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秦汉逍遥王 / 第260章 各方局势

第260章 各方局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韩军节节胜利在汝阴城站住了脚跟,楚军项羽突进北上,拿下了下相,下邳,打开了北地局面的时候,沛县的刘季在吕家支持下,从沛县周边高价收购了数百石粮食,终于撑过了一个难关。
  刘季手下没有将军,不过他让曾在沛县管过牢狱的曹参,还有管过马房的夏侯婴训练士卒。
  曹参和夏侯婴不管怎么说,也在沛县做过小官,也见过秦军练兵,经过一段时间后,还是将一众民夫操练得有些样子了。虽然武器还是木棒竹枪居多,战力也还是疲散不堪,但多少有些军队的样子。
  可是三、四千人的吃喝,虽然有吕家的支持,还是顾不过来,延续不到一个半月,兵还没练好,城中又即将粮尽,连一日一顿都快吃不上了。
  而且,他们已经得知,楚军已经连下两城,如果彭城再被楚军占了,胡陵楚军也不会放过的。到那时,沛县周边的城池当中,他们唯一可能拿得下来的胡陵也没了,他们就将走投无路了。
  刘季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起兵攻打胡陵。结果从下午打到天近黑,发起了五、六次攻击,还是被胡陵秦军打败了,连城墙都没登上去。城拿不下来,粮食也抢不到,还折损了几百士卒,只得灰溜溜退回沛县。
  “怎么办?”退回沛县的刘季一脸无奈,将手下众人招集在一起问计。
  樊哙喝了一碗清水说道:“季哥,还能怎么办,抢吧,抢官府的看来没多少胜算,还是先抢百姓的吧,再这样下去,别说打仗,全都得饿死。”
  刘季抬头看了看萧何:“萧大人?你的意思呢?”
  萧何摇头道:“真的不能抢,我们若去抢了,以后百姓会视我军为贼军,再想发展就难了。”
  “可是不抢……大家都得饿死了,哪里还有以后?”刘季也是心情极差:“要我说,还是得抢,先渡过这个难关再说什么仁不仁,义不义的事。”
  夏侯婴看了看刘,萧两人说道:“城里的粮咱们没办法抢得到,但是半路上的,秦军的运粮队,咱们能不能抢呢?”
  萧何和刘季一听:“这倒是个好主意!”
  刘季笑道:“明天开始,你夏侯婴,樊哙,雍齿,周勃,曹参,卢绾六人就带人去抢半路运粮食的秦军,能抢多少算多少,至少让大家先能吃上饭。”
  计议已定,各人纷纷离去准备。
  刘季跟着卢绾出了议事厅,见别人都走后,便将卢绾拉到墙角,小声说道:“秦军的运粮队都有护卫的,也不是那么好抢。你这样,明天带你的五百人,将以前县衙里县差,官兵的衣服带上,出城后,换上秦差的差官服,直接往乡下去抢些粮食回来。”
  “季哥,萧大人可是说了,这对咱们以后的发展不利。”卢绾提醒道。
  “屁的不利。”刘季骂道:“再不弄些粮食回来,我们都得饿死,死人哪还有什么以后可谈的。而且你扮成秦国的官差了,百姓要骂也是骂秦人,骂不到我们头上,引起百姓对秦人更加不满,这不也是反秦么?”
  看着卢绾有些转过脑弯了,刘季接着说道:“明白了吧?干的事都一样,只是手段稍有不同而已,只是你们得走远些,别在沛县周边抢,明白了?”
  “那……好吧。”卢绾最终还是应下了。
  ======
  咸阳皇宫之中,一名骑卒混身是血,策马直入大殿外,翻身下了马,半刻不停冲入宫中,跪地急报:“报!陈胜手下大将周文,已率十几万大军,攻至函谷关外,若函谷关失守,贼军将直奔咸阳而来,请陛下速派大军增援!”
  胡亥一听,惊得从龙榻之上跳了起来:“贼军已至函谷关外,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此乃军情急报,陛下一阅便知。”那骑卒从怀里掏出一卷红色的竹简,举到额前。
  赵高一把抓过红简骂道:“不识礼数的家伙,惊了陛下都不知道么?那函谷关地势极险,百万大军尚攻不下,区区贼军能攻得下?你且下去!”
  那骑卒还欲再说,赵高朝两名执戟卫使了个眼色,那骑卒就被两名执戟卫拖着拉了出去。
  赵高看了看宫中文武百官,转向胡亥:“陛下勿需惊慌,区区贼寇而已,一切有老奴为陛下拒之便是。”
  “好,好,好!”胡亥连说了三个好:“有了赵丞相,朕当可高枕无忧矣,但是,还是请丞相速速派兵拒贼吧,再晚了,万一他们杀进咸阳来……”
  “遵旨!”赵高转回身来,面向文武百官:“贼军都快打到咸阳了,你们这些将军是怎么当的,怎么不从咸阳调兵以拒贼军呢?”
  “回丞相,此前各地贼军四起,皆从咸阳调兵,如今,咸阳的兵马皆已调空,咸阳已经无兵可调,也无将可用矣。”一名武官抢前跪伏在地奏报。
  经赵高的指鹿为马事件后,反对赵高的,看不出来那只鹿是马的,全都被赵高或下牢狱,或抄家斩杀。如今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几乎没有几人是有真本事的,也几乎没人敢说真话了。
  “战报的事,就到这吧,情况再坏,也坏不到哪里了。”赵高环视众官问道:“那你们都说说,我们现在咸阳城中,可有良将可带兵啊?”
  见众人都不敢接话,赵高随手指了一名文官:“你,就是你了,你说说,可有良将可用啊?”
  军事不问武将,却指了一名文官去问,大殿上的武官都暗暗咬牙切齿,连那些有真知灼见的文官都暗自叹息,但却没有一人敢言语。
  那文官被赵高“点将”也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支吾了一会,才说道:“若是矮子堆里选高个,臣下以为,章邯,章少府应该能胜任吧,不过,一切还得丞相作主。”
  “你说谁?”赵高问。
  “章邯。此人出自将门,父子四人皆曾为秦将,当可任之。”
  “章邯?你说的是那个只是负责征收渔税的少府章邯?有没有搞错。”赵高一脸鄙视:“除了他就没有别人了吗?”
  刚才提到的章邯赵高显然并不满意。他的目标是要彻底葬送大秦的基业,现在虽迫于形势,他得做做样子,选出一名将军带兵抵御,但他只想选一名无能的。
  章邯虽现在被弄成一名负责征渔税的少府,但他出身将门,还是有些真本事的。一心想要灭掉秦国的赵高,并不想用有本事的人。
  可是其他人根本不敢开口,赵高长叹了一声:“先帝呀,情势危急,可是朝中却无人可用啊,你让我怎么办呢……”
  “好吧!”赵高终于还是没下决定:“且诏那章邯前来,让陛下看看再说吧。打仗选将的事,最终还得陛下来定呢。”
  不多时,章邯被宣进大殿。
  章邯将门出身,这些年虽被撤了军职,充任了一名收缴渔税的少府,但其身高体大,长手大脚,眉宇之间一股英气尚在。
  来到大殿,章邯躬身道:“臣少府章邯见过陛下,不知陛下何事急诏下臣前来?”
  胡亥苦着脸说道:“此前,朕得到的军情,都说是些零星散匪闹事。可就在刚才,突然有骑卒急报,说是十万贼军已经兵临函谷关外,这……这……要是万一贼军打过函谷关来。那……那朕将性命不保哇。
  适才有人推荐你,说你能胜任将军之职,带兵以拒敌,故而急诏你前来议事,你以为如何?”
  章邯看了赵高一眼,说道:“陛下,据臣所知,贼军并非十万……”
  “哦?”刚才已经吓得脸色煞白的胡亥一听并非十万贼军,突然来了精神,高兴地问道:“你是说……贼军没有十万?”
  章邯回道:“陛下,据臣所知,贼军并非十万大军,而是二十万!”
  “什么?!!”
  胡亥惊呼一声:“你……你……你要吓死朕呐,你这是。”
  章邯说出刚才说句话,已经是心存死志,于是不顾惊吓得手都发抖的胡亥,继续说道:“陛下,贼军至少在二十万以上,对外宣称百万。臣以为关东贼乱日炽,今天之事,迟早都会发生,若陛下问何以至此?
  那是因为敢于直谏忠言,有真本事的文武大臣,悉数被杀光了,而现如今朝中的文武百官,只顾苟且偷生,不向陛下禀告实情的缘故。”
  胡亥回头,瞪了赵高一眼,赵高连忙将身子弯了下去。胡亥转向章邯:“你……你接着说。”
  章邯躬了一躬,应道:“是,陛下,如今上天已经降下灾祸,天下百姓黔首纷纷震动惊慌,就连咸阳皇城的百姓都人人自危。
  臣身为少府,平日未够资格站在这大殿之上。但是今日,陛下既诏臣来,作为大秦之臣,臣开口之前便已存了必死之心,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哪怕死,臣亦当向陛下禀报实情。”
  “章邯,你好大的胆!”
  赵高指着章邯骂道:“岂不闻主尊臣卑,你刚才的话,是在指责陛下无能,导致天下大乱吗?”
  章邯已存了死志,也不惧赵高,接着说道:“微臣不敢,只是据实禀告而已。臣现主管渔税征级事宜,自贼乱发生后不久,什么地方税赋减少,定是战乱发生了,什么地方几无税收,便是贼军已经占了城池,口说无凭,但臣的税缴账簿取来一看便知。”
  赵高心头一跳,他能挡住军机中枢的真实军情,不让胡亥知晓实情,但却漏过了章邯这小小的渔税少府。
  如今章邯在这大殿之上阵词,所说的谁听了都明白,是有据可查,有账可翻,赖也赖不掉的。大意了,赵高心里暗骂自己:“得想办法除了章邯。”
  “那你可能带兵以拒贼军呢?”赵高不等胡亥发话,先问了章邯一句。
  章邯回道:“丞相,小臣现在只负责渔税,带兵打仗之事,臣不敢僭越。”
  “哼!”赵高冷哼了一声:“你方才不是说情势危急吗?一边让陛下担忧,一边又不愿为陛下出力,你这又是何居心?”
  章邯回道:“陛下,丞相,选将打仗非同小可。臣以为朝中尚有几人能为将,不妨择优则选。”
  “哦?”赵高问:“你说说,都有哪些将才。”
  章邯答道:“首先之将,当属王离将军。”
  “哼!”赵高又是一声冷哼:“王离驻守北地边关,抵御匈奴,他可来不了,就算他能来,远水如何解近渴?你没明白吗?现在是贼军已经打到函谷关外了,他那么远,根本来不及,说了等于没说。”
  “那……臣以为李豪,李将军也能胜任。”章邯再说。
  赵高又是冷笑:“亏你想得出,李豪将军早在去年就病逝了。”
  “那么……乌田将军也能堪当此任。”
  “呵呵,乌田将军早就疯了,现在都关着呐。”赵高阴阳怪气地说道:“别扯那些没用的,我就问你,你自己能不能堪当此任吧?”
  “若这几位将军都不行,那臣就试试吧。”章邯说道。
  “好!那就是你了。”胡亥高兴道,说完了,又转头看向赵高:“丞相以为如何?”
  赵高巴不得章邯当将军呢,只要他当了将军,赵高就有手段收拾他了。于是笑道:“当此危急之时,一切,都听陛下的。”
  赵高说完又接道:“这带兵的将有了,可是兵呢?你可有办法解决,咸阳如今已是一座空城,再无一兵一卒派给你的。”
  章邯想了想说道:“咸阳虽无兵,但还有修建骊山大墓和阿房官的劳役民夫,囚徒犯人十数万人,另外,看守这些囚徒劳役的军卒,之前可都是蒙恬将军手下军卒,颇有战力,加起来,也有万余人吧?”
  “民夫,囚徒?”赵高眼珠一转:“你这是要赦免了他们?违抗陛下么?”
  一顶大帽子压了过来,章邯连忙说道:“特殊时期,特殊应对,当此危急之时,囚徒又如何,民夫又如何,如果他们肯为陛下效力,打退贼军,保得大秦,臣觉得不仅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过,还应该加赏他们才是。”
  赵高刚要发话,胡亥却抢了先:“对,对,如果他们能打退贼乱军,就相当于救了朕,救了大秦,是该赏,是该赏。”
  “陛下英明。”章邯说道:“如今情势危急,陛下应该一面下令,调王离将军回防,一面赦免囚徒,放出民夫,归臣编练成军,唯有若此,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臣请陛下定夺!”
  胡亥又转头看了看赵高,见他没出声,于是说道:“定夺就定夺,章邯,此事就按你所说,王离将军我会让赵丞相下调令,编练囚徒,民夫的事就交给你了,你去办。”
  “遵旨!”章邯施礼后,往后退了三步,然后才转回身大步走出了大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