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军营札记 / 第七节 通信营培养了我

第七节 通信营培养了我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一九六一年八月我刚满十八周岁,光荣地被应征入伍,来到了通信营。在通信营服役七、八年,受到了营连首长的严格教育尽心培养和很多战友的热情邦助,使我逐步成长。通信营的生活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丰富多彩,通信营有很多故事精彩绝伦,通信营培养的大多数干部、战士是优秀人才,特别是马营长和丁教导员以及各连排领导给了我许多关心和爱护,我深情地热爱通信营,感谢通信营,它是我的第二个家,是通信营养育了我。
  首先是通信营让我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营里,连里,对政治思想教育抓得很紧,教我们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记得在那些年里,教育学习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从未中断。例如有一年我们无线连按照营里的部署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一方面启发战士回忆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一方面激发大家热爱新社会,保卫祖国,加强战备,保住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天幸福生活。那时候,既有政治理论上课,又组织我们吃了一顿忆苦饭。那天中午,食堂里用麸皮糠做了窝窝头,一大锅没有一滴油的青菜汤。虽然我生长在上海大城市,不过家里因为孩子多,家境也比较贫困,父母养不起,只好把最小的妹妹送人,平时过日子也是耝米淡饭,但吃麸皮糠我还是第一次,我同大家一样,先拿了一个窝窝头,盛了一碗菜汤。虽然窝窝头比较难吃,由于早饭吃得早,肚子有点饿了,所以一个窝窝头没多少时间吃下去了,这时候我看到很多战友吃了一个就离开食堂了,当时我想,既然是吃午饭总得吃饱,吃一个,肯定不够,我就又拿了一个。可是这第二个窝窝头我就吃不下去了,咬一口,就梗在喉咙口,怎么也咽不下去,好不容易吃下去半个,我已经满头大汗了,这时候,整个食堂就剩下我一个人了,邵泽远连长很了解我这个城里长大的人,看我实在是吃不下去了,就走到我身边,亲切地对我说:“算了,不要吃了,回去吧。”说实在话,当时,我真不想吃了,可是,我又想,今天这是吃忆苦饭,就是要尝到苦,我怎么能吃了一半,把饭倒了呢?不能,无论如何,我要把这第二个窝窝头吃下去,我一边继续吃,一边向连长摇摇头,就这样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硬是把它吃下去了,连长看我坚持吃完了,高兴地陪我走出了食堂。我真要谢谢这一顿忆苦饭,它使我开始有了一点体会,切身体会到比今天还要苦的红军长征路和旧社会贫苦农民的苦难生活是多么地苦啊!这一顿忆苦饭使我深受教育,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其次,通信营始终坚持加强作风建设,使我懂得了平时要养成攻坚克难的顽强作风,以适应战时的艰难环境。从教导连开始,一直到无线连,和整个营,我经常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声,特别是在半夜里,“嘟、嘟、嘟、嘟”哨声一响,知道是紧急集合,立即起来,打好背包,赶到集合地点,等待命令。在教导连有一次半夜里紧急集合,连首长把全连人员拉到山上抓“特务”,弄得大家十分紧张,后来才知道这是演练,培养我们的战斗意识,快捷作风。在无线连,半夜里紧急集合的次数就更多了,经过这样经常的演习,确实增强了我的战备观念,动作也逐步快起来了。记得最艰苦的一次是全营在半夜里紧急集合,要求每个人背好一支步枪,一个背包,一大圈米袋,在漆黑的夜里走小路急行军。一个营的队伍,简直是一条长龙,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一个长长的队伍里,前面的人按正常步伐走,后面的人要大步快赶,才能跟上,如果前面的人快步走,后面的人就要跑步,那天夜里因为是急行军,所以前面的队伍有时候快走,有时候小跑步,我们在后面跟得好苦好苦,再加上有枪、有米、又有背包,那是重负荷急行军,真是十分艰难,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终于克服各种困难,硬是跟上了大部队,走了将近两小时,天开始有点蒙蒙亮,我们到了临平山上。炊事班他们更加辛苦,背着大锅上山,没有半点休息,立即架起大灶,生火煮饭,其他人员按计划抓紧做好作业任务。吃了饭稍事休息就继续徒步返回营房,我们回到家,真是累坏了,两条腿,已经抬不动了,脚底板磨起了泡,肩头上又红又痛,这是我在部队最艰苦的夜营拉练和战斗训练。它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实际教育,这一次拉练,我也一辈子不会忘记。
  再有,通信营在军事上培养我掌握了战斗本领。我的战斗岗位主要是在无线连的呼空台,在呼空台工作一定要有无线电收发报的基本技能和实战经验,通过教导连的培训使我掌握了收发报的技能。但这还不够,是无线连的老班长手把手地带我,把上机的实践经验传给了我,让我能独立操作。一开始,我还常出小差错,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逐渐成熟了。通过了南京军区空军无线电机上考核,从一号班的副班升为正班,并且也带起了新战友,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实行军衔制的年代里,在教导连毕业时只有三个战士从列兵提升为上等兵,我成了其中之一,在无线连也较顺利地逐级晋衔成为上士。无线连对军事训练抓得很紧,因为我们都知道,收发报的技术一定要坚持经常练,天天练,俗话说,“文可长用,武难久行,”手上的功夫不练就要往下掉,连里请能者为师,戴玉国,陈友正等技术较好的同志帮助大家训练,我为了使自己的发报技术巩固提高,把教室里一台坏的发报训练机修理好,经常趁晚上大家睡觉的时候,一个人躲在教室里,把门关紧,生怕影响别人休息,偷偷地自练,就这样,我经历和克服了许多困难,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
  最后,我特别要感谢通信营的培养,给了我最崇高的政治生命,给了我做人做事的一把标尺。一九六七年三月九日是我终生不忘的日子,那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共产党员,那年我二十四岁,是一个渴望上进的普通青年。入了党,营里,连里给了我更多的教育和帮助,给了我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我到杭州的学校给学生讲学习**的故事,让我编写连队的先进事迹进行表演,给我压担子,担任团支部副书记,把我借调到军宣传队搞宣传工作,为我创造了一个不断成长的新的平台。军宣传队是一个随着宣传任务变化而改变队伍规模的临时组建单位,人员来自全军各部队,直接受军文化处领导,虽说是临时单位,但文化处的处长和各级干部都很重视,由文化处的干部分别领队,对队伍建设抓得很紧。我们通信营有好几个同志参加过不同时期的宣传队工作,我同王子毅,王昌达,周耀洪,赵桂菊等同志曾经一起在宣传队工作过。在宣传队对我教育帮助最大的是三方面工作,一是有一段时间让我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既要宣传演出,又要负责全队的思想工作,当时还要参加在小会议室由叶泰清少将副军长召集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会议,感到压力很大,但终于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团结全队队员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各项任务。值得高兴的是在我任支部书记期间,破天荒地在宣传队发展了一名新党员,这是我向上级有关领导积极争取为一位经过考验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志所做出的努力,这也是宣传队史无前例的大好事。二是我和王子毅参加了大型交响乐“沙家浜”的排练和演出。当时参加演出的队伍十分庞大,除了我们,还有省军区文工团,浙江歌舞团,杭州歌舞团,杭州京剧团,杭州越剧团等单位,我们住在笕桥机场日以继夜地排练,同时我们向地方剧团的老艺术家学习了许多东西,他们毫无保留地热情帮助我们部队的青年战士,我们相互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按预定计划准时在杭州人民大会堂隆重演出,轰动了整个杭城。在这期间有很多值得我学习,怀念的精彩故事。三是,沙家浜演出结束后,我接了王子毅的班,担任了军宣传队的队长。开始了新的宣传和演出任务。我在文化处领队石益昌(注1)和王立春(注2)的帮助和教育下与薛锡祥指导员(注3)密切配合,排练了许多短小精干的节目,参加了杭州重大活动的演出,而且还奔赴我们空五军和二十军各地慰问演出,为此我有机会多次见到了各级领导,如浙江省老高官周建人(鲁迅先生的弟弟),浙江省军区熊应堂司令员,还有二十军的首长,特别是熊司令还陪我们吃夜宵,他还亲切地告诉我们,他原来也是空五军的,同我们拉起了家常。在军宣传队,我们的生活仍然很紧张,很辛苦,但对我锻炼很大,到一九六九年上半年宣传队任务结束后我回到了无线连,从此,也完成了我的军旅生活,复员回到了上海。
  那时,正是*****进行的时候,我们从纯朴,纯洁的通信营来到了当时还是鱼龙混杂,内斗大乱的地方工厂非常不习惯,我就是靠通信营给了我一把做人,做事的标尺投入到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中。这把标尺就是:正直诚信,包容团结、智勇顽强、勤奋刻苦、自律自省。没多久工厂的形势逐步好转,我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考验,从一个复员回来的普通工人被党组织推荐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担任了党总支副书记,工作在生产第一线许多年,后来被调到厂部工作,经过了机关工作的熟悉和锻炼,公司领导让我担任了宝钢集团一钢公司机关党高官。在我四十五岁前后的几年里我抓住了***恢复高考的机会,克服重重困难兼职攻读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获得大专毕业文凭,被破格评上高级职称,以后又进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获得了党政管理本科毕业文凭,当我手捧着盖有孟建柱校长印章的毕业证书时,我再一次觉得要真诚感谢通信营培养了我,养育了我。
  注1:石益昌:笕桥文化科长,他在担任领队时,对我帮助很大,是我尊敬的老师。。
  注2:王立春:军文化处老师,她是领队,也是编舞,导演,她非常关心我,帮助我。
  注3:薛锡祥:他是军宣传队的作者,部队诗人,以后他经过刻苦努力写了很多诗歌,在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学院任教,大校军衔,教授。他为军旅老作曲家吕其明——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者所作的交响曲“红旗颂”配词。现在是著名的的诗词作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