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终极永生 / 第四十七章、迎面而来的不是人

第四十七章、迎面而来的不是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酒宴散的时候,迎面上来一群人,女的个个美貌若仙,男的人人英俊潇洒。但他们都一样温柔可人,脸上挂着迷人的笑。他们的动作整齐规范,上来先做个请的手势,然后展开宽大温暖的大手,将座位上喝得晕乎乎的人一个个扶起,拉入怀中,再轻轻地拥抱起来,稳稳地托运到了外面,直到小心地送上了各自的蛇车之中,然后退身离开。
  他们步伐或快或慢,往哪里走,完全听怀中人的吩咐,甚至可以命令他们先送你去洗水间,你只需要配合,什么都可以不做,他们就能温柔地帮助你处理完个人事务。解下你的衣服,服侍你大小便,再洗净你的身子,帮你穿好衣服,整理你的头发。
  “我真担心,我们马上就会失业的。”赵医生坐在车内,和近旁同样没有马上发出开车指令的贺进东继续交流着。
  “失业好啊,可以好好休息。”贺进东开玩笑道。
  “到时候就是不想休息,又能怎么样?”赵医生叹了一口气。
  “像这些机器人这样服务,还真不是人能适应的。”贺进东笑了。
  “很多领域都是已经如此了。”赵医生说道。
  “普通工种,现在人确实没什么机会。”贺进东赞同道。
  “将来更少。一般性技术工种迟早一样都会被机器人抢走工作。丁先生就是例子。”赵医生说。
  他说的丁先生,就是Time加公司负责舆情监控的那位机器智人。这个岗位在公司原本属于一般性中层干部,但最近的一次公司考核之后,已经很轻松就被丁先生这个机器智人替代了。他一个人二十四小时不停息地工作,监控各方面传来的公司舆情,并迅速作出情况汇总报告,基本可以反映出公司在社会上舆情状况,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让公司上下不满意的地方。当然,他在舆情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的深入分析方面,还是有问题的,因为他毕竟没有人的意志情感,所以他得出的分析报告在送转各部门之前,还是需要原来那些有经验的人再把关。
  “给他这样一个位置,是对大家的鞭策。人不努力,机器都可能淘汰你。”李加明这样说。
  李加明做人事久了,便有了自己的许多独到想法。“没有竞争,没有榜样,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的动能。”他的这个观点,认为人天生是惰性的,得到许多人的支持。
  “丁的报告最后仍然需要人来把关。”贺进东安慰道:“所以像你这样高水平的医生,应该永远不会被替代。”
  “难说。”赵医生非常没有把握地说道。
  在医院,机器智人事实上已经大量代替原有的普通医生工作。先拿原来需要排长队的体检来说,像当初的那些医学检查辅助仪器,无论是平滑肌槽、换能器、心音传感器、迷宫刺激器、立体定位仪、生物信号放大器、肺功能测试仪、热板测痛仪、压痛仪、血红蛋白仪、脉搏波传感器、呼吸波传感器、生理压力传感器等,还是CT机、核磁共振机、血液检测仪、尿液分析仪、HRA检测设备、LIFE系统能量检测仪器等等,通通已经被机器人取代。哪里需要这样繁杂,一个机器人可以全部搞定,而且快速简便。
  再举个例子吧。以前做个胃镜检查,患者先要喝下难忍的钡餐,往口腔内喷射麻药,然后忍受光纤插入口腔与食道的恐怖与苦楚。光纤进入食管会引起患者阵阵恶心呕吐,而当探头在胃内探寻转动时,患者更是疼痛无比,呕吐连连。但就是这样,还是会面临许多处光纤探头无法看清的死角。现在都不需要了,患者直接吞一粒胶囊机器人就OK。机器人在胃内可以到处行走,甚至进入胃粘膜或是胃肌肉这样的细小组织细胞内部,不仅将里面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连同血液、淋巴和组织液的成分构成,全都一并测定分析完成了。检查完成后,机器人使命结束,还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患者不会有丝毫异样感觉。这种胃镜检查不仅方便、安全,而价格却又是原来十分之一,简单就是白菜价。
  医院护工这个职业,则已经彻底消失。各类机器人,以更加专业细致、吃苦耐劳、不怕疲倦、任骂任怨的品质,牢牢占据着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就连赵医生自己做手术的时候,都更愿意与机器人助手打交道。他们除了脾气好,还比人不容易分心,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手术下来,他们可以一刻不离地盯在手术台前,时时刻刻监视着患者身体指标,准确无误地配合医生每一个动作,这是任何素质再高的护士都难于做到的。
  “在手术环节上,其实人还真比不过机器人。纳米机器人可以完成人类医生无法做到的事情。”赵医生补充说道。
  他说的这种纳米机器人医生,是最新出品的医学新装备,但贺进东已经见到过它的奇妙。研制并生产出纳米机器人医生的NB公司,专门派人送样品过来,并演示给他们看,寻求与他们在器官移植时更好地合作。只需要用针管注射一管液体,纳米机器人医生就可以进入人体——因为这管液体里就是几十万个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医生进入患者身体后,时刻与外界信息系统中心保持着联系,然后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在人体内循环检查,将人体各项体内数据传输到信息系统中心,再依据信息系统中心计算分析的数据,会诊专家组可迅速得出结论,再通过信息系统传回指令,纳米机器人医生就可直接进行诸如清除血管的血栓、疏通血管,攻击并杀死病变细胞等一系列手术,不仅无创无痛苦,而且效果远远超过直接手术。
  纳米机器人医生特别适合Time加公司的正在试验中的器官靠接技术的手术。他们两家公司连手,到时无头人器官制造的基因种子,可以由纳米机器人医生携带直接进入患者体内的需要部位。等复制而成的新器官长到合适的程度后,再由纳米机器人医生实施靠接手术。新器官嫁接成活后,老旧器官的粉碎清理工作同样由纳米机器人医生完成。老旧器官中的部分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被纳米机器人医生运送到患者机体需要处,其它大部分有机成分作为呼吸作用分解材料,直接转化为能量,供给患者机体使用,最后留下的残余物则化作粪便或是尿液,排出体外。
  NB公司给它取的名字,直接就叫做:“完美医生”!
  “人力确实无做到这样完美。过去是体力比不上它,现在连观察细致力、动手能力等都不如他们了。”赵医生说道。
  “不是还有综合判断能力么。这方面你是专家。”贺进东说。
  “目前看也就剩下这最后一条了。不过,如果机器人进一步升级,那就不好说了。”赵医生说。
  “你指哪一块?”贺进东若有所思地问道。
  “决断能力。”赵医生肯定地回答,“所谓专家,其实就是比常人具有特别的决断力。”
  “这是一种智慧。”贺进东说。
  “是的。”赵医生说道。
  “那你依然认为机器人将来也会同样具有?”贺进东追问道。
  这个问题他们曾经专门讨论过,赵医生坚持机器最终会获得智慧的观点,到时它们将会和人类一样,对事物作深入分析后,做出独立判断和选择。
  “我相信你的能力。”赵医生说。
  “我?”贺进东有些吃惊。
  “对。你当初研究无头人器官工厂,那么多人不相信,结果呢?你看现在,你已经让心、肝、肺、肾等等大型器官,可以像汽车换零件一样,什么器官老化了,就提取自己的细胞复制一个换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人类活过120岁应该没问题了。你的愿望实现了。”赵医生佩服地说道。
  “人可以活两个甲子年,是施公恒的说法。我的目标至少是150岁。”贺进东说道。
  “你完全可以做到。而且施大师已经修正到了近千岁。”赵医生说。
  “千岁?好。那我也一样可以做到。但目前还必须解决器官协调问题。施公恒说的没错,如果器官不能协调工作,使用寿命都会缩短,频繁更换则影响精力。”贺进东说。
  “是这样的。”赵医生赞同道。
  “这是下一个课题,你一起参加吧。”贺进东正式向赵医生发出了邀请。这个问题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交谈,他一直就在想,赵医生在这方面同样有很深入的研究,又一起在为Time加公司做事,完全可以一起加入进来。
  “好啊。”赵医生很高兴,笑着说:“这样我就不担心下岗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下岗也是进步么。”贺进东同样笑了。。
  “呵呵。忘问了,施公恒怎么没来?”赵医生说。
  “出去浪了呗。呵呵。可惜我没那闲功夫。”贺进东笑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