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王师北定 / 第011章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第011章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011章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施琅武功高强,耐力惊人,长谈了一个多时辰,毫不见倦容。早膳没得吃,连水也不请人喝一口,行事作风颇为古怪。
  但见他舔了一下发干的嘴唇,长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地说道:「余之投清,实因走投无路,又急思报仇雪恨,投清实非余之所愿也。
  贤侄计划周密,能力超群绝伦,吾愿尽此一生,随贤侄创出一番事业,推翻清廷,恢复中华。」
  言罢,施琅猛然起身,面色潮红,慷慨激昂,唱曰: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施琅的确身世坎坷,此时此刻正辉映此诗意境,施琅又唱曰:「男儿应如宋状元宰相文天祥绝笔所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施琅,被骂了将近400年,其实他是个铁血男儿,只是做人不够圆融,不得长官欢喜,也没有朋友,是个明末版的高龄楞头青。
  郭弘斌在《台湾人的台湾史》一书里形容施琅:「他体型魁梧,有军事才华,智勇兼备,每战英勇,卓著战功,但恃才而骄。多次战役有勇有谋,但与同僚相处不睦。」实乃持平之论。
  与施琅仔细讨论各项举事细节、及应注意事项,并约好了举事的时间。我希望施琅能尽量搜刮,清廷在闽的战略物资、船舶等转进远扬,所需储备之物,包括:牛只、马匹、衣物、药物、铁器、兵器、维修工具、枪炮、弹药及运输车辆如单轮鸡公交车、双轮推车、双轮拉车、及四轮牛车等。
  至于人员,也要尽量带走,并应尽可能将家眷一并带走,不必过度担心泄密。人才、人力是最珍贵的战略资源,只要带得动,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与施琅讨论完毕,时间已近午时,又饿又渴,只好硬着头皮,请施琅提供吃食饮水,施琅才发现自己也饿了。
  这个人工作认真,可以不眠不休,努力把工作做到止于至善,但也太不通人情世故了。一个家人、随员都舍不得请,以后得派个伶俐的人照顾他才行。
  与施琅一起饱食一顿,告别了施琅,一路往漳州方向行去,从远处开始,一一拜访尚未见面的江湖豪杰,除感谢与鼓励之外,也请他们多多联络可靠的亲朋好友,共襄盛举。
  尤其是工匠、炼铁、打铁、火药、航海、操帆甚至捕鱼等,具有专门技术的人,都要尽可能地招揽,实在胆小不敢跟随的专门技术人才,届时可以暂予捆绑裹胁而去。
  而且到时每个人的全家老少,不分男女都要一起去,时间在半年之内,约在八月、九月之间就要出发。并告知,出发前的联络方式。
  现在整个闽省,尤其是闽南甚至广东的潮、汕一带,经过二十年的战乱,物资缺乏,人民生活已很艰难,又有各方英雄前来投靠,因此更加困窘,眼下许多江湖豪杰生活都相当的拮据,更别提要他们举家一起迁来会合。
  现闽省唯一生活富足的,只有清廷派驻泉州的闽省满营,依黄梧提供的数据,闽省满营驻防于泉州府城东北侧,靠洛江一带,占地约十甲,由一名甲喇章京带领正规八旗兵350人驻守,加上眷口已超过千人,另有战马500余匹,兼具备有中、小口径火炮各三十余门,但无火枪。
  明天拜访周全斌之后,必须尽快想办法,制服并控制满营,挪出一半以上的资源,贴补这些令人敬佩的江湖豪杰,最少要满足他们及家小的基本生活需求。
  只剩四个暂居于泉州西北方向的江湖豪杰尚未见面,见天色已晚,决定明日稍后再一一拜访,即转回泉州少林寺,只见玄苦师父还在天坛旁树下打坐,心里感动急忙前去拜见。
  玄苦师父高兴地说:「这两天又有21个江湖豪杰前来报到。」说罢又拿出新的人名及连络地点的清单给我,连络地点也都在漳州、泉州一带,真感谢这些江湖豪杰的诚意。
  回到自己的小禅室,躺在床上想着明天要见的周全斌。黄梧说他文武双全但怕死。周全斌目前在金井镇,过几天即将前来泉州与施琅会面。
  周全斌约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历史上查无其确定之生辰,字邦宪。曾于漳州任小官,后于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清顺治八年)归附郑成功。永历十五年(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跟随延平王郑成功攻占台湾,总督东都承天府南北诸路。
  永历十八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清国与荷兰组成联军,郑经在失去金、厦二岛后,撤返东都,命周全斌防范后方追兵。
  而周全斌当时思及郑经非明主,独木难撑,而且以前曾被郑经拘禁过,差一点就死于非命,又加上与郑经近臣洪旭、黄廷有隙,若到台湾后将有受诬害之虞,这个因素为叛将黄梧得知,所以黄梧利用爵禄向周全斌引诱,周全斌最后向满清的闽浙总督李率泰投降。
  如此由郑成功所建立在大陆的基业,在死后不到二年即在郑经的手上全部失去。
  自郑成功死后,明郑人员因内、外斗降清者,合计有文武官员三千九百八十五员,食粮兵四万九百六十二人,归农兵民六万四千二百三十名,兵将及眷口合计共十七万人,船只九百余艘。明郑宿将泰半非叛即亡。
  黄梧说周全斌怕死,依历史记载,他也仅剩五年寿命,事实上人人怕死,但都得死,人生自古谁无死!只是迟早有所不同而已。
  周全斌现在手上,有兵力三千以上,战船百余艘,明天可要加油啊。
  次日,鸡鸣前即起,打了三趟太祖长拳,浑身舒泰内力涌出,充盈全身各个毛孔。昨日与施琅一战,虽只用一招即打退武夷派第一高手,但因是全力以赴,内力受到极限的推动,潜能被激发出来,感觉体内潜藏的真气越加发皇奋扬,功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境界。
  师父可能还是在禅房做功课,不及拜别,我就匆匆地下了山。
  依据黄梧提供的资料,周全斌现在应驻守在晋江市金井镇,距此不到百里,周全斌的驻所,与郑袭的临时住所,郑芝龙位于石井乡的旧邸,隔着围头湾,相距约30里,隔海相望。隔海再往南约50里,就是周全斌的出生地金门浦边村。
  不到一个时辰,金井镇就在望了,突然住进三千多兵力,百余艘战船,金井镇显得颇有人气,比石井乡热闹不少。
  由于才投降不久,士兵个个没什精神,走来走去显得士气低落,并没有安营扎寨,想必也没有长久驻扎的打算,倒是靠近帅帐的地方,还有几个士兵在巡逻。
  帅帐应是临时征用的官舍,从大门虚掩处看进里面,院子还不小,由于靠海,都只是矮小的树丛,散布其间,错落有致。
  我提起精神,仔细查了一会儿,觊个空档看准目标,从虚掩的门缝闪身入内,进入一堆树丛,借着树丛的掩护,倾听室内的动静音声,除了两个人的争论声外,并无第三者的声息在室内。
  由于树丛矮小,我只能半蹲着,保持警惕状态,所幸只约半刻时间,就见一个人一脸怒色疾步而去。
  确定屋内只有一人,我稍事整理一下仪容,缓步上阶,在门坎前停步,朗声道:「周督理,侄儿梦纬求见。」但见一人刷的一声站起,细声言道:「可是复甫贤弟长子梦纬贤侄!」
  我轻声答曰:「正是侄儿梦纬,有要事向伯父禀告。」周全斌应了一声,接着叹了一口气说:「令尊为人宽和,从不事杀戮,又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好不教人敬佩。但郑氏识人不明,小人当道,又为法严峻,多有细故诛杀,东宁我是绝不敢回去的了。」
  周全斌果然怕死,但世人又有谁不怕死,尤其是不明不白的死呢?我赶忙答曰:「东宁我也是不会去的。」说罢即将我的计划,有条有理,清清楚楚的推出。
  特别强调:「以伯父向来奋勇先登,敢于冲阵力克瓜州。善使有限之器物,只以竹罂洋炮横击,即将黄梧、索洪、赖塔、李率泰、施琅军全部打退,诸清廷名将弃军而逃,清军被焚溺毙数以万计。
  伯父以一挡百,英勇绝伦,致使所有闽军均因而声名大噪,满人调来最强的部队也不敢轻樱其锋。以伯父骁勇果敢,知人善任,用兵如神,具横扫千军之能。
  将来若能成功推翻清廷,恢复中华,五族共和,届时伯父与公仁(周全斌独子)世兄,一同封公、封侯,门闾增添荣耀,后代子孙将世世引以为荣,再也不用担心背负汉奸之名。」
  周全斌说道:「余之降清,只为惜命保身,不愿死于小人之手,死得不明不白,辱及乡里,投清实非余之所愿也。贤侄计划恢弘大气,成功与否,但尽人事,听天命尔,生死何足道哉,愿随贤侄创出一番事业,推翻清廷,恢复中华。」
  周全斌向我说明,他现在所率领的部队,共有各级军官318人,水师4200人,陆师400人,合计4918人,战船124艘,保养良好,人员都具备全副武器、盔甲等装备,远超过我原先估计。
  我请周全斌号召全体人员,回家将一家老小眷属带来会合,并鼓励全体人员,努力动员其亲朋好友一起行动。先到金井镇会合,再向金门集中,所以金门的乡亲,可以暂时就地安置。行动时间订于秋收后开始,所有资源带得动的,都一并带走。
  再与周全斌仔细讨论各项举事细节、应注意的项目,并约好了举事的时间。我希望周全斌密切监视金门(金门),金门现应只有少量驻军,应于适当时机一举拿下,封锁消息,做为我们转进远扬的前进基地。
  金门的父老兄弟姊妹,不愿意跟随者,尽量劝离,以免日后遭受清庭追究屠戮,愿意跟随者,都予以协助,将个人物资席卷而去。其他非属个人之战略资源,只要带得动,一并带走,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此外,我与周全斌商量,在他的营中预先挑出300名机警的战士,以备在控制驻守于泉州的闽省满营之后,能够进行有效的占领,做好监视及封锁消息之工作,在我们离开之前,闽省满营将做为我们重要的粮食及各种战略资源的补给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