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众生之途 / 第三章 禅缘

第三章 禅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噗出水面,白光身影惨淡,衣衫染血,秀发离乱不堪,左肩皮肉开裂,似是被细长之物洞穿而过,血流不止,十分可怖醒目。
  白衣女子面无表情,苍白如雪,方脱离水面,胸口忽觉生痛,一小口鲜血狂吐,露出恹恹病态,娇躯微微一颤,踏水浮萍的玉足,险些倒落湖中。
  一晃而定,女子眼神冰冷,凝锁半空,凶芒毕露,右手缓缓地祭出法诀。
  正欲施术擒拿竹筏中的孩童,突然一只大手从身后袭来,瞬间将其阻止,顺势拖进漩涡之中。
  “师妹,你干嘛?”
  黑芒消散,人影现形,拦阻者乃是一轻壮男子。
  黑衫残破,衣不遮体,浑身伤痕累累,嘴角血迹未干,气色萎靡,与女子相比,不遑多让。
  女修甩开手臂,怒而不解道:“师兄,你为何拦我。刚才一战,眼看锦盒就要到手,天火莫名搅局,旸明既然不见了,锦盒定是被天上之人所得。我已失去了本命魔蚕,今日绝对不能再失锦盒。”
  天上之人,修为高深莫测,轻轻瞻望一眼,便令其心惊胆寒。乍听师妹惊骇之语,不由心头狂跳,急忙喝止道:“师妹,不要意气用事,此人强的可怕,莫要自找麻烦,我们还是赶紧离开为妙。”
  “师兄,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怂。有我爹爹的名声在此,怕他作甚。”
  女修身受重创,仍是跋扈嚣张,怒眉冷视孩童,眼神凶戾,道:“只要抓住孩童,以此做要挟,就不怕此人不就范。”
  话语刚落,计将安出。
  “找死”
  不料,一声长啸,势如惊雷,风驰电掣,强横霸道。女修首当其冲,眼神一滞,身躯僵直不动,肉身不断龟裂,瞬间消散湖中。
  “师妹”
  魂音夺魄,杀人无形,不留痕迹,元神尽毁。男修一声惊呼,心神悚栗,立时吓得魂不附体,慌乱中捏碎符箓,遁风而逃。
  男修的遁逃,长者毫不在心。其实早在飞临上空,已发现湖中端倪。
  当时两者仍在昏沉,未曾苏醒,也没什么威胁,自己也懒得招惹麻烦,暂且放过。长者心眼旁观,岂料醒来的女修心生歹意,触之逆鳞,便随手绞杀。
  短暂的插曲,并不影响施法。
  当一切重回正轨,长者神色一怔,似乎想起火球坠入湖中,引发水势巨变,卷龙旋天蹿起,在失去灵气加持之下,急坠而降,造成湖水翻沉,水势暴涨,形成波涛汹涌洪流巻向岸地,泛滥成灾,将直接威胁苍城。
  长者正欲再出妙法,一阻水祸横行。
  忽然,岸边传来一阵祥和地诗号,长者心中一惊,居然毫无所觉。惊讶之余,暮然远方,瞬间停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梵音悦耳,明心见性。
  紧张的心绪,在禅意中明悟,字字如天籁,句句如钟鼓,神灵悸动,心旷神怡。
  乍听禅意,孩童东张西望,不见其人,唯见眼前佛光竖起,化作天幕横栏岸边。浪涛汹涌澎湃,始终难越雷池半步。
  几番冲撞,前拥后簇的不断挤压,却无功而返。久而久之,浪潮顺势回流,急流勇退,湖面逐渐平静。
  在此之际,耳边再度回响。佛音高亢宏亮,浑厚深沉,道:“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阿弥陀佛。”
  孩童心头一震,转身随声就视,双眸锋芒直透硝烟弥漫的战场。
  惊见一老僧,身披袈裟,寥落破旧,慈眉善目,面如弥勒,念珠随身挂怀。沐浴天雨,荣光焕发,双手合十,迎着灾劫,脚踏尸海,无喜无悲,一步一印,缓步走来。
  孩童不解,和尚不是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普渡众生。为何眼前僧者,毫无悲天悯人之心,踏尸而行,无视周遭。
  长者慧眼一睁,怅然笑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尘儿,用心看,你会发现,眼中所见,并非真实呈现。”
  梵文惊世情,妙语醒梦中,孩童浑然一动,闭目凝神,心眼即开。
  佛语恢弘,脱口无形,化有形之光。光芒点缀繁星,金色闪烁,各自飞临战场,没入亡者身躯,一缕缕黑气不断溢出,似幽魂般游荡在天地间,凝结成团,久久不能散离。
  孩童猛睁开眼,吃惊道:“爹爹,这是在超度亡魂吗?”
  空中的黑气,飘忽无定,四处游荡,竟是雨露不沾,佛法难侵,越聚越多,凝而不散。
  “众生好渡人难渡,只渡众生不渡人,此话果然非虚。”
  长者目光敏锐,大道甘霖如沐浴春风,虽洗去亡者一身尘埃,却无法洗涤内心执着,眼见如此景象,内心不由惋惜,道:“那些躯体中飞出的黑气,是亡者生前执念。身亡心死,执念不消。”
  佛者见状,喝声猛提,洪亮之声浩然刚正,心音如潮,散发清圣佛气。万千经文铺天盖地,竞相演变卍字法印。
  *印相连,法涛无赦,相互共鸣,化作一条长桥,桥面金光铺道,长虹隐现,佛海护航。
  长者屹立半空,神色动容,双手合十,拱身作揖,虔诚道:“佛门三不渡:无缘不度,无信不渡,无愿不渡。此劫人祸所致,自有因果。大师仁慈,甘愿入苦海,渡红尘,与千万亡者结缘,真是好气魄,无名,拜服。”
  “我佛慈悲,善哉,善哉。无名道者,一式大道无极,行天地自然,道万法鸿途。拯救生灵不计其数,已是身在世外,心在红尘。禅缘乃佛门中人,岂能置身事外。”
  佛光披身,庄严宝相,禅缘拈花一笑,赤脚迈步,足不沾尘,*字佛光隐现,直入地脉。
  顿时,雨露润化焦土,*法生机复。足踏之处,枯草发嫩芽,断枝开新花,贝叶化血路,如来渡世尘。
  童心未泯,在两者言谈之中明悟,佛性滋生,豁然开朗道:“地狱苦海,慈悲渡航,以禅心为桥,神魂为引,虹为大愿,一一结缘。父亲这是否正合,佛渡有缘人之有缘可渡呢?”
  禅缘途登河边,路途已断,自然止步。
  忽闻筏舟之上,八岁孩童语出惊绝禅意,慧眼开阔,细瞧之下,佛心微动,赏心悦目,道:“阿弥陀佛,令子聪慧淳朴,悟性极佳,不愧是洞开阴阳,灵心清明之人。如此惊艳,好生令人羡慕。”
  话语刚落,禅缘佛光宝相,凝神天灵,眉心深处瞬间开裂,一座塔径自飞出,双掌般大小,身似碧玉灵晶,纯洁无暇,玲珑古朴,精致非常。
  塔外祥云盘绕,佛光浩然,浑然天成。塔有七层,各执一色,灵光剔透,清圣祥瑞,交互辉映,宛如一盏引渡迷航的照世明灯,引渡彼岸。
  竹筏落岸,孩童惊见塔内灯火通明,七灯依次炫亮,由低到高,层层旋转闪耀,目不转睛,好奇非常。
  只见,佛者*法开道,塔光应神虹,千万执怨浮桥涌动,迅速朝灯塔聚来。塔门一开,不在做任何停留,飞入塔层各处。霎时,黑雾缭绕的天空,怨气淡化虚无。
  “佛门至宝,七彩玲珑塔”
  灯塔一现,无名神情突变,沉思片刻,迅速回过神来,立刻猜出佛者身份。
  正欲拜见,却见清尘徘徊地面,仰望着玲珑塔,眼睛不住打转,脑中寻思办法。几番起跳,眼见即将触及灯塔,却始终差之毫厘。
  无名眼神一冷,恼羞成怒,道:“尘儿,不得造次,还不快来拜见禅缘大师。”
  孩童心中好奇,在呵斥声中,猛然惊醒,急匆匆地跑过来,瞧了长者一眼,双手合十虔诚有礼,道:“清尘,拜见禅缘大师。”
  无名冷“哼”一声,吓得清尘浑身一悚,急忙闭住嘴巴,战战兢兢。
  孩童顽劣,一番作为看似无意,但在无名心中惊起波澜,尽收凌云傲骨,躬身赔礼,语气谦逊道:“小儿,顽皮淘气,不懂礼数,还望前辈见谅。”
  “令子,本性坦然,正合我意,无妨。”
  禅缘话落之时,玲珑塔亭立半空,受到法印感召,浮空飘下,安然落入掌心。
  清尘目不转睛,观视佛者掌中宝物,恋恋不舍。回头瞧了父亲一眼,但见长者面色缓和,恭敬谦卑,童心无忌的小声说道:“大师,我能抚摸一下它吗?”
  乍听此话,无名浑身一怔,脸色再变,冷面寒霜,喝斥道:“尘儿,不得无礼。”
  禅缘慈祥地笑道:“无碍。”
  无名一再呵斥,清尘心中好奇,只能作罢。欲将放弃之时,呼听佛者之语,不由喜上眉梢,十分激动道:“真的吗?”
  禅缘笑道:“出家人不打诳语,自然是真。不过在此之前,还请小友为我解惑。适才小友一度说因果,我想知道小友心中的因果为何?”
  眼前修者,佛法通天,修为高深,神龙见首不见尾。今日巧遇,已属万幸,说是解惑,实有考验之意。无名心明如镜,自知佛者定有深意,不敢妄加揣测。
  清尘眉头紧皱,竖如“川”字,左手食指黏在嘴角,口中不断碎碎念。右手不时地抓耳挠腮,认真用心思考。
  寻思地目光不断清明灵动,眸子中神采透出,似乎答案已现,稚嫩地答道:“父亲说是人祸,既然是人为,难逃贪嗔痴,实为三毒。造成天劫地灾,变成了地狱苦海。没有前因,何来结果果。大师的因果,乃是慈悲之心,普度众生之愿。”
  清尘不卑不亢,话落无声,无名浑然惊震,内心顿感喜悦,表面却显得淡然,十分恭敬诚恳道:“尘儿的回答,让前辈见笑了。”
  “好,好,好,答得好,答得妙。三者争夺宝物,皆为贪婪而起,佛门三毒对无边苦海,慈悲为怀对普度众生。前因应后果,后果化前因。苦海为苦,执着亦为苦。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禅缘听得惊叹不已,连连叫好,不由仔细打量孩童一番,越瞧越是讨人喜爱,不动如山的佛心蠢动,禅境起波澜,随即与愿印开,玲珑塔脱离手掌,缓缓飘向清尘面前。。
  清尘双手并拢,托住宝塔瞬间,只觉宝塔如意轻灵,毫无重力可言。稳稳捧在手中,宛如玲珑活物,灵心涌动,竟有生命流动的气息。塔内无尘,只有一冉灯芯,天地一竖,层层串联,色彩斑斓,瞧得清尘惊奇不已。
  突然,空灵之塔,佛光大盛,惊现蝌蚪异文,奇形怪状,游走塔身,激灵转气,云光环绕。塔中灯芯闪烁,如皓月之明,绽放七彩神芒,飞逸而出,冲入清尘脑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