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王师北定 / 第004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第004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004章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一口气把计划全部说了出来,连与世无争,心境已如水波不兴的玄苦师父也动容,目光之中不禁闪过一抹光亮,口中却连呼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父亲也暂时去了忧色,但却直摇头,首先肯定我推翻清廷,恢复中华的雄心壮志,与民族融合的崇高理想;问我为何不直接投效延平郡王,共同成就一番事业,既可不分散实力,又可增加成功的机会,免被清廷所趁,以至于各个被击破时,才想到要团结起来合力抗敌。
  对于父亲的看法我是非常认同的,一盘散沙,各立山头,自行其是,的确很难成事,也是南明被清廷所灭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各自发展还是比互相牵制好多了,因此我很诚恳地回答:「父亲大人,对于明郑政权,我实在没有一点信心,而且已经是失望透顶了。
  明郑政权现在虽有父亲在场调和鼎鼐,应还可维持一段时间,但究竟于事无补,实则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父亲闻言,勃然色变,已在暴怒边缘。我赶忙继续说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对父亲有知遇之恩,父亲大人嘉惠其子孙,为其奔走呼号委曲求全,将来也只能像晋王李定国,徒留后人唏嘘、崇拜与赞叹,如此而已。
  理由有四:
  一、明郑政权多数人只顾争权夺利,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许多大有能力的人,被逼得无法立足,或被屠戮,或夺取有限的宝贵资源叛逃,明郑政权身边奸臣盈朝,与永历帝当年不相上下。
  更有甚者,臣下有不同意见,上位者不知珍惜人才,动辄杀戮,毫不手软。
  二、明郑政权总是不负责任、不顾大局、轻言毁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对友军见死不救只知明哲保身。
  永历八年(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两度相约会师于广东新会、肇庆,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图取广州,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往长江北伐,攻克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
  晋王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以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不顾大局,仍以趁势扩充自己的地盘为优先,因屡次失约而误了大事,使晋王损失惨重,对明郑政权也相当失望。
  三、小有斩获即产生骄慢之心,大敌当前全无准备,必败之像不待智者而决矣!
  第一次北伐: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兵部尚书张煌言会师,大举北伐。却不识海象,遭遇飓风,损失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虽说天意如此无可怨尤。但长久混居海上,对于威胁最大的台风动向,一无所知,其实也不能全怪天意。
  第二次北伐: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十七万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攻克镇江、瓜洲,接二连三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斩杀满州正白旗主力四千余人。
  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南一时震动,百姓纷纷剪去发辫脱去旗袍并哭声言道:「时久不见大明衣冠矣!」
  明郑政权军队可战、能战,勿庸置疑;但包围江宁府城时,骄慢之心起,士卒与家人共同游戏于江边,晒网捕鱼毫不戒备,遭到清军绿营次级弱旅数千突袭,即被一击而溃,数万陆军几乎全被歼灭,大败而回,实属不可置信!
  但其实水师并未受损,却连会同作战的友军,已攻入安徽的兵部尚书张煌言部也不管不顾,害得张煌言部只能化整为零,由陆路攀山越岭,辗转千余里路逃窜回浙东,但已十不存一,差点立即解体。
  明郑政权对友军见死不救,做起来越发顺手,毫不愧疚。
  四、台湾地区缺乏战略物资,无铜、铁矿,亦无马,因马匹在高温潮湿的环境照料起来非常困难,容易罹患皮肤病及腐蹄症,因此无法养马,煤矿只在北部有一些,但质量差,不适于炼铁。
  而且人口太少,估计只有十万不到吧!即使父亲使出浑身解数,戮力拓展开发东宁以外地区,十年后也难达二十万,人口太少要养近十万水、陆大军,人民生活太苦了。
  以上对明郑政权的评论,皆是肺腑之言,自认属持平之论,实无诋毁之意,请父亲大人给予指导。」
  陈永华听如此一番有条有理,又层次脉络清清楚楚的言论,实在无法辩驳。但是,第一次听到对明郑政权的批评如此严厉,一时实难以接受,但又确实是有条理、有次序、有凭有据、合于逻辑、鞭辟近里的推论与创见。
  顿时,面色沉重说道:「我儿的见解有理,鞑子气候已成,神州沉沦恐已无法避免,这反清复明的大事,实在是艰难得很啊!我等若能捐弃成见万众一心,尚有可为,但如你所言,难啊!」言毕,忧心忡忡的低头思索起来。
  思考须臾,陈永华似是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已恢复其一贯湛然、冷静、镇定的神色,再度言道:「我儿如若心意已决,为父仅能鼓励你,在艰难中奋起,必须要能百折不挠坚持下去,突破每个难关才能成功。
  国姓爷当年兵败江宁,陆师将领大多被俘,校尉以下士卒则溃散四窜,为父为了延续反清复明的火种,在退回台湾之前,曾奔走江湖,联络溃兵及江湖豪杰,设立了天地会。
  为父便是天地会的总舵主。天地会现已发展至四万余会众,潜伏于神州大陆各地,将配合延平郡王的大军,伺机起义。」
  说罢,从怀里掏出一块圆润光滑的玉石,递给了我,但见玉石上,刻有一只栩栩如生奋起的白鹤,继续说道:「我儿既已决定开创新局,国姓爷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自己留在东宁地区继续奋斗,乃是义所当为,成败也在所不计也。
  但天地会是为父所创,未曾使用东宁一分一毫的资源,而且天地会会众均是昔日东宁弃卒,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我儿他日若有需要调用,凭此玉牌即可,为父也会通知各堂、舵主,依其所愿配合我儿的抗清大业。」
  接着父亲为我解说天地会目前发展状况:
  天地会共有十堂,分为前五房五堂,后五房五堂。前五房青莲堂、洪顺堂、家后堂、参泰堂、宏化堂。后五房青木堂、赤火堂、西金堂、玄水堂、黄土堂。前五房又称少林五祖,分别是:
  一、长房(头舵)天地会:堂号「凤凰郡青莲堂」,主要在台湾、福建发展,舵主蔡德忠。
  二、二房(次舵)三合会:堂号「金兰郡洪顺堂」,主要在广东、广西发展,舵主方大洪。
  三、三房(参舵)袍哥会:堂号「莲章郡家后堂」,主要在四川、云南发展,舵主胡德帝。
  四、四房(肆舵)哥老会:堂号「锦厢郡参泰堂」,主要在湖广、贵州发展,舵主马超兴。
  五、五房(伍舵)小刀会:堂号「徳兴郡宏化堂」,主要在山东、江浙发展,舵主李式开。
  至于后五房都由昔日东宁弃卒组成,成立较晚,分别是:
  第一、长房青木堂,该管江苏。
  第二、二房赤火堂,该管贵州。
  第三、三房西金堂,该管四川。
  第四、四房玄水堂,该管云南。
  第五、五房黄土堂,该管中州河南。
  由于后五房执事人员都潜伏在清军之中,行事较为隐密,我会请他们直接跟你联络,重要的堂口、暗语、暗号等,都将以书面遣人送来,你不在时,就送到长房舵主蔡德忠手上。
  天地会主体为郑成功旧部所组成,主力在福建,因此凤凰郡青莲堂为长房,实力最强,其次为两广、两湖,再其次为浙江、江苏。
  此外,天地会另有一个外围组织,多以经商为主,负责提供天地会组织运作所需资金,其名曰:五山五海又名五商十行,其中山路五商为位于杭州之金、木、水、火、土五家商号,海路五商则指位于厦门之仁、义、礼、智、信五家商行,总的来讲,以出口杭、厦商品至日本为主。
  以上均统称为:「汉留」组织。
  听完父亲介绍完汉留组织及其规模,不禁膛目结舌,从郑成功第二次北伐失败,到现在也才不过四年,居然发展出四万余会众的秘密组织。这可不是募兵啊,稍一不愼,被清廷各级官府听到风声,就可能是大肆屠杀的惨案啊。
  而且其中有暗处、有明处、也有直接潜伏在清军之中的;有大侠、有军人、也有商人。
  这么复杂的团体,要维持向心力可不容易,因此我建议要定期召开各堂堂主会议,最少每半年一次,除了听取各堂口、各商号组织发展状况,互相参考借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凝聚共识,提高向心力,对于叛离者,除需严厉惩处,更需加强预防措施,譬如,互保、连坐等。
  究竟大伙儿都是把脑袋瓜儿别在裤腰带上,做的是掉脑袋、抄家灭族的行当。
  我想了一想告诉父亲,我暂时不会动用汉留组织,还是由父亲继续领导汉留组织,以免散伙了。至于若有人愿意跟我到海外打拼,请他们尽可能招集全家大小,甚至三族内的亲属一起行动,免得在外日久心系家人、牵肠挂肚,心生怨尤。
  但我可以向他们保证,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少他们半口。
  有此意愿者,可在鸡鸣前后到天坛广场见面,只要我在寺里,我每天都会在那里练武,暗语是:「问:『要不要买复明的眼药水。』答:『五两一瓶也不贵。』」若我不在,则可在天坛广场的牌楼外侧刻记。
  这时一直旁听的玄苦师父开口了:「你若不在,有师父在,推翻清廷,恢复中华,人人有责,出家人也不能免责。听你们父子一番无私无我的谈话,我很高兴,高兴有这么好的师弟和弟子。这时候该去进见师父了吧!」父亲和我一听,不禁开怀大乐,三人一齐向方丈室大步行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