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明枪骑兵 / 第三十章 喝美了

第三十章 喝美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应州一带地势如何?”
  深夜,百户官邸内,杨武对着一身泥泞的汉子,询问起来。
  “大人,应州一带山丘起伏,道路修的宽敞,周围没有什么大林子供贼人躲藏,故而太平的很。”
  老黑躬着身子,解释道。
  “这些个商人还真是老江湖,也幸亏尔等机灵。”
  “对了,你身上的衣物赶紧换了,这么捂着很容易染上湿寒,来人,带这位兄弟下去泡个热水澡,换上新的衣物,再令灶房烹煮些姜汤,烧酒,肉夹馍,过来,我要与,你叫老黑是吧,咱们等会,一同宵夜一番!”
  杨武拍了拍肩膀,嘘寒问暖。
  “谢大人!”
  老黑声音略带几分沙哑,看上去已是染了风寒,正需烈酒,熟食温养。
  “少爷,应州一带并不适合埋伏,您看是不是从长计议!”
  老黑被府中仆人带下去后,一旁老管家走了过来,迟疑道。
  “参将、指挥使、千户、每年有多少商人孝敬,咱这里又有多少?”
  杨武看着屋中摇曳的火烛,突然问道。
  “这,少爷,咱这一带土地贫瘠,做买卖的很少走这条道,每年路过的商旅孝敬,不足十两。”
  老管家想了想,回道。
  “那,最近朝廷的邸报,你可都看了?”
  “您认为我大明对战后金鞑子为何屡屡失利,下地的农户,边军,何故造反。
  “这……,还请少爷直言,老奴愚钝!”
  “很简单,粮就是民心,饷就是士气,朝廷已完全失去了对赋税的控制,商人、藩王、官员如此富有,而不征税,军户、农户如此穷苦,却年年加征,如此,如何不败!”
  “女真鞑子在京师撕开一个口子,上至督师,二品大员,下至百姓,走卒,几十万人啊,就这么没了!”
  “从长计议,明年,后年,鞑子要是从大同入关,我等有多少时间从长计议?”
  “这些走私鞑子的奸商,细作,咱又如何防范?”
  杨武说着说着,面容渐渐狰狞起来。
  “这,这……”
  杨武这么一说,老管家脑海里一下浮现出鞑子入寇的画面,惊的一身冷汗。
  “有粮饷,才能养更多的家丁,在这乱世,谋一寸之地,其他不用我多说了吧!”
  杨武最后说完,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
  “少爷,完全不用从长计议,咱最好明日就去官道上埋伏,脸一蒙,谁也不知道是咱干的,上头要是追究起来,直接推给紫荆山的贼兵……”
  老管家回过神来后,一改之前的谨慎,主动盘算起来,比杨武还猴急。
  咚咚~
  “大人,酒菜已备好!”
  谈论之间,外头传来仆人的敲门声。
  “进来吧!”
  话音刚落,仆人端着木制饭盒走了进来,后面跟着老黑,此时他已换上一身干净的鸳鸯战袄,精气神明显好转。
  “来来来,一同入坐。”
  “谢大人!”
  “老黑,来来来,大半夜的,只能将就一下了。”
  杨武倒了一碗烧酒,递了过去。
  “谢大人赐酒,属下,先干为敬!”
  老黑见状,连忙起身,说完,一饮而尽。
  “好酒量,来,吃馍。”
  杨武用筷子夹起热腾腾的肉夹馍,就着酒水大口大嚼起来。
  老黑,老管家,几名守夜家丁也在其中,与之鲜明对比的是,这些人都是徒手吃了起来,在他们眼里,这大人,吃馍还用筷子,稀奇的紧。
  “对了,老黑,你本名叫什么?”
  杨武脸色有些红润,满嘴酒气,唠起家常。
  “大人,拖老百户大人收留,取名杨卫黑,小的本家叫李老黑。”
  老黑酒量比杨武好太多,一大碗酒下肚,脸色还是人如其名,丝毫不见醉意。
  “少爷,这老黑以前是营兵,因闹饷得罪了上官,这才逃出了军营,在杨家已经呆了五个年头了。”
  老管家在一旁补充道。
  “我想伏击这伙奸商,你可有法子不留痕迹?”
  杨武看了看老黑,此人年龄三十出头,在家丁里算是可造之材。
  “大人,应州一带地势平坦,可供伏击的地方少之又少,前天小的探营,商队里明显有行伍之人,营地布局很有章程,若想不留痕迹,咱们只能夜晚袭击,数倍人马堵住各处要道,不放过一个活口。”
  老黑思索一会后,小声道。
  “中规中矩,也算个法子,来,咱们接着喝。”
  杨武明显有些失望,提起酒坛自个又倒了一碗。
  酒过三巡……
  “大人,好酒量!”
  “来来来,哥几个来划拳。”
  杨武摸了摸微醺的脑袋,一只脚踩着凳子,拍着桌子,比划起来。
  “五魁首啊,六个六,八匹马啊,十二匹狼……”
  “谁喝?”
  “十二匹狼?”
  “一起干了。”
  “…………”
  ……
  “夫君今日咋醉成这样……”
  “呵呵,我没醉,我还能喝,入他娘的,头怎么这么晕,,”
  “别乱动,兰禾,快快,拿个盆来!”
  内院外,酒足饭饱后的杨武,醉醺醺被家丁搀扶进房,未待秋叶回过神,趴在床榻一顿呕吐起来,整的俩主仆手忙脚乱。
  ……………………
  次日晌午,内院外。
  玆~吱~
  房门缓缓拉开,一个人影端着一碗散发着浓重异味的膳汤,朝着床头小步走来。
  见杨武还在酣睡中,秋叶将碗放在床边,俏皮一笑,将门窗一一打开。
  “嗯……”
  一抹烈阳无声无息照射进来,床榻之上传来杨武细细的呢喃声。
  揉了一下双目,杨武慵懒的打了个哈欠缓缓起身。
  “夫君昨夜喝的可尽兴?”
  秋叶端着膳汤坐在床边,开口道。
  “哎呀,为夫这脑子甚是酸胀,来人,这是哪个混账不开眼的,把我抬夫人屋里了。”
  杨武摸了摸后脑勺,心莫名一慌,起身,朝门外喊道。
  “好了,奴家问过了,都说是你这没良心的,一个劲的往奴家这院撒酒疯。”
  “......”
  “罪过,罪过,打扰娘子跟我宝贝崽休息了,这是什么,醒酒汤吗,我先自罚三杯,不是,我干了,呸……
  “唔,嗯,夫人手艺真好,这汤味道不错。”
  杨武摸了摸秋叶有些明显的肚子,端过膳汤,很是浓稠,莲子,酸枣,枸杞,混着羊肉,连闷带嚼了几大口后,一脸满足的赞扬道。
  “哼,你这没良心的,汤是兰禾煲的,奴家才不给你煲,美的你。”
  秋叶掐了掐杨武腰窝子肉,发泄着不满。
  “娘子息怒,疼……疼……疼……
  杨武吃痛一声,求饶道。
  “夫君,我想放风筝,散散心,老在这院子里带着,闷死了。”
  秋叶美目一转,岔开了话题。
  “放,走,昨夜下了场雨,今儿个阳光明媚,好兆头。”
  杨武这会也不在乎大夫嘱咐的什么要静养,连忙附和道。
  “少爷,见过少夫人。”
  “管家好!”
  “少爷,谷雨已过七天,马上进入五月,而今气候已回暖,是否安排下面的军户耕种了?“
  杨武挽着秋叶走出府院门口,迎面遇见外出而归的老管家,布鞋裤腿全是泥迹。
  “这样吧,粟,麦,这些耐寒耐旱的杂粮可以按往年的来,至于番薯,玉米,单独选两亩上等田,插秧苗栽种后,四周搭建一人高土墙用于薯苗防寒。”
  杨武拍了拍脑壳,想了想,现在这变态的气候是过去了,以后面积大了总不能也院子里育苗。
  深窖可以保存薯种,然而薯苗种晚了,产量就跟不上,北方漫长的冬季,就指望这些高产的粮食多抗几顿。
  “以后这等小事,交给忠礼他们就是了,您老,也该享受享受了,没事在家抱抱孙子,喂喂鸡鸭。”
  杨武接着又道。
  “谢少爷关爱,老奴一辈子劳碌惯了,腿脚还算利索,等腿真不听使唤了,这把年纪也该去见老家主了。”
  老管家拱了拱手,笑着自嘲道。
  “您这身子骨硬朗是硬朗,可也不能总把您当牛使唤,跑前跑后的,我爹要是泉下有知,肯定不喜!”
  “夫君所言极是,管家,您也不用太操劳了,这个年纪,正适合闲福在家,大事要您拿主意的时候,夫君肯定会劳烦您的,一些琐碎小事,就交给忠礼他们这些后辈。”
  秋叶这个时候开口打起圆场。
  “好,哈哈,老奴谢过夫人,少爷好意了,以后就让忠礼过来伺候着,老奴也尝尝闲福是何滋味。”
  老管家性格也不是扭捏之人,顺着话,应承下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