,他又很亲和,就经常和他拉拉家常,我们把他当作是老大哥,他和我们相处得也比较融洽,从此他就和我们这批上海兵结下了战友情谊。新兵连的训练很紧张,而且又单调、又枯燥,特别是队列训练又苦又累,李久明就教我们学歌唱歌,疏解我们的情绪。经过一个月的的艰苦训练,我们总算“熬”过来了,新兵都各奔东西,分配到各个部队。我们被连首长带到了杭州军通信营,有的分到无线连,有的分到有线连,有的分到修理所,而我们却被带到萧山教导连。我们教导连的连长、指导员原来就是带我们的新兵连连长指导员。李久明留在了营部。
  在教导连,我们专业训练无线电收发报,将来像李白一样战斗在无线电岗位上,大家非常高兴。不久,我们每个人都被授了军衔,也是一个“豆”,列兵。我们参加了庄严的入伍宣誓,从这天起,我们就是一个解放军空军战士了。在教导连的生活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经过连排首长以及教员的严格训练和指教,加上我们大家的刻苦努力,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我们“大学”毕业了,我们又要分开了。因为经过一年的共同生活,有了深厚的感情,分别时大家都依依不舍。当时,连首长决定我和程宝华两个人留在教导连,并且被晋升为上等兵。我知道这是连首长对我们的鼓励和器重,我们决心要好好干,不辜负首长的期望。后来蔣介石妄想反攻大陆,福建前线战备紧张,通信营的有些战士连行李都没有拿,紧急赶赴福建前线。我们教导连当时还没有新的训练任务,营首长决定要我们参加无线连的战斗值班,我们随即从萧山赶往杭州,到了无线连。在无线连我们一干就是好几年,就是服役期满了,因为形势需要,我们也不能复员,就继续超期服役,有的到了1968年复员,有的到了1969年才复员。我们像其他战友一样,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给了通信营。人虽然回到了地方,但是我们仍然怀念部队生活,想念日日夜夜战斗在一起的战友,在七、八年的部队生活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后来战友们陆续转业,复员,随着复员转业的人越来越多,转业和退休的营首长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决定组织通信营联谊会,让战友们有机会聚一聚,叙叙旧,谈谈心,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李久明就成了活动小组的热心成员,他为大家做了许许多多好事,他对我们上海小弟弟情有独钟,从发送通知,热情接待,安排住宿,到组织活动等等方面都做得十分周到,他的热情工作,使我们再一次切实感受到战友的深情厚谊。我们营每两年一次,已经举办了十几次大型活动,在这二、三十年时间里,李久明和活动小组的其他同志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啊!我们深深感谢他们。我感到我们战友的情谊同其他的如校友情谊相比,战友情谊要超过其他情谊。记得有一次在上海聚会,在前一天晚上,很多外地战友从很远的山东,安徽赶来,他们见到我们就抱住我们,其中韩德云指导员把我们紧紧抱住久久不放,我们也抱住他久久不放,站在旁边的704招待所工作人员看得都惊呆了,他们之所以目瞪口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激动的场面,他们更不知道在部队里我们同甘共苦,互帮互
  助,视如兄弟的生动经历。。
  可是,上海聚会后没几天,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李久明突然又到了704招待所,他给我打电话,说杭州医院检查出他患了肺癌,但还没有确诊,听到这消息,我如雷轰顶,又难过,又焦急,赶快赶到704,我对李久明说,我马上陪你去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说不定杭州误诊了,你先不要急,我耐心地安慰他,然后我陪他到了华山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是上海乃至全国闻名的大医院,我带着他找到了肺科治疗的领军人,中国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客座教授董竟成博士,董教授仔细看了李久明带来的所有片子和检查资料,他很明确表示基本可以确诊是肺癌,但是他很谨慎地说,为了进一步确诊,建议用最先进的仪器再作一次检查,以便抓紧时间进行治疗,李久明同意了,董教授随即开出检查单据,要我们第二天一早就查。这个仪器在当时是全上海唯一的一台进口设备,安置在较远的华山分院。第二天我陪他在华山分院作了检查,当李久明进到检查室,我的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脑子里一直在祈祷,最好排除!最好排除!但当检查结束,李久明安然地走出了检查室,看了报告,我呆住了,果然确诊是肺癌。当时李久明受到了极大打击,但是他很冷静,知道将要同疾病进行一场顽强的斗争。接着我陪他马上赶到华山医院,找到董教授,董教授说病灶的位置不大好,但是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如果你要在我们医院手术,我可以为你请最好的外科医生帮你做。如果你要回杭州手术,就不用再做检查了,直接拿我们给你的光碟,怎么手术在上面看得清清楚楚。因为牵涉到医疗保险,不得不先要回杭州一次。我们谢了董教授,向他告别。回到704,我马上打电话给住在上海南站附近的吕荣生,程宝华,请他们立即赶往南站,为李久明买好到杭州的火车票,并且告诉他们李久明的情况,要他们等侯他,平平安安地送他上车。我同李久明讲了这些情况,并告诉他我要去联系后续事情,不能送他回杭州。因为对任何人来讲一下子是难以接受这么大的打击的,我怕路上出意外,所以我又马上打电话向丁克勤教导员汇报了这些情况,烦请他能不能到杭州城站去接一接李久明,并送他回家。丁教导员对老部下的关切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关心,他接完电话心急火燎地立即赶到火车站出口处,生怕错过了班次,眼盯着出口的人,等候李久明的到来。接着我又向刘铁祥组长汇报了情况。过不了多久,李久明慢慢地走到了出口处,他万万没有想到丁教导员来接他回家,他感慨万千,就这样,在丁教导员的护送下,他平安地回到了家。后来刘组长又到了他家探望他,安慰他。
  因为医疗保险不能跨省,所以李久明只能在杭州治疗,他住院在浙江省医院,有副院长主刀很快进行了彻底切除,手术非常成功。肺癌在我国是多发性癌,但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及时,预后是很好的,李久明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因此他满怀信心配合医生精心治疗。他买了好几本有关战胜疾病的书,进行研究,首先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又采取多种保健措施,加强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李久明战胜疾病的顽强意志确实了不起,但是更了不起的是他身患重病,还要像以往一样,照顾半瘫在床上的老伴廖健。廖健很早就患了腰椎病,开刀没开好,腰痛不断,行走困难,长期靠李久明料理。这件事,我们上海的几个战友早就知道,当初,李久明没患肺癌时,曾经亲自带廖健到上海来治病,为了补充营养,我和胡斌特地熬了鸡汤送到旅馆。可是,现在他患了肺癌还照样推着轮椅送她上医院,上公园。回到家里,廖健的吃、喝、拉、撒全靠李久明护理,因为我们到杭州参加活动,只要有时间都要到他家里探望,我们亲眼目睹了这感人的场面,真是令人动容。过了六、七年,癌细胞骨转移了,但他忍着疼痛仍然一如既往。到了第八个年头,由于癌细胞严重扩散,李久明走了。在我国得肺癌像他生活了这么久实属罕见,一般三年就不行了。噩耗传来,我们人人悲痛万分,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战友而惋惜,而久久不能忘怀。虽然我们也渐渐老了,现在怀念他,就是还要向李久明学习,做一个像李久明那样的好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