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父亲的1986 / 第二章 芳华

第二章 芳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你的船员来自梭罗”
  “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
  “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
  “一直流入海洋”
  ......
  整晚,傅方平都睡得迷迷糊糊,坐火车就是这样,这个年代的绿皮车逢站必停,为的就是多载一些人。
  早上叫醒他的不是赵大有,而是口琴声。
  曲子,傅方平以前听过,叫《梭罗河》,挺老的。
  “哪个人吹的调啊,大清早的!”赵大有被吵醒,一脸不满。
  傅方平从包里翻出一块老旧的机械表,看了一眼,这表是父亲结婚时的大件,离开家的时候,被带在了身上。
  “大有哥,八点半了。”
  赵大有没有搭话,伸长脖子,往声音处看去。
  前面的硬座车厢,一个长相清秀,穿着白衬衫的青年,在周围人的注视下,吹着口琴。
  这个年代的乐器,口琴很常见,再过几年,等到摇滚流行起来,吉他就多了!
  “还挺稀罕的,是个大学生吧!”赵大有感慨道。
  傅方平点点头,说道:
  “戴个眼镜,应该是了!”
  “看到没,方平。”赵大有说:
  “你要是读书读出来了,上个大学,就是人中龙凤了!”
  “嗯,说不定”
  ......
  昨晚睡觉的时候,傅方平就在想,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
  摆在他面前的路其实没有几条。
  自己家里祖父辈没人扛过枪,改革时代的起点自然是比后浪们要低得多,想做“倒爷”没有路子。
  然而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这个年代当打工人,命运只会更悲惨,再过几年,沿海引进外资,办的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靠的全是人力。
  后世的傅方平也了解过导*师的一些书,在原始*积累阶段去当打工人,和送命差不多!
  下海这一条路,傅方平倒是考虑过,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他掐灭了。
  自己现在一没有背景,二没有人脉当保护伞,小打小闹还好,赚了大钱,必定完蛋!
  要“下海”,那也得等待时机,这条路得等到南*巡之后,才好操作。
  除此之外,什么投资“比特币”,买世界杯,买“菠菜”啊,那都是无稽之谈。
  真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身在这个年代,最好苟着点。
  毕竟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殊不知,就当下这个八十年代,一些人趁着改革春风偷偷的先富了,那也是得掖着藏着的,生怕别人知晓。
  就拿吹口琴的文艺青年来说,这一身的行头,就不知道要让人努力多少年才能够得到。
  也许一辈子也望尘莫及!
  傅方平思来想去,考大学才是目前最稳的选择。
  而自己上辈子也是考上了重点大学了,虽然英语不怎么好,但若是现在回老家继续读书,至少普通大学是稳了。
  不过沪市是一定要去的,目前家里面一穷二白,弄不到钱,自己和妹妹的读书问题就解决不了。由奢入俭难,现在的傅方平过不惯苦日子,况且自己还在长身体,每天吃稀饭,营养怎么跟得上?
  好在有表哥可以投奔,这趟沪市之行,弄不到快钱的话,那就向表哥借点。
  借钱嘛,不寒碜,更何况是自己表哥,亲戚的钱,傅方平就没想过要还。
  表哥在村子里也是小有名气,这个年代,能考上中专,那是妥妥的脱了农籍!
  表哥叫刘国清。小的时候的家境窘迫,少不得要靠傅方平的家里接济一些,一来二去的,关系自然很熟。
  傅方平的老妈宋思琴小的时候被送给别人当童养媳,后来村里的公社成立后搞过几次运动,算是“解放”了出来,就在村子里落了户籍,但还是和原先的“主家”生活在一起,就当女儿来养。
  宋思琴在嫁给自己父亲傅平安后,她姐姐也嫁到了村子里。
  傅家村很小,但在当地却颇有名气。
  主要是太穷了!
  穷到当年土改的时候,硬是没找出一个“地主分子”来!
  傅方平小的时候听村子里的一些“族老”讲过,说是村子里的先人们原本是草寇出身,三国的时候北人南逃,老祖宗就在当地落草继续为匪,后来被什么“扶波将军”降伏,一部分人跟随了当时朝廷的正规军,剩下的老弱就在此定居了下来。
  “族老”的话有几分可信度,一是老家的镇子上确实有座道观,观里有座“许逊伏龙”的雕像,每年特定的时候,洪城附近的一些人都会赶过来逛庙会。二是傅姓在当地是小姓,听老人说以前是姓“胡”的,后来被招安后,就改了傅姓。
  真真假假,弄不真切,就像国内各地流传的“后人之争”一样,前世的傅方平就听说过有人引经据典硬是说自己是董卓的后人,也是让人贻笑大方。
  刘国清头脑很不错,上学的时候也很用工,可能是因为家境的缘故,让他早早的就知道,想要出人头地就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
  考上中专的他本来可以很顺利的毕业等分配,但刘国清没有选择铁饭碗,他在读中专的时候通过了军校的考试,参军去了。
  这年头当兵,衣食住行是不用愁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农村出来的刘国清在城里没有任何的人脉,参军入伍,为的就是日后的战友情和人脉资源。
  毕竟人生三大铁!
  一曲作罢,傅方平的思绪被拉回了现实中。
  赵大有直起身子,扭了扭腰,开头嘱咐道:
  “方平,我去放个水,你帮我看下地方啊。”,没等傅方平回话,自顾自的往前面车厢走去。
  口琴这种乐器,傅方平小的时候也接触过,不过没有人教他,自己吹的时候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除此之外,就是弄得上面满是口水。
  长大后傅方平才知道,吹口琴不光要掌握节奏,而且要有相应的指法,这和其他乐器的原理有些类似。
  有关口琴的印象,是自己现在的父亲傅平安带来的。
  傅平安出生在共和国土改的时候,小时候家里人丁单薄,吃过不少苦。因为当初村子里搞“土改”和“互助组”的时候,可是按每家的人口来分地的,而且刚开始也没有牛,全靠的人力,耕田的时候只能去借组里的耕牛,农忙的时候就借不到了。
  后来生产队成立了,有公分可赚,日子才好了点。
  傅平安上过小学,或者说那个年代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上过几年学,再不济也会让你去上扫盲班,书没有读多少,但是他能写一手好字,成年后,就成了镇子上的一名邮递员,算是吃上了公家饭。
  那时候的邮递员可没有什么交通工具,送信全靠一双腿,服务的范围却是整个镇子。直到前几年才分配了公家的自行车,但是好景不长,生产队的地分了,国家要农民各顾各,队里的一些农用机械只能荒废了,因为村子没有哪个人奢侈到用机器。
  而且每家的地少,也用不上那玩意。
  大队的地分了,管的事情也就少了,裁员避免不了。傅平安没啥背景,铁饭碗被别人顶了,因为户籍的原因,他只能回家务农。
  幸幸苦苦十几年,这下子直接就回到了解放前。
  这次危机过后,傅平安也醒悟了过来,自己能吃上邮递员那碗饭,除了公家的施舍,靠的也就是读过几年书,能写一手好字而已。毕竟俗话讲得好:
  “学好数理化,卖与人民*富豪”
  而且有刘国清的例子在那里摆着,更是让傅平安觉得,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好好读书。所以傅方平提辍学的时候,他才会那么气愤。
  赵大有解完手后,匆匆的跑了回来,他担心自己的位置被别人占了。
  回来后,看到有些愣神的傅方平,开口问道:
  “你在想啥呢,方平?”
  “我在想读书的事情。”
  听到这话,赵大有神情略有沮丧,小心问道:
  “你是想通了,准备回去读书吗?”
  傅方平听出了赵大有话中的语气,他知道,赵大有怕自己临时改主意,那他此前的热情要打水漂了。
  “我是想继续读的,但家里不是没钱嘛!要不然我也不会出来了。”
  “我想去沪市找找表哥,或者跟着大有哥你赚到了钱再回去!”傅方平一脸真诚地回道。
  “那你放一万个心好了!”
  “小平,不是我吹牛啊,跟着大有哥我,钱是一定能赚到的!”
  似乎是想到些什么,赵大有神色突然不自然起来。
  “再说了,咱们不是还有你表哥能帮忙嘛?”
  “嗯”,傅方平装作没听懂赵大有的话,点了点头。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