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父亲的1986 / 第一章 浦东就是上海

第一章 浦东就是上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哐......哐”
  铁轨的碰撞声越来越清晰,火车要进站了。
  停的这一站叫什么,傅方平不知道,他此刻也没有心情去了解。
  “我踏马成了我爸爸???”
  这是傅方平穿越后爆的第一句粗口!
  穿越前的他大学毕业刚满一年,正坐着火车准备回母校补考英语,没成想一觉醒来,自己就魂穿到了自己父亲身上。
  时间点还回到了1986年!
  融合了这具身体原主人记忆后的傅方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火车茶水间的镜子。
  当他看到镜中的自己,一副“平平无奇”的样貌后,更加笃定了自己魂穿到父亲身上的事实,因为穿越前的他和此时的自己长得有几分相似!
  捧起手里的水,浇了把脸,让自己冷静下来。
  “好在名字没变,看来是一个平行世界了!”傅方平整理思绪,忍不住嘀咕。
  走出茶水间,挤过放满行李的过道,傅方平回到了自己原先站着的位置。
  这里紧挨着车门,是火车上少有能够直起身的地方,周围人都是大包小包的提着。
  突然间,一股凭空而来的推力将傅方平甩到了车门上。
  “喀”的一声,火车停了。
  车厢外灯火通明,乘务员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前面的让一让,还要不要下车了,别挡着过道!”
  人群耸动了一阵,乘务员仗着自己体壮,硬是挤了过来。
  不远处的站台,报站声传了过来。
  “各位乘客注意,列车现在停靠的是芜瑚站,列车停靠七分钟,站台边上的乘客上车注意脚下的缝隙了”
  站台上,一个身穿军大衣,胳膊上别着红袖章的铁警鼓足了腮帮子,大声喊道。
  这年头,小的站点没有电子广播,指挥全靠喊!
  车门打开,傅方平看着车上的人群涌出,他下意识地抱紧了胸前的包。
  不久前,身边的老表有说道,火车过婺源的时候,车里有个人被抢了,就是趁下车的时候,人大概是抓不到了。
  傅方平听到这个消息,自然不敢大意。
  前几年有过“严打”,但各地的车匪路霸照样猖狂,更有甚者,直接抢火车都不是新鲜事!
  后世自己也看过一张流传甚广的图片,“抢警车是违法的”横幅,就挂在闹市区!
  八十年代的火车可不是那么好坐的,稍不留神,自己胸前的包可能就会多一个口子,甚至直接被抢!
  自己现在注意一点,车上的贼可能就不会盯上自己。
  包里装的是换洗衣物和家里带的腌菜,没有钱。
  钱被傅方平藏在了鞋(hai)子里!
  “说你呢,插什么队,给我一边待着,你最后上!”
  一个身穿黑衣的中年男子被站台上的铁警吼住,面露讪笑。
  奇怪的是,他手上没拿任何行李。
  傅方平有些疑惑。
  “我说,他不会上车的!”
  熟悉的口音传来,一旁的老乡语气笃定。
  下一刻,像是印证了他的话一般,黑衣男子趁铁警转头的功夫,头也不回的扎进了出站的人流。
  “这种人我见得多了,不是小偷就是托!”
  ......
  周围人没有搭话,只是转过头看向他。
  “这么热的天,还穿大衣,手上没行李,跑火车站来晒脚板那?”
  他的话让人忍俊不禁,“晒脚板”是洪城话,吃饱了没事干的意思。
  站台冷清下来,不多时,车门关上,火车开动。
  刚才的一幕让傅平安意识到,自己虽然拥有后世的记忆,但这个年代,对他而言,仍然陌生。
  目前自己最缺的,是社会经验,而最要紧的事,就是尽快融入时代。
  傅方平看向刚才一语道破的老乡,开口搭话:
  “老表,你哪站下?”
  “呦!小鬼,这么小就学别人出门闯荡啊?”老乡反问道。
  “没,我去投靠表哥。”
  “你表哥在哪发财?”
  “不是做生意的,他在部队!”
  听到这话,老乡顿时熟络起来。
  “当大头兵那?那还挺好。”
  “没,我表哥读了中专后就考去军校了,现在好像是连长!”傅方平一脸憨厚地说道。
  “你是洪城来的?”老乡问道。
  “嗯”
  “那我们一个地方的,喊老乡显得生分,我叫赵大有!”
  “哦,我叫傅方平。”
  赵大有看着神情略显木讷的傅方平,热情说道:
  “浦东你知道吧,我终点站下!”
  “浦东也是上*海吧。”
  “我听说沪市外滩住了很多外国人,是不是真的啊?”傅方平问道。
  “哪跟哪啊,那是解放前的事情了!”赵大有轻笑道。
  “我表哥也在沪市,咱们同一站下。”
  听到这话,赵大有连忙回道。
  “那挺好,我比你大不了几岁,你叫我大有就好!”
  “我在浦东做点水产生意,最近听说那边要搞开发,现在抢生意的人也多了。”
  傅方平点头,他挺佩服赵大有的眼光,在有几年,浦东就要迎来自己的历史机遇。
  而从赵大有的话中能听出来,他本人在浦东是有点人脉的,至少能和当地政府沾上点边,不然浦东要开发的消息也传不到他的耳朵里。
  “大有哥,你看我这个年纪到了沪市能干点什么?”傅方平熟络地问道。
  他不是愣头青,自己除了表哥能拿出来说事,也没啥实力。
  “我看你这身打扮,还在上学吧?”赵大有问道。
  “没读了,刚上完高一。”
  “都高中了啊!怎没想着以后考大学?”
  “学不进去了,上完高中也考不上!”傅方平回道。
  ......
  这个说法半真半假,自己老爸确实在高一的暑假便打算退学,这个年代退学也不用和学校打什么招呼,钱不交,直接不去就行了。
  出门前他不顾自己父亲傅平安的反对,跑到镇上给表哥单位挂了个电话就动身,约定好火车的趟次,只身一人便出发了。
  等到傅方平穿越过来,已成定局,自己不可能跳火车吧,身上的钱也不够买回去的票。
  自己老爸不是学不进去,而是读书的条件太幸苦了,离家远不说,吃的还差,每天都是咸菜加稀饭。
  更重要的一点是,老爸家里的条件也不富裕,父母务农,自己是长子,下面还有刚上初中的妹妹。
  这个年代,能读上高中的农村孩子不多,大半是初中便辍学。父母为了供养傅方平,起了让妹妹辍学,回家务农的心思。
  自己老爸听到这个消息后,接受不了,但又无可奈何。毕竟家里的收入就这么些,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自己老爸是当大哥的,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妹妹就这样没了书读!
  随即他便起了辍学的心思,这个年代读高中比初中贵得多,一是要住校,二是学的科目多,学费要涨一大截。自己老爸高中成绩一般,比不上小妹,与其浪费钱,不如供妹妹!
  就这样,在学期末的时候,他故意考差,营造一种学不进去的假象,只有这样才好做家里的工作。
  想法一提出,父亲傅平安起了怒火,动手就要打他,却被一旁的母亲劝住,说孩子这么大了,打了面子上也过不去,这才作罢。
  其实自己老爸没把真实想法说出来,只是一个劲的说读书太苦,自己脑瓜子木,学不进去。
  无奈,父亲傅平安最后还是点了头,算是默认了他的想法。
  赵大有看到陷入沉思的傅方平,顿感失言,也不在细问,连忙转移话题:
  “这样啊,不读了也没什么。”
  “瞧你大有哥,连高中校门都没进去过,现在不一样混的挺好嘛!”
  傅方平识趣的回道:
  “那是,大有哥见多识广,到了沪市,有什么赚钱的生意,一定要带我一个啊!”
  “那必须的,老乡嘛!”
  ......
  成年人的世界,只看利益。
  傅方平知道,自己和赵大有谈不上什么交情,如此熟络,无非是利益交换,他看中了赵大有的社会经验,而赵大有想通过傅方平搭上自己表哥的关系,所谓的老乡情,也就是块遮羞布而已!
  出门在外,谁还不会遇上点难事呢,要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往往你觉得是天大的难事,在有些人眼里,也就一句话的事情。
  这个年代,有军队背景就有豪横的资格。
  就在一年前,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军队被允许经商了,小到连长,大到军级干部,那都有负责经商的人,这个政策下,不出几年,社会上就会有很多“官倒”出现。
  赵大有做的是水产生意,可能也就是小打小闹,能和军队沾上点边,一些小麻烦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火车过了芜瑚站,已是深夜,车厢里逐渐静下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