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看着我长大的空军大院 / 第12节

第12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郭牧师走的路是宽容的路,他自己最明白,人死了已是最大的不幸,而活着的人不应该继续选择不幸的生活。一生活在仇恨和痛苦里,时间久了,整个心胸会变得很狭窄,时刻想着报仇雪恨,说不定又会闹出极端来。文丨革丨初期,那么多老干部被活活打死,我敢说里面有不少是在浑水摸鱼报私仇,到后来一九七零年的清理整顿一打三反又有多少人亡命天涯,是过来人好好想一想。文丨革丨初,北京大兴黄村发生的灭绝人寰的灭族血案很明显就是土改的仇文丨革丨报,最后谁也没有活下来。
  
  美国对化解民族国家仇恨和矛盾一直是世界的楷模,虽然近几年在中东问题上做得不尽人意,还是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国风。美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内战,史称“美国南北战争”,那是一场不打就要变成两个美国的战争。最后仗是打完了,南北也统一了,那么如何迅速化解南北矛盾,美国采取的是给败军将领李将军立铜像的办法来包容南北,几年以后已看不到南北仇恨的痕迹。话又说到******,如果当时能冷静下来,学学美国的办法,给败将蒋介石在广东立一个铜像,对败军和他们的家属不是采取格杀勿论的方法,也不会留下今天这么棘手的台湾问题。
  
  美国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黑人白人种族冲突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中国会成为巨大的国难。黑人生来体格健壮彪悍,在城市混乱斗殴中其它民族不是对手。随着美国经济和城市的不断发展,这种种族冲突不断升级,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乱到不可收拾。黑人和平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遭白人暗杀事件又引来全世界的同情,中国北京也进行百万人游行声援,号召黑人起来革命,美国前所未有的国家混乱即将爆发。美国国会采取了惊人的措施,一是立马丁路德金为民族英雄,二是立马丁路德金的生日为全国公休日,这种待遇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仍何一届总统,换句话说,马丁路德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人的生日是以全国人民休息来庆祝的。同时用巨额奖金引诱黑人朝体育竞技和音乐方向发展,短期内培养出一批黑人巨富,一场难以避免的种族冲突终于避免了。
  
  美国的丨警丨察同中国的丨警丨察不同,全部是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经常可以看到或听说丨警丨察开枪打死民众和民众枪杀丨警丨察恶性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引起混乱,美国多采取巨额保险和巨额赔偿的办法。每个丨警丨察都由政府提供巨额保险,通过保险公司完成。对于被丨警丨察打死的民众,先由法官判决,这时法官多同情死者,如果属误伤,则由政府提供巨额赔赏,这样仇恨很容易化解,接下来就是宽容和谅解了。
  
  宽容和谅解在美国民众生活中早已成为口头禅,而且深入人心,我在NewHaven开酒庄也深有体会。开酒庄每天同上九流下九流打交道,难免发生各种矛盾,这还好说,关键是我长期生病,喜欢发无名火,最喜欢找个黑人撒气。如果中国人到一个店买东西不要说发生矛盾争吵,就是价格高一点,下次也不再来了。令我惊奇的是,美国人不这样,尤其是黑人,没过几天准来,辟头会说:Youfuckedmelasttime,what’swrongwithyou?我马上会说:Sorry,Sorry,Pleaseforgiveme.也就没事儿了。
  
  大家对前不久美国维州发生的极端校园枪杀事件都记忆犹新,一个南朝鲜裔性格孤僻的学生无端用自动步枪乱射同龄学生,几十个学生死于无辜。可是美国让全世界看到的是,追思礼拜那天,被害学生的父母和枪手的亲属同坐在一个教堂里,共同来追思死去的亲人,枪手的姐姐发言,请求上帝和被害学生的父母宽容她的弟弟,在坐的全体家长都含着泪水说,同意,我们宽容他,那天枪手的遗像前也摆满了鲜花,一个可能发生又会世代延续的灭子之仇就这样平安地化解了。
  
  其实,宽容和谅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大功课,不论你信神还是不信神,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君王做到宽容和谅解,能千古留名,万世称颂;百姓做到宽容和谅解,能幸幸福福和和睦睦度过一生。路在脚下,又前有榜样,您朝哪走?
  08/21/07
  
  日期:2007-11-30:24:41
  
  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
  中国人爱子女是全世界有名的,这种美德走到哪带到哪。有的爱心体现在关心子女的生活,生怕子女冷了热了磕了碰了。有的爱心体现在教育,诗琴书画体育竞技没有不下本学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对子女要千教万教,可千万不要忘了教社交。孩子出了家门就要趟社会这盆混水,近朱者不见得赤,近墨者不见得黑,是不是机会全靠自己琢磨了。
  
  作为子女,我同众多空军大院长大的孩子一样,以父亲荣为荣,以父亲辱为辱,终于有一天我发现父亲靠不住了,父亲去了西安做了顾问。值得庆幸的是那是一九七八年,遇到了中国改革开放,要是再早几年,真不知路该怎么走。不过,人总是车到山前必有路,从此,我的人生路变成朋友路了。育鹏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教我做游戏唱的那首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啊,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一直伴随我走到今天。
  
  有的朋友属易得,有的朋友属难求。儿时一同长大的发小,学校的同学,常住一地工作中的同事,都属易得,因为太了解,容易互相信任。我也见过不少人感叹,千金易得,好朋友一世难求。其实很多机会都是擦肩而过,需要的只是胆量和眼光。我有两个好朋友,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稍纵即逝,到了我这变成了机遇,一个我称金大哥,一个称蔡小弟。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正是北京中关村计算机热的时候,那几年每天都有计算机公司诞生,每天都有公司倒闭,不言而喻,我也混在其中。我在奥林匹克公司认识了北大研究生黄列英,她说有一个人应该去认识一下,叫金希和。
  第二天,我按着小黄给我的地址找到了金希和。当年他在北大南门外租了一个小门脸,由于没有什么技术开发产品,只好再把柜台分租给做元器件生意的浙江小贩。那天,我清楚地记得,金希和见了我有点不好意思,交谈中他得知我们住的不太远,叫我一定晚上到他家作客。我去了,揣了两瓶燕京去的。
  在后来的交谈中,我得知他是老北京满族人,高中毕业后先下乡插队,后回北京在缝纫机厂当了工人。他是中国时代的弄潮儿,计算机刚刚兴起的时候,他与洪刚高正合伙成立了北京第一个民办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后来闹翻分手,洪刚高正继续搞研究,他开了一个小店。金希和写着一手好字,业余爱好是收集古钱币。分别时他对我说,现在情况不太好,能不能合伙开发一个计算机产品,或者让出笔生意帮他一下,这些我都答应了。
  
  后来可能生意实在难以维持,金希和关掉了小门脸,到了大恒公司办公室工作,他的管理才华开始逐步在那里显现。一天他打电话给我再次提出帮忙的事,说自己中午要吃两盒盒饭,公司只给开工资三百元,这点钱连吃盒饭都不够。当时我的事业如日中天,我说没问题,答应过几天到他那换一笔现金。他帮我把钱换好后,大概是几万块,我说,这钱您自己看着拿,多少都没事儿。他说多拿一点行不行,可能在试探我,我说没问题。
  
  也许他感觉出我这个人不贪财,我们成了好朋友。很可惜,后来碰上了八九动乱,我们又各奔东西,互相不知去向。转眼到了一九九六年,山不转水转,轮到了我一贫如洗,决定奔走美国,这时我突然想到金希和。我开始四处寻找老金,有人说在海南,有人说在南京,最后终于问到他的手机号。我在一个公用电话打过去,正好是老金接的,叫我速去南京。
  
  我提了一个编织袋,买了张硬座就上路了。在南京老金已派司机到软卧车厢接我,因为天热司机不敢将车熄火,怕客人上车后没有凉爽的感觉。坐在老金的大卡迪拉克车里,我才知道,这时的老金已是南京一家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公司老板了,公司已买下南京西部两千亩地,当时南京房地产业有句民谣:南京有恒生,恒生有个金希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