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陆家百年 / 楔子

楔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每个人心里都藏有秘密,我也不例外,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如果从头说起来至少要上溯百年,自然不可能全是我的亲身经历,很多是从早已作古的长辈那里知晓的。我们这个民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太久太深了,“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的观念早已根植人心,所以我不敢说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完全符合历史的原貌,但我依然认为那是一笔可以启迪后人的财富。
  少年时家父曾教训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不知不觉间老境冉冉而至,自觉已是行将就木,在诀别人世的一刻上苍能让我带走什么呢?也许只有那一个个难忘的身影,还有我心底令人心碎的故事,现在我把这些都留给你们。
  ——题记
  
  我姓陆,故乡是广西容县,到我出生的时候整个家族已经昌盛了数百年,不知从哪一代起,每位少爷小姐呱呱坠地马上会有一个女人来到身旁,像母鸡一样关爱照料这些雏儿。这些女人无论年纪大小梳着一样的发式——将长长的辫子在脑后挽成一个发髻,按照珠江三角洲一带民俗本来只有已婚女子才这样打扮,可有些穷苦人家女儿由于种种原因自愿盘头表示终身不嫁,正所谓‘冰肌不染红尘垢,自挽青丝度一生’,这就是产生于清末的“自梳女”。自梳女没有男人和婆家,只能靠自己双手谋生。有些门路的下南洋打工,出不起路费的多半给大户人家帮佣,她们往往十几岁进入深宅大院,前后服侍几代主人,直到终老。主人家对她们的称谓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比如某人叫叶桂兰,主人就叫她“阿兰”从来不带姓氏,主人的儿女就喊她“兰姐”,到了孙辈就要尊称她“叶婆婆”了。数百年来陆氏家族人丁兴旺、宗亲众多,我这一支里到我这代各房共有四个孩子,于是家里就有了四个待我们亲如母亲的自梳女。孩子里头只有我是男的年纪又最小自然最受宠爱也最顽皮,常常跑到各个婆婆屋里去玩,听她们哼唱民谣小曲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享受塞给我的糕饼糖果。大约是六七岁的时候吧,一个阴沉的午后我偷偷溜进黄婆婆房间,这是我“蓄谋已久”的一次“探险”行动。她有个皮箱子从来不让别人碰神秘得很,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宝贝,我早想探个究竟了。此刻四下无人正是好时机,我钻进床底下费劲地把箱子拖了出来,箱子很小也没上锁,我的心砰砰直跳猛一下把盖子掀开,我失望了:哪有什么宝贝,不过有几打旧信封用丝带捆着码得整整齐齐。黄婆婆不识字,也从来没听说她有家人,谁会给她写信呢?我明白了,这一定是她用来遮人眼目的,好东西一定在下面。我兴致又起来三两下把东西扒开,哈,有了,下面露出个洁白的布包来,宝贝在这儿呢!我侧耳听听,门外静悄悄的一点动静也没有,连忙打开它。天哪,不过是或厚或薄七八个旧本子,颜色都发黄了,隐隐散出一股陈年旧书的味道,我大失所望一屁股坐到地上。不行,我心犹不甘一手一个抓起这些本子乱抖搂,忽然从里面掉出一张照片来——按现在来说得有明信片大小吧——有一个妙龄少女搂着一棵芭蕉树回头望着我,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这是谁呀?我正在端详背后突然响起一声严厉的喝问:“你在那儿干什么?”
  我像个做贼的被逮住一样吓得魂不附体,黄婆婆不知什么时候进来了。她是广东顺德人,个子不高据说十几岁就到我家已有几十年了,虽是仆佣名分却因服侍了几代主人颇受敬重,就连我们这些少爷小姐平日也不敢在她面前造次,如今我竟敢偷到她房里来了这要让父母知道那还了得?我战战兢兢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出乎意料黄婆婆没有说我,她默默地从我手里拿过照片,像我刚才一样细细端详着,慢慢地眼角竟然有些湿润了。
  “这是谁呀?”我乍着胆子小声问。
  她叹了口气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将东西整理好,从腰间掏出一把钥匙把箱子锁上了。人说小孩像只幼猫——天生好奇,确实是这样,黄婆婆越是不说我越想知道,只要得机会总要纠缠她,可她始终守口如瓶一个字也不提。岁月如梭,随着一天天长大这张神秘的照片早已淡出了我的脑海,没想到15岁那年我又见到了它。
  1938年夏天,我正在广西省立桂林高级中学读书,暑假一到家里派人把我接回容县。刚刚安顿好长房那边传下话来,说是太爷爷马上要见我。我这位太爷爷道光末年生人,当时已年近九旬了除了行动有些迟缓之外仍然身体康健思维敏捷,这在那个年代简直是个奇迹了。由于年事已高他极少走出居所,所以像我们这些晚辈子孙一年也难得见上他几面。熟悉民国史的人都知道容县名人辈出,单是将级以上的军官就多达七十几个,这些人常年征战在外,但只要回乡除非分不开身多半要登门拜望他老人家,可见太爷爷在家乡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显赫,如今竟要单独召见我这样一个晚辈稚子这可非同寻常,,我自然受宠若惊又有几分不安——到底有什么事呢?我心里七上八下,好像腾云驾雾一样晕晕忽忽来到老人门前。太爷爷在府中独居一个小院,儿时我常来玩耍,那会儿太爷爷精力还旺盛很喜欢我们这些小顽童,即使闹翻了天也不恼总是乐呵呵地瞅着我们游戏。后来他日渐老了精神大不如前,我们也慢慢懂得礼数规矩没有长辈允许再不敢随意来打扰老人家。
  才迈过门槛我站住了缓缓打量四周,眼前一切依旧。这是一所宽敞的三合院落,空地中央立着一座精巧的凉亭,亭下四张圈椅围住一张圆桌,这些桌椅都是用号称“藤中之王”的南洋玛瑙藤编织而成的,样式和做工都极为精致。凉亭四方各有一条彩色的碎石甬道分别伸向正房、厢房和院门。两株胭脂红石榴像门神一样守在北房廊下,据说它们竟比太爷爷还老,长得已有好几人高了,枝叶繁茂的树冠像把巨伞撑在半空遮住头顶毒辣的太阳,已是农历六月,抬眼望去一片翠绿之间石榴花开得火一样红。好久没进这院子了眼前的景致还是老样子,只不过没有了我记忆中的嬉笑喧哗显得冷冷清清,也不知太爷爷怎么样了,没有了我们这些孩子他一定很孤独寂寞吧,我的鼻子不禁隐隐有些发酸了。
  “进来吧。”太爷爷在屋里说话了。
  他的身材精瘦个子不高,头发、眉毛和胡须都已经雪白,眼睛不大却目光犀利仿佛一眼就能看透你。有一年大概是国军四十三师的师长来看太爷爷,带了大公子随行,这位公子也在桂林中学读书,因为既是同学又是同乡我俩很说得来,拜望后他悄悄问我,你们家人都是浓眉大眼怎么跟太爷爷长得一点也不像啊?我一笑置之,他哪里知道太爷爷与我家其实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留待后面再讲给你听吧。话说我进了门恭恭敬敬地请了安,太爷爷在躺椅上没动略微摆了摆手示意我坐下:“最近在读什么书啊?”
  原来要考问功课,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太爷爷曾立下规矩:陆家子孙无论男女只要到了五岁一律开蒙读书。记得要先认方块字,然后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每天还要习字,习对,习句读……这样一路学下去,到了七岁转入村里的新式学堂,学成后再到城里进一步深造。民国初期胡适先生发起过一个“白话文运动”,到我出生的时候小学的教科书已经全都改成白话文了。太爷爷虽然从小即受“四书五经”熏陶,不过对这件事可双手赞成,但他认为国学包含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灿烂无比,绝不可以丢弃。在他督促之下我们这些晚辈在接受新式教育同时还要读经读史、填词赋诗、习字作画不敢有丝毫懈怠。
  听太爷爷发问我忙说:“《渌水亭杂识》。”
  “哦,这部书内容广博也算得上是好书了,你是选读还是通读啊?”
  “里面的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打算全看一遍。”
  “是这样啊……”太爷爷闭上眼睛若有所思地沉默了。
  老人家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我打量着他神情有些慌了,一颗心紧张得砰砰跳起来。
  太爷爷缓缓睁开眼扭转头慈爱地望着我:“你今年多大了?”
  “周岁十四了。”
  “哦,你属猪癸亥年生人我都忘了。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你能效法圣贤这很好,可你要知道国学浩如烟海,即便穷尽一生也无法全部涉猎,所以你不能有贪念什么书都想看。孟子曰‘人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太爷爷并不认同我的兴趣,我有些胆怯地说:“您看我眼下读什么书好?”
  太爷爷沉吟一下说道:“你岁数还小重要的是打好国学基础,千万不能好高骛远。切记读书既不能过于庞杂也不能一味求专,我看你能用十年时间读好十部书就很不错了。”
  “是哪十部书啊?”
  “《论语》、《史记》、《古文观止》、《孟子》、《诗经》、《庄子》、《战国策》、《唐诗》、《宋词》还有《红楼梦》。花费十年功夫反复研读,你为人处事一定会大有长进,终生受益非浅的。”
  我还以为是什么书呢,原来大都看过了,不少内容还背得朗朗上口呢,可太爷爷还要我再下十年功夫,这有必要吗?我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些书你大都看过没什么新鲜的,是吗?”太爷爷这双眼真厉害一下就看到我心里。
  我的脸一下就红了,小声嘟嚷着:“没有。”
  “没有?你从小就喜欢探究新鲜事,这说明你求知欲强,本是件好事啊,可要是过分了人就容易浮躁好高骛远最终一事无成,这就叫‘过犹不及’。我的话记住了吗?”
  “太爷爷教训得是。”我低下头再不敢强辩。
  “你不要不服气。七岁那年你干的事以为我不知道?去打开吧。”
  太爷爷说的什么呀,我一点也不懂。他举起手杖斜斜一指:窗前有张画案,案头上躺着一只黑色的皮箱。像有魔法一样那久已忘却的儿时记忆瞬间在脑海中复活了,这不是黄婆婆的“宝贝”吗,怎么会在这儿?我惊诧地楞住了。
  太爷爷闭眼睡着却仿佛知道我想什么:“这是你海叔的,你父母成亲那年他就到北平读书去了,临走前交给你黄婆婆保管,你黄婆婆本名叫黄贵芳,你海叔是她从小带大的。阿芳年前过世,把这箱子托付给我。眼下正同日本人开战,你海叔是军人,国难当头自当奋勇杀敌,这是本分,只是中日两国国力悬殊,这一仗要打到什么时候、你海叔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可知,我已是风烛残年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你也知道陆家成年男丁无一例外都上了前线,这一去可说是慷慨赴死了……”太爷爷停了一会儿睁开眼缓缓转过头望着我,脸色平静如水,“也许你是这个家最后一个男子汉了,我把这个箱子托付给你,到凯旋之日交还你海叔,如果他已经不幸殉国了,你好好珍藏吧,也是对你海叔的纪念……”
  太爷爷的话听起来很沉重,我默默打开箱子,里面的东西还同以前我见过的一样。
  “这都是什么呀?”
  “你海叔父亲生前的日记和家书。”
  “我可以看看吗?”
  “当然。”
  我拿起一叠信封轻轻解开捆绳,怎么回事?我诧异地望着太爷爷:“这些信都没拆开过。”
  “是啊。”太爷爷几乎是无声无息地叹了口气,“他一月一封写完就锁起来,十年了一封也没寄回家。”
  世上竟有这样奇怪的事情!我惊愕得睁大了眼睛。
  “翻一翻日记本,看见了吗?”
  瞬间我的眼前一亮——芭蕉树下一个美得像花一样的少女正含笑望着我。
  “这是谁呀?”
  “阿芳说你也问过她,可当时你太小……”太爷爷欲言又止停了一下,“这个家有些事也该让你知道了,不过我现在有点儿乏,你先把东西拿去慢慢看看,我精神好的时候叫你。”
  就这样太爷爷断断续续和我聊了一个多月,那位神秘女孩的面纱在我面前慢慢撩开了。天哪,我的家族史竟然如同一部令人唏嘘的戏剧,令我惊愕万分,那一个个人物的命运让人时而伤感,时而悲愤,时而惊恐,时而快慰,然而我作梦也没想到,这部戏剧还远未到高潮,一场横扫中国大地的狂风暴雨正在前面等待着我……
  人生短暂转眼已逾耄耋之年,回首一生可谓坎坎坷坷跌宕沉浮遇到的人和事无数,至今多半都已淡忘了,唯有太爷爷让我认识的众多身影始终盘踞心头挥之不去,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在眼前晃动,一个个走进我的梦里来。你一定想知道他们是谁,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就让我从光绪30年——也就是1904年——讲起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