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一切从大明王朝开始 / 第四十七章 佛门三宗

第四十七章 佛门三宗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气运变化金龙,自是可大可小。
  在朱樉的吩咐下,金龙变为三尺长左右盘踞在禅房中的案桌上。
  这时候,朱樉示意慧明等人可以上前,便伸手指着金龙说道:“国师,诸位大师,请。”
  “阿弥陀佛,多谢皇帝。”
  五位禅师在这一刻,对朱樉齐齐弯腰行了一礼。
  朱樉笑着点头应答,说道:“朕就不打扰诸大师位参悟气运,朕在青龙寺随便走走。”
  “阿弥陀佛,皇帝请自便。”
  慧明等人自然不会拒绝朱樉的好意。
  他们虽然没有参悟过气运,可他们猜测,凡是涉及到了修行一事,就会如同感悟人生百态一样。
  其中,个人能体会多少,还是需要一个相对的环境。
  自然,慧明等人均会一同参悟,彼此不会影响。
  而朱樉在这里,肯定会造成诸多不便。至少,慧明等人无法全心全意去感悟。
  走出禅房,朱樉沿着青石铺成的路面随意走着。
  当朱樉来到青龙寺的碑文石之前后,便停下了脚步。
  “这是……历史?”
  “青龙寺的历史?”
  晃了一眼卑文上的文字,朱樉朝跟着他的一个和尚问道。
  “回皇帝的话,正是。”和尚点头应答朱樉。
  青龙寺
  建于隋文帝时期,开皇二年。
  佛教密宗祖庭。
  佛教密宗起源于天竺,在八百年前由善无畏阿阇梨,金刚智阿阇梨,不空法师等宗派祖师传入神州,并传僧一行。
  “八百年前?”
  “这时间不对吧!”
  看到这里,朱樉满脑子疑惑。
  随即看向一旁的和尚,询问其结果。
  到底是他无知,还是佛门故意为之。
  难道是因为当年佛祖云!
  对于佛祖的名言,朱樉还是知道的。
  毕竟后世风靡一时。
  “佛曰,八百年的回眸,只为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与朱樉想的一样,和尚给朱樉的解释,印证了佛之语。
  “原来如此!”
  朱樉点着头接着看碑文。
  僧一行,俗名张遂,法号敬贤,号大慧禅师,唐代僧人。
  世人称其为唐僧!
  同时也称为沙门一行,一行阿阇梨,唐人还呼为“一公”。
  他是唐时有名天文学家,风水学家,真言宗将其列为传持八祖之一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被称为密宗领袖,并著有《大日经疏》。
  “大日如来,掌中佛国等神通,便是由大日经疏而来?”
  看了唐僧的个人履历,朱樉又朝和尚问道。
  和尚道:“回皇帝的话,流传下来的文字倒是这样记录。”
  这话,让朱樉摇头。
  和尚的意思很明显,佛门之人无法拥有这样的神通,其神通只存在于书籍上。
  在朱樉看来,佛门神通肯定是存在的。
  因为神仙不是传说!
  而他便是仙。
  走了两步,朱樉把目光投向另外一块卑文。
  密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等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无上本尊秘法。
  “这是?”
  “回皇帝的话,此乃我佛宗旨。”
  “何意?”
  “佛门不是讲普渡众生吗?”
  朱樉有点疑惑了。
  听和尚的话,似乎,佛门只修自己的佛?
  好奇怪!
  “解释解释。”
  不明所以,朱樉便不耻下问,朝和尚请教。
  他相信,慧明等人能让这个看起来蛮稳重的中年和尚来陪自己,恐怕也是佛法高深之大师。
  “法师尊号?”
  在这之前,朱樉觉得似乎该问问人家的名号了。
  毕竟,他还需要让着和尚为他当向导。
  当然,这都要怪慧明这个老和尚,也不知道给他先介绍一下和尚。
  “回禀皇帝,贫僧法号,法明。”
  “法明?”
  朱樉口中重复了一句,随即好奇的问道:“你可有师兄或者师弟叫法海的?”
  和尚摇头,对朱樉道:“皇帝有所不知,法字辈僧人不可以海而称。”
  “为何?”
  “法海不行?”
  和尚点头,道:“我佛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即有法,如何成海。”
  朱樉点着头,回答和尚:“法明大师的话很有道理。”
  说罢,又补充了一句。
  “只是,朕没有听懂。”
  和尚听后,给朱樉解释道:“其实很简单,皇帝可以理解为世人常言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哦!”
  “原来如此。”
  这下,朱樉总算明白了。
  感情法海就是骗人的!
  “大师,你能给朕讲讲,密宗有何不同吗?”
  法明点头,回答:“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阿阇梨亲自灌顶,不经阿阇梨亲自授三昧耶戒,并持执不怠,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及显示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
  “能简单的说吗?”
  朱樉无语了。
  无语自己学识渊博?
  和尚微微一笑,说道:“总的来说,世人皆认为密宗比佛门其他两宗,禅宗和净土宗神秘。”
  “这又是何解?”
  说到佛门其他两宗,法明和尚竟然开口挖苦,道:“皇帝或许不知佛门,不清楚禅宗度的是天上飞的,自视甚高。”
  “而净土宗,他们接引的是地上跑的,更贴近大众。”
  说到佛门三宗,法明就停不下来了。
  “皇帝有所不知,我密宗修行发无上菩提心,生生世世转世修行,广度众生。”
  “其中,要依靠自身的修为、德行、功德等,来融入佛菩萨的光明。”
  等等!
  朱樉开口叫停法明。
  也不知道让他继续说下去,会说到猴年马月去了。
  “说说其他,净土宗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禅宗,朱樉自认为了解。
  因为禅宗代表便是少林,也是禅宗的祖庭,与青龙寺为密宗祖庭一样。
  少林,少林!
  有多少英雄豪杰把你敬仰,
  有多少神奇之处让你传扬。
  精湛的武艺,七十二绝技天下吴双。
  悠久的历史源源流长,早就了少林美名辉煌。
  千年的古寺,
  神秘的地方,
  嵩山幽谷,
  世人向往,
  武功故乡,
  万古流芳。
  “回皇帝的话,净土法门是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心摄取不舍、以及弥陀无碍光明来破除凡夫的无明黑暗。”
  “简单点说!”
  朱樉已经受不了法明和尚了,竟跟他整一些听不懂的。
  这不是欺负人嘛!
  法明无奈,道:“简单说便是,佛的无上愿心是究竟圆满的。”
  朱樉白了法明一眼,怒火正在运量。
  法明见此,立马开口继续道:“
  或许,只有真正前往往生极乐净土,就能听闻、悉知、受持下至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教法,没有不能听闻懂得的。”
  我密宗的不同,则是修行密宗法门,靠的是自身的修行,有阶次。
  所以,密宗修行不是一生能成就的,这也是为什么密宗会有转生明王。
  虽然密宗也讲即身成佛,但要达到与之相应的功夫,贪嗔痴烦恼要断、见思惑要除、无明心要破,而这些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因为即使是菩萨,要修到不退转位也是很难,所以,密宗的即身成佛只是一个说法,要证得不是随便说的。
  净土法门就不一样了,是靠佛的慈悲愿心成就往生。
  只要南无,只要欢喜信受、归命,即时就获得往生利益,这往生的功德和佛无上功德没有区别,是同等的。
  称念南无时,佛的光明就已经照亮心灵,虽然还有烦恼,但烦恼心里,已经有了一念净信。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心、清净光明啊。
  所以,净土法门的殊胜,是没有可比性的,任何教法都无法和它相比。
  念佛就已经成就了无上功德,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教法,虽然说得很玄妙,但如果不对机,还是云里雾里。
  当听闻诸佛所赞叹的《佛说无量寿经》,听闻到诸佛所护念的《阿弥陀经》,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法明一口气,如同和尚念经一样,快速又准确的将每字每句说了出来。
  并经过查看朱樉表情,认为朱樉应该听完了。
  毕竟,朱樉并没有发火不是?
  “说了怎么多?”
  “为何都是佛啊,云的?”
  “能不能说点神通法术,武功秘籍等等?”
  朱樉是多么无奈啊!
  他可不是要论道论佛。
  “说禅宗,禅宗朕可是知道一些,你老实了说。”
  法明连道不敢欺瞒皇帝,思考了片刻,开口道:“禅宗,该宗与其他诸宗之相异处,在于不立正依之经典,即使引用经典亦为一时之方便施设,最主要者莫过于依佛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然为在不涉思惟计度之情形下,外加学问修证之功,以明取本心之故,乃有清规之创设。”
  “尊宿、大众于一定之规矩下,定时起卧、打坐,尊宿为大众开示诸佛列祖之机缘以提撕之,又阅读经典虽非要务,然仍以楞伽、维摩、金刚般若、首楞严等诸经为众经之核心。”
  说罢,法明深呼吸了一口气。
  他的语速太快,以至于他已经憋不住气了。
  看了看朱樉的脸色正常,法明才接着道:“皇帝应该知道,禅宗尊达摩为祖师,迭传至六祖惠能大师,自此开展出五家七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禅宗法脉广布天下,度众无数。”
  “朕知道,少林为禅宗祖庭。”
  这时候,朱樉开口了。
  当然,他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很有学问的。
  法明点头,称赞了皇帝一声,说道:“少林之所以为禅宗祖庭,则是达摩来到神州时,谒梁武帝,然不契机,遂至嵩山少林面壁九年,人称壁观婆罗门。”
  “达摩面壁?”
  “你的意思是,达摩初时遭受了闭门羹?”
  法明点头:“不错,故而才有九年面壁一事,直到后来……”
  “后来,朕知道。”
  朱樉打断法明,对法明道:“后来,是这样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