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不舍黄河东流去第二部山重水复 / 第四十一章 落差

第四十一章 落差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月圆月缺几许回首,花开花落几度春秋,岁月按照自己的规律在日夜不停的轮回。
  山区由于干旱,庄稼总是比平原地区要成熟的早一些,中秋节未到,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只留下满山的红叶争奇斗艳,分外夺目。
  高大河到南山区医院西南分院上班一个多月了,第二个月的工资早就发了。
  根据国家政策,大学生毕业第一年之内属于试用期,每个月可以开四十多元的工资,一年试用期满以后,转正定级,就可以开到五十六元的工资。令高大河没有想到的是,这里是山区,根据国家政策规定,每个月有六元钱的山区补助;另外,国家刚刚又给每个医务工作者每月加发六元钱的岗位津贴。这样还没等到转正定级,高大河每个月就可以开到五十多元的工资了,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看来这山区没有白来,改革开放没几年,就给每个职工长了十几元的工资,国家够意思的了。
  两个月工资到手以后的高大河布袋里已经装上了一百多元钱,高兴中的高大河不由自主的打起了算盘:父母辛辛苦苦供自己上大学不容易,现在能挣钱了,应该先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每个月往家里交二十元,再给正在上大学的小妹妹五元,还剩二十几元,已经基本脱贫了,这日子还算可以吧?
  明天是八月十五,为了能在黑天以前赶到家中,星期六下午高大河只上了一会儿班,早早请假上路了。
  高大河在南山区公共汽车站的商店里先买了二斤月饼,又给老父亲买了二瓶乌河大曲,自信满满的高大河高高兴兴的回到家中。一看高大河回到家中,最高兴的还是最痛爱自己的妈妈,立时张罗着给高大河做好吃的。高大河别出心裁,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让妈妈闭上眼睛,妈妈迷惑的问道:“高大河,你这是玩的哪一出啊?怎么一进门就像顽童似的,捉弄起我来了?”高大河并不解释,一个劲的揶揄道:“叫你闭眼你就闭眼,你磨叽啥啊?”拗不过高大河调皮的妈妈只好乖乖的闭上了眼睛。高大河从马桶背包的小拉链兜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五十元钱,工工整整的放到方桌上,然后喊了个:“一二三,睁眼!”妈妈听到高大河的口令,顺从的睁眼一看,发现桌子上工工整整的放着一沓大团结的人民币,高兴的乐不可支,拿起来数了数是五张,啊!五十元呢!妈妈惊诧的合不拢嘴唇,一个劲的问道:“高大河,你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多钱啊?”高大河正了正身子,一副志满意得的样子,神采飞扬的说道:“你的儿子不是参加工作了吗?你的儿子不是能挣钱了吗?妈妈,我每个月的工资是五十多元,从今以后我每月交给你二十元,再给妹妹五元,供她上大学,你看可以吗?”
  听到高大河的打算,妈妈的脸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不无关心的说道:“那怎么行呢?你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你应该把钱都攒起来,等找对象的时候用才对。再说自达你们兄妹三人考学走了以后,家里只剩下我和你爹两个人,你爹的养老金足够我们用的。这次我收下你的钱,权当给你保管,等你结婚的时候,我们加上贴补你的钱一块给你,今后不准你再往家中交钱了。”听着妈妈发自内心的嘱咐,高大河感动的鼻子一酸一酸的,止不住的涕泪俱下。世上只有妈妈好,人在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妈妈,即使已经长大成人,也离不开妈妈至高无上的关爱,高大河在心中默默念叨:妈妈我爱你!
  正在这时已经结婚独立生活的哥哥进来了,看到高大河那个心满意得的样子,不屑一顾的说道:“卧槽,上了四年多的大学,一个月才开小小五十元钱啊?告诉你吧,我现在一天可以轻松挣到五六十元。”高大河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止不住的问道:“什么?什么?你一天能挣到五六十元钱?你的本事有那么大吗?”哥哥高傲的说道:“对啊!吓死你了吧?没想到吧?我告诉你,自从农村实行分田到户以后,我和咱家对门的二喜子结伙,每人买了个大马车,从咱们村东边拉上黄矾土到公社水泥厂去卖。马车一趟能拉两顿左右,每吨黄矾土五元,一趟就可以卖十元左右,我们一般情况下一天啦六趟,你算算我们一天能挣多少钱?”
  听了哥哥的道白,高大河就像从山顶一下子跌倒了山底,只觉得胸口堵得慌,一股莫名的悲壮涌上心头。这社会规则也太残忍了吧?这天怎么就像小孩的脸一样说变就变呢?自己好不容易考试上学,辛辛苦苦读书本来是为了出人头地,混个样子让人看看,怎么还没回过神来,就被别人拉了十条街呢?这学不是白上了吗?
  这里应该说明的是,我国在1982年正式在全国施行分田到户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使农村的广大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们从简单的农业生产中挣脱出来,可以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发家致富。要说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高考制度改革开始的话,那么农村的分田到户就是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高考制度改革极大的解放了年轻人的智力,使那些脑子聪明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农村的分田到户就是解放社会生产力,把人们的体力充分解放出来,从此只要是为了创造财富过好日子,只要是不犯法干什么都成了可能。改革开放的两股春风把中国的大地吹得绿草茵茵,山花烂漫,一片光明,中国人民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未来。
  高大河本来高考第一年就考了出来,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件十分光鲜的事,从此可以吃供应粮,按月开工资,多么自豪的事情,在人脸前头也算是抖了抖威风伸了一回腰,让人羡慕了一把。问题是这高兴还没开始,怎么一下子就被人拉下了?仔细算一下,如果把那马吃的草钱扣除掉,一天能纯挣五十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哥哥一个月能挣一千五百元,一年能挣一万八千元,而高大河一个月还不如哥哥一天挣得多,不吃不喝的话,往多里说,一年也就挣五六百元,十年挣五六千元,需要接近三十年才能挣一万五千元,这个账还怎么算啊?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抛,这么大的落差还能活吗?去死算了!
  哥哥看到高大河满脸憋得通红,一副落魄的样子,止不住的暗暗高兴,但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善解人意和大度,不无假惺惺的、装模作样的说道:“其实我们挣这钱也不容易,整天起早赶黑的,风刮雨淋,挥汗如雨,这就不是人干的活。一旦碰到下雨,连续好几天不能出工,这钱也不是那么好挣的!”
  听到哥哥的解释,高大河稍微感到有点轻松,但是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无助感、自卑感和无奈感还是漂浮心头,挥之不去。高大河这种矛盾的感受实际上是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狭隘而产生的,你想想,国家的改革开放是为了让每个人过上好日子,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是为了那个人的光鲜和豪迈而进行的。年轻人需要学习的地方多着呢。
  高大河高中毕业以后在家务农四年,由于其性格豁达,好善乐施,还是蛮有人缘的。高大河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以后很快结识了八个铁杆兄弟,可是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有几个兄弟又把自己原来的发小朋友介绍到朋友圈里来,到高大河上大学的时候他们那个铁杆朋友群已经发展到十一个人,他们这个朋友群在陈家庄很有名,全村人习惯上称他们“铁八”集团。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个朋友圈,在农村可是大有用场的,无论谁家有红白公事,弟兄们一拥而上,不用求人就把那忙人的活儿干的井井有条,尤其是农村的打墙盖屋,那可是一个需要人缘的活儿,你光有钱,没有人帮忙,你家盖屋时拿着钱没处找人干活,那可是急死人,甚至是丢死人的事。高大河因为有一帮铁杆弟兄,家中的大小事情有人帮忙,当年高大河在黄河医学院上学时,家中盖屋,高大河因为赶上期中考试,没有时间回家干活。据妈妈讲,高大河的那帮兄弟一起上阵,没费多大力气就把那房子盖起来了。当年上学时那帮弟兄凑钱给自己送行,无论怎么说自己已经开工资了,应该请请弟兄们,表达一下谢意才对。第二天是八月十五,这可是一个亲戚朋友团聚的日子,高大河为了晚上的聚会,到集上买了菜,割了肉,又到门市部去买了五瓶二哥头老烧酒,估计晚上能凑够十个人没问题,按每人半斤算的话,这五斤酒够弟兄们喝一壶的了,不要忘了那个年代都是六十二度的头曲,估计有几个顶不住的肯定要醉!没办法,年轻人为了表示大家的情谊有多深,那是一定要一醉方休的。
  当十五的月亮升起来的时,弟兄们来到高大河家后院围成一圈做了下来,面对一轮高悬的明月,高大河不禁感慨万千,开场说道:“当年我们都在家时好的跟亲兄弟一样,天天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家同甘苦共欢乐,互相帮助,一块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转眼间将近十年过去了,我忘不了弟兄们对我的帮助,今生我将对弟兄们忠心耿耿,肝胆相照。为了我们曾经的昨天,更为了美好的明天,现在我建议,每人六杯酒,一口一干,谁也不准打铁。”说到此,大家一起举杯,互相碰盏以后一干而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都像猴子似的显出了原形,一个个踊跃发言。
  陈平是他们这帮弟兄的头,人人称之为大哥,只是不耐酒力,六杯酒下肚以后,已是面色红润,香汗津津,说话时舌尖有点打颤。但是陈平在表达感情方面从来不含糊,就见陈平摇摇晃晃的站起来以后结结巴巴的说道:“大河是咱们这帮弟兄的佼佼者,考上了黄河医学院当了大夫,给咱们弟兄都争了光,我建议大家共同举杯,为高大河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干杯!”在场的弟兄们呼啦一下一起起立,把酒杯里的酒一干而尽。
  陈普远说道:“当年我和大河、陈平去南山区给咱村上拉柴油,正好从黄河医学院门前路过,我们把拖拉机停在路边,到学校里边转了一圈,当时大河就说,如果考试上学的话,他一定能考上黄河医学院,没想到一语成真,第二年就考了出去,为咱们村上争了光,也给咱们弟兄长了脸,今后咱们弟兄看病就不用找别人了,都算高大河的算了。为了让高大夫给咱们看病,我带头喝两杯酒,谁都不能草鸡,先喝为净。”说完陈普远举杯仰头一干二净,其他的人不敢怠慢,都一扬脖子喝了下去。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每个人已经喝了九杯酒,三钱一杯,三三得九,三两酒已经下去了,要知道这可是六十二度的老烧酒啊?陈平已经不行了,虽然嘴上还在随着众人打哼哼,鼻子中已经发出了“呼噜,呼噜”的鼾声,睡过去了。看到陈平的憨态,大家只是会意的一笑了之,众人正在兴头上,恨不能的再灌醉几个看热闹才好,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只有最实在的弟兄才能真正诠释什么叫“酒逢知己千杯少”,至于那“话不投机半句多”,就让那些不投机的人去诠释吧。
  张志强和候得水已经耐不住性子的划拳猜令。其他人都在抢着说最近几天挣了多少钱,酒场上嘁嘁喳喳的乱成了一锅粥。
  等喝的差不多了以后,陈普远突然说道:“明天在鲁中矿务局的运动场上开秋季物资交流会,我想去看一下,谁想去的话咱们明天骑自行车一块去如何?”陈普远的号召立即得到吕家宝、张志强和候得水的相应,高大河当然也算一个。其他的人因为明天还有干活挣钱的买卖,所以就不勉强了。
  看看月头偏西,早过了夜半晌,桌子上只剩下残渣剩汤,五个瓶子早已酒尽底干,每个人的脸上都放射着红润的光芒,说话时舌尖不住的打卷,走路时也都踉踉跄跄的,一副醉汉的嘴脸跃然于举止之间,弟兄们个个喝的是小辫朝天,众人在尽欢中散场,一夜无话。
  第二天吃过早饭,一行五人每人骑了一辆自行车早早赶到鲁中矿务局运动广场,远远就看见运动场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交流的物资更是琳琅满目花样繁多,许多商家大呼小叫的咋呼着甩卖自己的商品。面对这热闹的场面大家立即兴奋的不亦乐乎,恨不能赶紧走进去看个够。没想到在寄自行车的时候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本来问好了看一辆自行车的寄车费是一角钱,陈普远抢着把五角钱交给看车子的以后,正准备把自己的自行车锁好,这是张志强跑过来说:“不对!刚才我看见那边那个寄车子的怎么只花了五分钱?”大家一听说这个看自行车的每辆车子多要了五分钱,五个人立即围了上来,张志强一把揪住那个看车子的说道:“你小子多收我们的钱,什么意思?”那看车子的一看不是来头,赶紧解释道:“我们这是内部规定,只要是矿务局里边的内部职工半价,不信你们可以找领导去问问。”陈普远立即说道:“你们什么内部职工,你们这是看不起农民,你们这是在加大城乡差别,老老实实把钱退给我们,要不然,你小子要找揍!”
  周围的人一看这边要打起来,顾不得去看交流会,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这看殡的不嫌殡大,到哪里都一个样,后边有人竟然大声的咋呼道:“打这小子,叫他知道看不起农民的滋味。”更有好多人喊道:“打不起来好燥人!打不起来好燥人!打呀!打呀!”
  高大河看的明白,听的亲切,知道下边要发生什么事情。如果在过去,为了弟兄们的团结,不管是对还是错,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先站在弟兄们的立场上干他一家伙再说。可是现在不行啊,高大河已经是大学毕业生了,已经是正式的一名国家干部,是一个吃皇粮的人,干什么都应该从理智出发才对。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张下去,肯定很快招来交流会上的保卫人员,到时就麻烦了,弄不好弟兄们要被派出所拘留。想到此,高大河往前赶了几步,一边劝解那个看自行车的人,一边拉着陈普远后退。口里不住的说道:“不就是两角五分钱吗?犯不着,咱们退一步算了。”听到高大河这么一说,吕家宝、张志勇、陈普远、候得水几个弟兄不仅打了个愣怔,他们好像重新认识了高大河一样。不对啊?以前弟兄们有事,不管对错,都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管青红皂白,弟兄们先把事情干了再说,至少能体会到兄弟团结的乐趣。今天这是怎么了?高大河怎么帮着敌人说话了?
  此时高大河很明白弟兄们的眼神,也理解大家心中的疑问,但是从大局出发,这个仗打起来不如打不起来好。于是高大河奋力把陈普远拉开以后,又把其他几个弟兄从人堆中拉了出来。大家虽然还对着那个看车子的人不时的吼叫几声,但是明眼人一看那都是做样子给路人看的,打不起来了。由于高大河的理智和努力,本来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被化解了,高大河把弟兄们从危机中解救了出来。虽然弟兄们短时间内还不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一场出乎意料的危机化解了。
  在回医院的公共汽车上,那帮弟兄们的眼神不住的在高大河的眼前晃动,高大河明显感到他和那帮弟兄之间产生了不易觉察的隔阂,这是怎么回事?出来才不到五年啊?这期间大家一直保持联系,经常聚聚,无话不拉,不应该有矛盾啊?
  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本是布衣出身,萍水相逢,因为意气相投,结为生死弟兄,食则同桌,睡则同床。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南征北战,血洒疆场,何其痛快!只是他们死的有点别扭,为了给张飞报仇,刘备和关羽都失去了理智,结果死的毫无价值。出于狭隘的意气相投,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因小失大,丧失了夺取天下的大好时机,令世人扼腕叹息。做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干什么事情都要分出是非曲直、轻重缓急,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盲目蛮干,人生必然是一塌糊涂。所以做人要分清是非大小、轻重缓急,不可意气行事,一失足竟成千年很,是要不得的。
  两千多年前那个李思在老师荀子那里学艺三年,本来准备毕业回家,这时突然从外边走进来了韩非。看到韩非那整洁的打扮和不俗的谈吐,李思根据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凭自己的直觉立即感到韩非的风度和气质不一般,这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于是决定留下来再学三年,为的就是和韩非结为同窗好友。后来,韩非和李思一个事韩,一个事秦,天南地北,各为其主。战场上,朝廷上他们虽然挣得你死我活,寸土不让,但是由于知识的相近,对待世界的看法有着出奇的一致,因此他们的友谊可以说是生死不渝。虽然出于各为其主的政治原因,韩非死在李思的手上,但是至死他们都保持了惺惺惜惺惺,互敬互爱,那是何等的境界?那是何等的胸怀?人生中不在乎朋友的多少,关键是朋友的质量,众多朋友中,如果有一个超乎寻常的大智大勇者,那将是受益匪浅。
  高大河考上大学离家已经五年,这期间和农村那帮弟兄们虽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时代的变化,彼此之间所接受的知识不同,所感受的环境不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发生着看不见的潜移默化,落差在不经意间已经形成,因此弟兄们之间在思维上发生点隔阂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天的假日一转眼就结束了,第三天下午高大河早早就做公共汽车往医院赶去,紧赶慢赶回到医院的时候已是日落西山,医院病房里的灯火通明。高大河刚到宿舍放下背包,就听那个刚毕业的护士孙淑娴在走廊里大声的喊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回家的,在医院住下的全体工作人员赶紧赶到后边的病房去,病房里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忙,请大家快一点啊!”呼声就是命令,来不得半点犹豫,高大河顾不得喘气,皱起隔离衣胡乱的披在身上就向病房赶去。
  要知病房里发生了什么,且看下章细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