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此岸为仙国 / 十三章 拜师

十三章 拜师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山上修行不知岁月,一瞬间便到了拜师礼的前夕,少年在这灵山宝地中修行一日千里,已经到了练气期大圆满,随时可以突破,现在陆诚已经需要压制境界,停下了灵气的修炼,专心的打熬筋骨。
  陆诚回想起在家中修炼的光景,那时需要耗费近一年的时光才有可能积攒足够的灵气破境。和现在一经对比,恍如隔年。
  初五清晨,陆城早早的起来,雷打不动的坐桩、站桩和走桩,打熬着筋骨,一切结束的时候,正值朝阳东升,陆诚从芥子玉佩中取出拜师的束脩,摆在洞府外,迎着太阳。然后陆诚沐浴熏香,清净身心。换上崭新的衣物,陆诚迈着轻快的步伐,向着迎客峰走去。
  陆诚到达迎客峰的会客大殿时,空无一人,陆诚就径直穿过大殿,来到了大师兄这两天休息寄居的听潮阁,正好看见了大师兄在听潮阁前的梅园中,修剪树枝,打扫庭院。
  今天易师兄仍旧是一身青衫,不过却比以往华美了许多。面料上浮现出朵朵牡丹争奇斗艳,花丛间绘有祥云、蝙蝠、龟鹤和松纹。周身上下灵气盎然。
  上了山,陆诚才管中窥豹,了解了一些修仙的奥妙,修仙从来都是在细小处见真章,比如大师兄身上的青衫就是一件上品法袍,名为怜青,可积蓄灵气,也可外放御敌。
  易师兄见陆诚驻足梅园外,放下了手中的剪刀,不再修剪梅枝,领着少年去向崇道殿后面的亭榭中,让陆城独自坐在石凳上,自己坐靠在杆栏上,看着亭榭下池塘中的荷花和游鱼,不时地撒点鱼饵投喂,引来千鲤来朝,争抢着湖水中的美食。
  二人就这么静静的看着,等待良辰吉时的到来。
  陆城没看到其余的师兄师姐,其实在拜师礼到来的前五天内,除了陆诚自己每天必须斋戒沐浴,以示虔诚庄敬。其余的诸位师兄都被大师兄抓了劳力,来接待不断驾临先象山的道友仙朋去了。
  这几日大师兄把祖师堂宝库中所有的婢女符和金甲符都取了出来,显化出的女婢和力士还是不够用,逼着二师兄拿出剩下还未祭炼的机关傀儡,才算好了一些。而二师兄则在迎客峰的山门大阵中,负责指挥操控这些符箓小人和机关傀儡。四师兄也是从前天就不见了踪影,一直在迎客峰这边陪着大师兄接待贵客。
  平常的时候,这些琐碎的事情都是大师兄独自处理,而到了山门庆典,开山收徒这等重大礼节时,各位师兄就要共同担起这份职责,毕竟先象山的门人太少。
  大师兄怔怔的望着水中的游鱼,悠然抬头,望了下日头,起身整理了下衣衫,对着陆城说道:“马上到吉时了,我们动身去大殿吧。”
  就在此时,陆诚听到了三声鞭响。
  二师兄站在广场上,单身的舞动着静鞭,鞭花一甩,交替三声,清亮悠长,又肃穆庄严。
  陆诚起身跟随着大师兄去向大殿。
  当二人来到大殿前的广场上时,二师兄身着玄色道袍,手持长鞭站在台阶的最下方,四师兄同样的穿着手持界尺相对而站,三师姐一身红边黑色的广袖宽袍,袍面绣有龙象山河,腰际朱红革带,立于两者中间,她的后面有一长约一丈的四足玉石香炉。
  五十步的台阶两侧站满了观礼之人,除了先象山本身的山水郎外,其余的都是来此观礼长老的师门后背,家族才俊。
  陆诚按照先前大师兄的教导,双手交错,拿着拜师贴,迈着方步,四平八稳的走到三师姐面前,站定,弯腰行礼,恭敬的递帖。
  三师姐接过帖子,打开仔细的看着,高声咏念出贴子上的内容,声音空灵悠扬。
  然后三师姐递给陆诚三支拇指粗细的燃香,陆诚接过燃香后,在众人的注视下,一叩三拜,将燃香插于香炉之中。
  其后三师姐领着陆诚一步步迈步向前。而后二师兄四师兄领着诸位同道紧随其后。秩序井然,犹如两条蛟龙相伴飞翔。环佩交错的君子之音响彻殿宇。
  而众人脚踏的台阶也是有讲究的,一共五十阶,只能走四十九步,取自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所以要不出发时直接跨两步,要不就是在最后两阶时,掠过四九,万不能在其中跨过。这也叫有始有终
  当陆诚迈步四十九阶时,来到了大殿门外,三师姐领着陆诚迈过高高的门槛,进入了大殿内。其后的人群鱼贯涌入大殿,靠着墙壁而走,只留下陆诚立于殿中。
  在大殿的中央,矗立着巨大的槐木屏风,这便是放置于祖师堂的谱牒。上面书写着先象山的传承。最上的字体已经斑驳,分辨不出名讳,其下第二行便是先象敬德崇道真人姚鼎,第三行便是四位师兄师姐的山门法名,分别为明智道人易溪水,道人刘彻,道人杨花,道人姚无盐。
  祖师堂的谱牒陆诚也是第一次见,这时他才知晓,大师兄已然是有正是道号的元婴修士,而一直不知姓名的二师兄原来叫刘彻,孤儿出身的四师兄随了师傅的姓。
  谱牒屏风下,白发老人端坐在紫檀太师椅上,大殿四周环绕摆着十几张红木案几,每个案几后都有一人端坐其中,鱼贯而来的人群四散开来,各自安静的伫立在师门长者的身后。
  檀香环绕的庄严的气氛中,三师姐恭敬的双手奉上拜师帖,其余诸位师兄表情庄严的立于老者的左右,只见老人随手接过,翻开看了一下,递给了易溪水大师兄。
  大师兄双手接过,转身面向空旷的大殿,高声道:“拜师礼开始。”
  一声沉闷悠扬的钟鸣声响起。
  待钟声消散,陆诚恭敬高声道:“卢燕国辽水陆氏子弟陆诚,只想问道长生无限好,不愿黄粱一梦度残生,故欲拜先象山姚鼎真人门下求学问道,望真人念我一片心诚,收我进山门。”
  大师兄沉声道:“入我山门,成就山中人,不理俗间事,可否?”
  “愿为山中人,斩红尘,心向道。”
  “可否心存善念修善道,正气长存修正行?”
  “必善心善念行善道,正心正念修正道。”
  “可能待师如父,扬善名,续道统?”
  “必待师如父,扬先象之善名,传山门之绝学。”
  大师兄转身对着师傅请示道:“殿中之人可上山否?”
  “可。”白发老人笑着回应道。
  “六束。”
  陆诚恭敬地取出六个红布遮盖的漆木礼盘,此为束脩之礼。一一递与大师兄。师兄掀开红布,让台上众人可以观摩看到。
  “雕龙紫檀扬琴一副,旧年睡莲莲子九颗,冰心玉瓷棋盘一副,卢燕墨蛟官砚一展,春郊踏青图一幅。经年腊肉一条。”
  白发老人微微点头,笑道:“有心了,这拜师礼我收下了,以后陆诚你就是我先象山一脉的弟子,定要戒骄戒躁,诚心修行。”
  陆诚弯腰匍匐,一叩三拜,前后三次对着白发老者行礼,然后在大师兄的介绍下,对着中央矗立的巨大屏风磕头三次。起身恭敬地站着,白发老人拿过四师兄递过来的紫霄神竹制作的毛笔,在巨大的木制屏风上笔走游龙,写下了师门法名道童陆诚。
  白发老者意气风发,对着陆诚说道:“现在你已经是我先象山的嫡传门徒了,为师也不能太多寒酸,这些就权当作为师的回徒礼了。”说着衣袖飞舞,从中飞出了六个礼盒,一一落到陆诚的面前,自动打开。
  大师兄也移步上前,跟陆诚介绍道:“先天灵宝一枚,平甲物一个。筑基丹,凝金丹各一粒,先象山嫡传法袍一件,龙象如意牌一枚。六样仙家宝物,还不拜谢师傅?”
  陆诚立刻再次拜谢道:“谢师傅赏赐。”
  白发老者哈哈大笑,对着四周案几上的道友说道:“小徒刚刚入山,穷的很,各位作为叔叔伯伯,没什么表示么?”
  案几后的众人面色各异,有人愕然,有人无奈的摇着头,有人面露怒色。亲近的人同样哈哈大笑,随手飞出锦盒。敌对的山门则忍着怒气,甩出锦囊。
  那满脸怒容的赤脸老者忍不住叫道:“守墓的,不要欺人太甚,明知你爷爷我是散修,本来手头只剩三瓜两枣的,不会出血的。”
  鹤发童颜的姚鼎真人轻噫了一声,斜眼看向赤脸老者。后者心虚道:“自古野修只有往里拿机缘,断然没有往外送法宝的道理。”
  姚鼎真人心平气和道:“哦,那野修有没有杀人越货金腰带的道理呢?”
  赤面老者先是义愤填膺,看下左右无人帮衬缓和,立马化作笑脸,讪笑道:“你这老头还是没变,就是这么经不起玩笑。”说话间朝陆诚丢来一样东西,一闪而逝。
  站在陆诚旁边的大师兄单身控决,轻飘飘的接下势如惊雷的锦盒。看向赤面老者。
  老者讪笑道:“小小玩笑,哎,你这后生也忒随你师傅了吧,一点也不好玩。老道走也。”
  说着提前身后的弟子,身形化作残影,消散在殿门外。
  经过了一个小插曲,无伤大雅,各位仙师分别赠与陆诚各种天才地宝后,拜师宴开始。
  大师兄左手掐符,随手一撒,片片符箓落地化作金甲武士和盛装美婢,各自端着仙果玉琼来到来到座前。
  慢慢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了,陆诚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众人觥筹交错,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陆诚早已随着师兄师姐坐在了师傅左右的案几上,面色如常,但目光中有淡淡的忧虑,心中五味杂陈,没有想象中的兴奋。这时心湖中响起了大师兄的声音,大师兄解释道,那赤面老者为赫赫有名的元婴野修,一直占着秋山国中先象山象骨的生意,弄得秋山国怨声载道,今天算是一个小惩戒,不过不愧是修为元婴的山泽野修,属狗脸的,说变就变,要不是今天宴会上跑得快,就不是一件打神鞭能了结的了。另外今天来到的众人参加拜师宴只是一个由头,真正的目的是到了象冢福地收获的时候了,各家都想多吃进一点天才地宝,所以小师弟不必自责与让我先象山结仇。
  陆诚心中稍感宽慰,感激的看向大师兄,易溪水遥遥举杯,一口饮下杯中酒。
  而宴会一直举行到黄昏才结束,附近山头的修士纷纷告辞,也有亲近先象山的仙家留在了迎客峰上,秉烛夜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