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明枪骑兵 / 十八章 日常巡视

十八章 日常巡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许躺地下,快快快,两人一组背对背站着,等气缓下来了才能坐着歇息,互相推拿腿部!”
  高台上,杨武看着这群软脚兵跑完五圈后,个个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喘着粗气,连忙阻止道。
  这些营养不良的菜鸡,就这么瘫着歇息很容易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引起感冒、哮喘,胸闷、头晕等疾病。
  “是,大人!”
  韩大山虽然不解,依旧照令行事,拿着弓背驱赶着众人起身。
  “今日这小大人吃错,唔!!”
  “药,赵大宝,你唔,唔我嘴做甚。”
  “刘二麻子,你不要命,别连累我!”
  “哎呦,我的老寒腿,疼疼疼!”
  “王愣子,你小子没安好心啊,有你怎么推拿的吗?”
  “我说老高,我都没嫌弃你这汗脚迎风臭三里,倒嫌弃我来了,得,换你给我疏通筋骨,我皮厚!”
  一时间,场上已是苦叫连连,牢骚话,喊骂声,断断续续传开,一些机灵的军户子弟连忙按住同伴的大嘴巴,生怕受到牵连。
  “训练完毕后,杂面馒头、肉汤管够,每月歇五天,其余时间都得给我按这个顺序操练,韩大山,我记得你好像识字。”
  “大人,卑职家里世代是小旗官身,有些积蓄,跟一名账房学了两年,寻常邸报都识得。”
  韩大山双手抱拳回道。
  “很好,这本戚大帅的兵书你拿好,按兵书来,一步一步训练他们,韩大山,我看好你。”
  拍了拍韩大山肩膀,杨武随后从怀中取出“纪效新书”递了过去。
  “卑职,定不辜负大人栽培!”
  韩大山脸色一喜,连忙跪拜道。
  这是拿他当心腹培养啊!
  兵书可不是谁都有资格收藏,这代表了武官世家的底蕴。
  如果不是杨文走的早,做为次子的杨武是没有资格继承百户世职的,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如此老百户才会花大价钱收集各类兵书、五经,给杨武启蒙,想弥补一下次子,将来分家出去,从商、考武举可以。
  “好了,这里就交给你负责了,等会我会安排人把口粮送过来。”
  “诺!”
  有韩大山这个稳重的夜不收在,杨武直接做起了甩手掌柜,随后翻身上马,左手提着缰绳,右手对着马屁股拍了一下,朝着匠作坊方向。
  温柔乡,干旱、瘟疫、饿浮遍地,民乱,鞑子入关,血腥战场!
  想到这里,杨武不敢有一丝懈怠。
  为了应对乱世,眼下钱粮已有了些眉目,接下来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增强武备力量。
  铛铛铛铛!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亲师友,习礼仪。
  曰仁义,礼智信。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蚕吐丝,蜂酿蜜……
  当杨武走进匠作坊院内的时候,耳边除了打铁声,还夹杂着一问一答颇为稚嫩的启蒙声。
  匠作坊院子很大,只见,左侧一排少年站着学打铁,中间一群胡子拉碴的老头钻铳管,右边一排坐少年在小木桩上跟着俩位账房先生,朗读着三字经、百家姓、颇为奇葩。
  “大人来了!”
  李老根放下手头的铳管,躬身道。
  “少爷!”
  负责教导少年学字的杨忠礼,见这边动静,连忙放下手中书籍,跑了过来。
  “这些少年,学的如何!”
  杨武点了点头,随后指着右侧一群衣着粗布棉袄的少年问道,只见这群少年,身材矮小、消瘦,脸上还算红润。
  “额,还算听话,经过大半月教导,已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
  胖子杨忠礼如实回答道。
  “都能认出来?”
  “少爷,三字经能认全,其他的还需些时日。”
  “他们的家人,可都加入军户籍!”
  “大人,这些人家里都没有田地,平日里靠做小工维持生计,早揭不开锅了,咱又舍得花银子,没有不愿意的,而且我跟他们说了,咱大人是把他们小孩当家丁培养,个个都说,祖坟冒烟了,能有这好事。”
  “嗯,这里你多上点心,这些小孩,一两年后,可都是兵员种子!”
  “少爷,要兵员也该找壮年汉子,这年头不好,肯用银子,流民壮年汉子有的是,何必废大力气,培养这些半大小子,这细胳膊细腿,做个伙计都有点……”
  “不不不,年龄小的有家庭在,更有约束力,更上进,我要的是令行禁止的家丁。”
  “两边少年,打铁,学字,轮换着学,技多不压身,一年后,再学放铳。”
  杨武想了想,说道。
  “正好外面的铺子现在不开了,再雇两个账房,给他们启蒙。”
  “好的,少爷!”
  杨忠礼诺诺的回了句。
  这小少爷举手投足间已有了威势,我还是不撞这眉头了,又想起了自家老子的告诫,
  得了,您爱怎么败家怎么败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