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历史人物杂论 / 第三章 戏谈 甲午战争如果中国赢了……

第三章 戏谈 甲午战争如果中国赢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介绍下,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War)。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其结果,清廷败,签署了马关条约,同时,也让曾经的大清帝国如今的纸老虎的事实展现在了列强眼中,从而展开了后面那段屈辱的历史开端……
  (马关条约: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回归主题,首先大家要明白,甲午战争是个什么性质的战争。
  这是一场日本抢中国角色定位的战争。
  在甲午战争之前,在欧洲列强的眼里,中国依然是东方强国。
  可能有人会问,在两次鸦片战争里中国都是惨败,有这样丢人现眼的强国吗?
  当然有啊,在两次鸦片战争里跟中国动手的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和世界第二强国法国。面对世界排名前二的选手合力一击,打不过是正常的,全世界都没人能接得住招,打得过反倒不正常。这就好比现在中美联手的话,在地球上没有对手,能接得住的只能是外星人。
  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对中国动手都要拉上世界第二强国法国,说明他们对中国还是相当看重的。
  在甲午战争之前,欧洲大陆的情形是这样的:沙俄在跟奥斯曼土耳其死磕克里米亚及高加索地区。
  当时的俄国野心勃勃,屡败屡战,俄土战争整整打了10场。
  奥斯曼帝国当时风雨飘摇,根本挡不住毛熊的重拳。欧洲列强们知道毛熊对土地的贪欲是无穷尽的,如果打垮了土耳其就要入侵东欧南欧甚至西欧,因此都站在土耳其后边给钱给枪扶持他们跟俄国单挑。但是土耳其是烂泥扶不上墙,身后站着一堆大佬都打不过毛熊,最后英法等国不得不亲自上场才打赢了第九次俄土战争这场消耗战逼死了沙皇尼古拉一世。
  但是好景不长只过了20年,欧洲列强们刚松懈下来,尼古拉一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就发动了第十次俄土战争,一口气打到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逼迫对方签下了城下之盟,一时间风头无两。
  这时候英法等国就很尴尬了,土耳其简直连烂泥都不如,根本不值得扶持,但是让英法亲自下场去跟毛熊对打,他们又不愿意——虽然他们当时并不怵毛熊,但是毛熊在他们眼里是疯狗是野蛮人,文明的绅士们怎么能被疯狗咬住跟蛮子死磕呢?
  于是他们的目光转向了东方,心中产生了一个新想法:在远东给毛熊扶持一个新对手好了,能把毛熊打疼逼迫毛熊把战略重心也转到东方最好,即便不行,至少也能牵扯住毛熊的一部分注意力,使毛熊在欧洲战场不能竭尽全力。
  那么问题来了:扶持谁呢?
  答案很明显:目前看来只能是中国,没有第二个候选者。
  所以当时欧洲列强尤其是英法,对中国的态度非常和善,给中国提供了很多帮助和便利,兴办洋务运动。尤其是军事方面,几乎各种武器都敞开供应,枪炮军舰要啥有啥,还帮助中国建立了北洋水师等近代军队。
  但是满清政府愚昧懵懂,根本没有意识到局势的变化,还以为这是什么“同治中兴”,四夷来朝,重新开始自大起来。
  英法等国的态度逐渐开始转变了,因为中国始终没有如同他们所想那样搞清楚自己的被设定,根本没有把矛头转向毛熊,哪怕毛熊霸占伊犁,满清都没有趁第十次俄土战争之际夺回来,而是搞了谈判。
  等到光绪年间,事情更加变味,中国不仅没有向毛子动手,反倒在南方跟法国打了一场“中法战争”,法国在这之后基本上就把中国当潜在的敌人了。英国也开始观望,想要准备B计划。
  这个时候,日本已经进入明治维新的时代,睁开眼睛观察世界。
  中国人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里,不想被人当枪使,更不想给人当走狗,“中法战争”本质上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中国不想按照欧洲列强安排好的道路走。而日本人很现实,中国不想走的这条路他们求之不得,因为这是日本想要强大的唯一机会。但是现实是很讽刺的,当时的日本,连当狗的资格都没有。
  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的这二十多年,其实就是日本为了做走狗而做准备的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来,日本一直在积攒着自己的实力,最后遇到了天花板——当时日本的主要财源是做转手贸易,从中国收购生丝运回日本制成丝绸卖到美国,从美国收购棉花运回日本制成棉布卖到中国。这一招基本没有技术含量,中国和美国的商人又不傻,他们发现完全可以自己生产并买卖丝绸和棉布,干嘛要让日本从中赚一笔呢?眼看着当时日本的路越走越窄,都要爆发经济危机了。这个时候英法等国都在看热闹,当时日本的死活,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于是日本终于下定决心铤而走险,发动了甲午战争,抢夺中国的国运。日本为了这场战争豁出了一切身家,发卖的战争债券远远超出了日本政府能够承受的极限,如果这一仗败了必将万劫不复。最后在满清的懵懂迷茫之中,他们打赢了,于是以英国为首在观望的欧洲列强们立刻抛弃中国出来托底,收购了日本的战争债券,替日本稳住了经济形势,同时向中国施压,逼迫中国接受日本《马关条约》的苛刻条件。
  这期间俄国觉察出不对,忽悠着德法两国搞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逼迫日本吐出辽东半岛并且自己强占。而英国老奸巨猾,没有参与这事,而是暗地里支持和怂恿日本,日本也投桃报李抓住机会积攒实力一飞冲天,在十年后发动日俄战争重创毛熊,以先后击败中俄两大强国的战绩从此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现在回到正题,“如果甲午海战清朝赢了,日本会怎么样?”
  如果甲午海战清朝赢了,那么整场甲午战争就输不了,毕竟日本不可能在没有海军保护的情况下运输陆军和补给,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清朝打赢整场甲午战争。
  如果清朝打赢甲午战争,那么东亚局势就会继续陷入古怪的平衡:清朝既然赢了,那么纸老虎的本质就不会被揭穿,欧洲列强依然会把中国当成世界强国,英国还会想方设法怂恿中国跟俄国死磕,法德等国也不敢轻易对中国下手。满清君臣们也会继续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里,继续“光绪中兴”甚至“宣统中兴”,满清后期没有被洋人欺负个遍,中国人民没有承受近代以来的诸多屈辱,自然也就不会人心思变,辛亥革命也不会那么容易成功,整个近代史可能都会改变。
  俗话说:“痛定思痛,大破大立”。个人觉得甲午战争里满清赢了,未必是件好事,可能到今天依然还会留下诸多封建残余和民族惰性。现在的中国可能跟印度差不多。。
  至于日本会怎么样?日本当时可是把一切都赌进去了,如果输了自然是万劫不复,谁还在乎他们会怎么样呢?
  我猜日本中央政府肯定是会垮台的,而且声名扫地一蹶不振,日本可能会回到四分五裂的藩政时代,斗个百八十年,也许会涌现出一个新的幕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