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献帝春秋 / 第四章、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

第四章、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协发觉自己说完这番话后,殿内众臣看向自己的目光似乎恭敬了很多。
  心中不由暗自发笑,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古人言制天下易,制人心难。今天刘协偏偏就要制这乱世中浮动的人心!
  “我且问诸位一个问题,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而且马上就要攻取青幽并冀四州,成为天下最大诸侯,对否?”刘协负手而立看向众人。
  众人不语,这的确是事实。
  “那袁绍和朕相比如何?”刘协又问。
  众臣吃了一惊,这如何比较?
  一个是大汉天子,一个是乱世诸侯。
  有可比性吗?
  见众人不说话,刘协看向董承。
  “董卿,你来说说。”
  面对刘协锐利的目光,董承只觉额头冷汗直冒。
  他可从未见过陛下像今日这样犀利发问,不过现在已经是避无可避,只好硬着头皮回答。
  “陛下是君,袁绍是臣,臣不可与君相提并论。”
  “好,说的不错。”
  刘协对他的回答很满意,接着道,“那朕若挥师百万,进取中原,收复天下的胜算又有多少?”
  “这、陛下乃是汉室贵胄、天下之主,万民归心,若是挥师进取,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刘协点头,看向众臣。
  “诸位可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众人闻言急忙把头摇成拨浪鼓。
  不过他们心中都清楚,这只是假设罢了。
  若是天子真的挥师百万收取天下自然没问题,可关键是现在汉室衰微,陛下手中不过不足百人羽林军士,凭什么收复天下?
  似乎清楚众人心中疑惑,刘协解释道,“朕知道诸位心中担忧,那我就跟你们说说朕这百万之师从何而来。”
  刘协目光深邃,目光扫视过每一位大臣,慷慨激昂道,“如今朕摆脱李郭二贼钳制,犹如鱼入大海,龙出升天,此后朕意励精图治、奖惩有度,轻徭薄赋、养兵屯田,使民休养生息,不出三年便能稳固洛阳,收复京畿,使朝廷威望重建、万民归心。
  到时朕再高举王旗,号令天下臣民前来归顺,如此百万之师唾手可得!若有诸侯敢不从者,天下共击之,到时天下一统不过水到渠成耳!”
  众臣皆是眼睛发直,如今天下已经战乱已久,百姓无不期望安定,若是按照陛下所说,数年之内天下必能大定,汉室也将中兴!
  见公卿这幅模样,刘协又下了一剂猛药。
  “到时诸位和朕一起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朕是中兴少主,你们便是治世能臣,所立也是不世之功,足矣青史留名!朕将为你们封侯拜相,你们的后辈子孙将世袭爵位,永食汉禄,与国同休!”
  殿内大臣闻言已经是目瞪口呆。
  名垂青史、治世能臣、永食汉禄、世受国恩!
  这是他们做梦也想要得到的东西啊!
  尤其是陛下刚才所说,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这样的不世之功实在让人心潮澎拜,热血沸腾。
  这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吗?
  这分明是高祖皇帝附身,给大汉指了一条生路,陛下虽然年轻,如此韬略足可称作圣君!
  终于,有人猛地跪在地上大声道:“臣愿辅佐陛下中兴大汉,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臣也愿誓死追随陛下!”
  其他人反应过来后也纷纷叩首,以表忠心。
  刘协点头,看着众臣神色激动,心下暗自满意。
  经过劝说忽悠,总算又让这些人暂时又相信了自己、相信了大汉。
  不过他清楚,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目前朝廷仍处在困境,要是自己的承诺长时间得不到兑现,或者让他们看不到希望,估计这最后一批大臣也得树倒猢狲散。
  如今虽已经收拢了人心,但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董承、韩暹听旨!
  “臣在!”
  董承韩暹二人闻言立时应道。
  “朕念你二人护驾有功,封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钺。董承为卫将军,紫金印绶,掌南北军!”
  “谢陛下隆恩!”
  二人神色激动,立即跪下叩谢。
  他们二人一路护送,鞍前马后不就为的是今天吗?
  其他诸臣见了也皆是羡慕不已。
  封赏完二人后,刘协看向董承。
  “董卿,张扬、杨奉二人何在?”
  “他们二人现正在城外屯兵护卫洛阳,以防李傕郭汜二人追来……”董承下意识道。
  “那好,让他们二人速来见朕。”
  董承和韩暹闻言互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些警觉。
  “这……不知陛下召他们来所为何事?”
  韩暹有些迟疑。
  看着瞬间变脸的两人,刘协并没有感到意外,董承韩暹二人手中兵力不多,见他突然要召张扬、杨奉,肯定担心自己另有所谋。
  “诸位护送朕东归洛阳,立下汗马功劳,朕自然是要为有功之臣论功行赏。”
  二人一听松了口气,心中虽然不情愿,可还是不得不去按照刘协命令行事,随后立即派人前往城外去召张扬、杨奉前来。
  做完这些后,董承来到刘协身边道:“陛下,安国将军已经令臣将部分宫殿修缮完毕,并以杨安殿为名,陛下现在是否前往歇息,顺便在那里召见两位将军?”
  刘协向四周,此处一片废墟、到处断壁残垣,的确非久留之地。
  随后点点头,在几十名公卿簇拥下前往已经修缮好的杨安殿去。
  一路上刘协注意到身侧还有几十名身穿甲胄的军士护卫。
  这些人大多身材高大,面容坚毅,身上充满杀气,想必这些便是自己如今最后的嫡系军队羽林军,可惜经过战乱现在只剩下不足百人。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军士都是些身经百战、以一当十的战士,算是他最后的一道防线。
  其实严格说来如今洛阳城中共有五支军队,兵力最强的是杨奉军,其次是张扬,随后便是韩暹、董承二人握有少量兵马,不过最惨的还要属刘协,只剩下羽林军不足百人。
  只是刘协是天子,这些人不敢对其用兵,大多时候还得服从他的命令。
  对自身处境有了了解后,刘协心中已经开始了打算。
  自己以后想要有所作为,估计还得先从整顿嫡系羽林军着手,毕竟乱世之中只有抓住兵权才能有真正的话语权。
  这羽林军本就是选自六郡良家子弟,大多对汉室忠心耿耿,刘协身为天子应该能够直接接管,让这些人替他效死。
  至于韩暹等人手下兵马,大多是由黄巾军和西凉军组成,若是能收服便收服,不能收服则找准时机杀之,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些权臣手握重兵,终究是个威胁。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来到杨安殿内,看着殿内差强人意的布置,刘协心中还算满意。
  毕竟这里比之前他们所处的废墟好上太多,何况刘协来自后世,也不是真正从小养尊处优的汉献帝,自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董承见刘协对杨安殿没什么不满,一颗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
  原本他还担心刘协摆皇帝架子,非要让自己按照天子规格修缮宫室该如何是好,现在看来反倒是他多虑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