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看着我长大的空军大院 / 第11节

第11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整人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古法古律,意在腾出官位,排斥异己,有的明升暗降,有的则是羞辱,没想到这些古法的影子还能在现代空军看到。有的干部先让他代表空军到某地某单位检查工作,人还没有离开,降级调令就到了,检查工作改为报到。调令可以是和风细雨,但是如果提出个人意见,不想离开北京,那可是急风暴雨了。空军参谋长王定列曾代表空军丨党丨委找一位被调干部谈话,说命令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再不去,就派警卫战士押你去。
  
  我原来对政治部的情况了解不多,殷小霞给我来E-mail说,她父亲也是一九七五年被降职到南京空军当了一名付处长的。小霞的父亲殷毅是空政秘书处老处长,可以说是空军的文胆,对空军内幕了解甚多。八十年代空军想调其回京参加空军史的编写,被殷严辞拒绝,如此写史,怎么对得起后人。小霞又说,很可惜,父亲已去世多年,要不然可以提供更多的情况。我原想让乔文娟多回忆一些当时的感觉,文娟再三推辞,说记忆力实在模糊,她说这也是母亲的意见,因为父亲现在躺在100号院一套三十多平米的单元里,除了眼皮上那块肌肉还能动一下外,其它部分早已不能动了。
  
  需要说明的是,空军政治部在处理安排干部上较为仁慈,干部之间多能通情达礼,互相帮忙保护,与司令部形成鲜明对比。据大黑子说,这是王辉球当主任,王平水当干部部部长时留下的遗风。像殷处长那个情况,要是放在司令部,恐怕不会安排到南空机关,也不会要其回来写空军史了。
  工作调动到了北京,进了空军大院,谁都不想离开,伟大首都北京是一个方面,空军大院也太吸引人了,因为那里面有一所曾是北京乃至全国最著名的育鸿小学,当年教过我的一些老师改革开放后都成了大学教授。为了下一代孩子,大人再委屈,也不想离开大院。当时最让这些干部头疼的是正在育鸿上学的孩子,走吧,在外地很难找到这样好的小学,不走吧,空军一定要抄掉老窝。
  
  一九七八年空军调我父亲离开北京,我最小的妹妹潘雅也遇到这个情况。许多年后,父亲对我回忆了这段往事,他说,文丨革丨乱世,我对你们四个大一点的孩子保护得很好,都平平安安,唯独这个潘雅,当年对她冲击太大,我有点儿对不住她。说也巧,乔文娟的妹妹文莉,殷小霞和潘雅都在一个班。她们都是六二年在大院生,从小一块玩到大,家里又遇到相同的情况,必须马上转学搬走,我想,她们姐妹三人多么像三只伤心的燕子,在不是春天的春天飞走了。
  
  可是历史的真正走向常常与众人预料相反,这三只伤心的小燕后来成了搏击暴风雨的海燕。我常对别人说,我们家真正的骄傲是潘雅,乔文娟说她们家的骄傲是小妹文莉,我想,殷家的骄傲应该是小霞了。
  先说潘雅。父母离开北京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住进鼓楼西大街一号一间六平米的小房,八零年在那里读完最后一年高中参加高考,以当人不让的成绩考入北京语言学院。分配时同老师关系没有搞好,干脆什么也不要了,先干导游,后干个体。在米市大街开了个思思餐馆,她在那儿名气太大,很多人到那个小餐馆吃饭,只是为了看她一眼。几年后旁边又冒出个思思餐馆,忘了商标注册,后来又改名大学生酒家。潘雅在八十年代就有百万进帐,我来美的费用还是潘雅赞助的。潘雅后来多届被选为东城区人大代表,《东方时空》节目主持人采访她,问她,你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干起了个体户,当时是怎样一个想法。潘雅想了想说,国家把干个体的机会给了认为对社会没有用的人,我认为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奋不顾身地加入了,我现在每年为国家交的税,足使一个国营厂子养活五十个工人。
  
  再说文莉。文莉后来上了玉渊潭中学,初中考高中时是海淀区状元,就读人大附中,最后考入重点大学北方交大。文莉现在在兵器工业部某单位任处长,本人要求,由于工作关系不便写得太仔细。
  最后说到小霞。父母当时把姐姐留在了北京,把她带到南京。小霞说至今还记着当年潘雅在班里上课顽皮的样子,最难的问题老师总是最后叫潘雅,潘雅上台答出后,别的同学再学着做。她还说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班主任吴老师怎么也不会想到,她后来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考上了同济大学研究生,现在在杭州一家公司做通讯工程设计,先生是浙江大学博士指导教授。
  
  燕子是侯鸟,走了总会再飞回来。你瞧,这不一只一只都飞回来了,还捎来了好消息。
  09/08/2007
  
  日期:2007-10-214:17:28
  
  宽容与谅解――写在写之前
  NewHaven原来没有华人教会,华人一直想在这里建教会,牧师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前后折腾了十几年始终没有搞成,都说那个地方华人不少,但不适合建教会,这个状况直到一个叫郭经纬的牧师来了以后才改变。郭经纬,长相挺普通,我见到他的时候已经退休。别人干不成的事儿,郭牧师一干就成了,而且一呆就是三十年,我想他靠得是自己独有的一张王牌,一个谁听了谁淌泪,谁听了谁信服的见证。从此人们知道了什么叫宽容,跟这样大度的牧师在一起,还能有错吗。
  
  郭经纬出生在广东汕头一个书香世家,父亲一直在家乡行医,从小父亲把他送到香港上学,一九五零年他十六岁的时候,全国开始大规模镇压***,家乡传来消息,父亲被当地政府作为历史***给镇压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郭经纬痛不欲生,同时也给他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发誓与***新中国誓不两立,将来有机会一定要讨个公道。
  
  从此他想更加发奋读书,可是由于父亲的突然去世,断了财源,不要说读书,就是在香港生活都很困难,他也知道内地已经回不去了,要想回去,也是死路一条。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郭经纬选择了上神学,读神学不但不需花钱,而且教会还提供食宿。在那里他信了耶稣,耶稣的爱开始一天天温暖他冰冷的心。
  在西方,大量的属于思想性的工作是由教会承担的,公司老板只是要么干活,要么走人,像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属于私事儿,公司老板是从不过问的,像生老病死一类的事,有人味的公司还过问一下,一般的连问都不问。因此西方社会需要大量的牧师来做这些工作,这些牧师对西方社会的稳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他们也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像税收子女教育各种优惠政策。
  
  这边等待着上帝的拣选,把爱传给世人,那边又有着不灭的杀父之痛,这对郭经纬是个大功课,也给他带来了多年心灵的挣扎。都说圣经是西方的百科全书,郭经纬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圣经教育世人,要爱人如己,甚至要爱自己的敌人,当别人打你的左脸的时候,你要伸出右脸叫人打。这里实际上是在教人如何宽容待人,别人也会宽容待你,而不是在传递仇恨。郭经纬一点一点受到感召,痛苦也逐步得到释放,他给内地政府的信件也由控诉的口气改为宽容的口气,要求政府复查父亲一案。
  
  一九七八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给所有的中国人都带来了新的生机,郭牧师的家乡传来消息,当地政府开始复查父亲被镇压一案,不久又传来消息,父亲的死纯属冤案。这时候的郭经纬已经相当成熟和宽容了,他一反常人的做法,而是以更加宽容的口气和心情对待这起冤案。他把此事作为心灵的见证,讲给北美千千万万个华人听,一代代的华人受到感动,爱能化解仇恨,最好的办法是宽容。
  
  听过郭牧师的讲道,我曾亲口问过他,现在还恨***吗?他说,不恨了,当地政府很好,专门拨地为父亲修了大墓,每年清明节还派人扫墓,自己每次回到家乡,政府都派人热情接待。郭牧师能对父亲一事做到如此宽容,对他人更会如此。郭牧师一生家庭生活美满幸福,爱妻对他照顾无微不至,他们生有一对儿女,都毕业于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我想学校在录取时可能也考虑过郭家不寻常的经历,老父亲如果得知儿孙们正在继续他的事业,地下也会欣慰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