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明枪骑兵 / 第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 上

第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 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霜雪不再,寒潮收场,谷雨后气温回升加快,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
  空中,一只绣着鸳鸯的风筝,忽高忽低掠过田野,在暖阳下,格外引人注目。
  “吴二愣子,别偷懒了,大人朝这边来了!”
  田梗上,一名身材高瘦,衣着半旧鸳鸯红袄的汉子,擦了擦额头上斗大的热汗,正好瞧见这一美景,对着旁边同伴就是一脚。
  躺在田地里偷懒的吴二愣子连忙起身,用铁锄头挖了几个坑,随后将几粒黍种放入,填实,紧接着又将一旁木桶里的农家肥倒在种子周围,重复着。
  “好了,吴二愣子,小大人走远了,你可以歇会了!”
  吴二愣子闻言,放下铁锄头,随地坐了起来。
  “刘大胆,你说这小大人唱的哪出!这么种下去,老子都快拉不动弓了。”
  吴二愣子捶打了一下酸胀的手臂,对着一旁汉子发着牢骚。
  平日里军户们都是三分守堡七分耕作,作为一名弓手,此时也被抽调下来,充当起苦力。
  “问俺,俺哪里知道,你要是腰不行,就多躺会吧!”
  刘大胆没好气的挑着空木桶,放在一旁的骡马车上。
  往年,田野里,半数是老弱妇孺,而今,确是未见半个,清一色的青壮汉,以及运送粪车的骡马,往返于田野之间。
  “大人,追击商队的人回来了。”
  远处,杨忠礼带着一汉子走了过来。
  “兰禾,天不早了,你陪夫人回去休息!”
  杨武挽着秋叶,扭头道。
  “是,大人!”
  见有正事,秋叶懂事的没有多问,慢慢收起风筝,在胖丫头兰禾的搀扶下坐上马车,旁边一名家丁牵着缰绳,轻轻的用刀鞘拍了拍骡马屁股,马车缓慢移动。
  。。。
  “如何?”
  “禀大人,属下尾随商队一路跟到了应州三里庄,庄子西侧有座吊桥,设有关卡,有十二名持刀青壮把守着,小的怕耽误行程,就先回来了。”
  杨卫白,回道。
  “吊桥?”
  “庄子好不好攻!”
  杨武颇为意外,随后问道。
  “大人,那庄子外围皆用条石打了半丈的地基,加上土墙,有二丈高,几座角楼皆有弓手警戒,从土墙的范围看,最少可以容纳千人,咱们这点兵力,风险太大。”
  杨卫白谨慎回道。
  “看来只能引蛇出洞,这诱饵嘛……”
  杨武独自呢喃着,随后看了看一旁杨忠礼。
  “大人,引,引什么蛇?”
  杨忠礼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有些不妙。
  ……分割线……
  数日后,清晨,朝阳刺目。
  朔州城西门口,走进来一个胖乎乎的青年汉子,只见其穿着一套宽大的青布直身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正随意的踱步走着。
  在他的后面,紧跟着六名五大三粗的青壮,牵着匹骡马,手持铁棍短刀,似是青年汉子的家仆。
  清早的集市颇为热闹,沿街叫卖的小贩,来来往往运送货物的马车,行人,一眼望不到头。
  “烧饼,香喷喷的驴肉烧饼,十文钱一个……”
  “豆腐,刚出锅的豆腐脑……”
  “馒头,白面馒头……”
  “烙饼,香喷喷的芝麻烙饼,五个铜板……”
  “切糕切糕,大宋切糕,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城中一角,青年汉子边走边停,张头四顾,一只胖手抚摸着叫唤多时的肚皮。
  “店家,豆腐脑给我来六碗,葱花少许,多加盐。”
  “好嘞客官,您们先坐会,马上就好。”
  店家是一位三十左右的妇人,长的白净,身材丰腴,旁边两半大孩子帮忙擦拭着桌椅,生意极好。
  “老黑,这一路行程较远得多备点干粮啊,特别是那驴肉烧饼,白面馒头,多买点,咱留着路上慢慢吃……”
  杨忠礼随便找个板凳坐下,趁等待的功夫,吩咐道。
  “好嘞,少管家!”
  老黑面无表情的应诺一声,随后牵着骡马,沿街采购,其余五名家丁各自找位子坐下。
  小半盏茶的功夫,豆腐脑上桌,杨忠礼三下五除二就干了一大碗。
  “呼,舒坦!”
  打了个饱嗝,杨忠礼随后起身,放下一腚碎银子。
  “哥几个慢慢吃,我先行一步。”
  “好嘞,少管家!”
  。。
  从队伍中离开,杨忠礼东逛西逛来到“合升棠”铺子门口,今日月初,店门口三三两两排着十来号人,很是忙碌。
  等了一刻钟,前面就剩一三十来岁汉子,只见其头扎绿色方巾,衣着带布丁的粗衫,对着半人高的柜台道:“店家,买两斗黍米。”
  说着又递了个灰瓷罐子上去:“再来半斤粗盐。”
  “等着!”
  懒洋洋的声音传来……
  “粗盐半斤,精米两斗,六钱三分银子来……”
  店伙计瞅了一眼,拨打着算盘,拉长了声音。
  那汉子赶紧掏出一小块碎银并一些铜钱递上去。
  “店家,我爹让我来取货,这是凭据。”
  轮到杨忠礼,只见其从褡裢里掏出一张文契递了上去。
  “原来是客官,小的眼拙,快里头请。”
  胖伙计一下也认出来了,殷勤的上前说道,随后伸手一引,带着杨忠礼进后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