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世长歌 / 第二章 下山

第二章 下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天清晨,应长歌早早走出了帐篷,看着逐渐升起的朝阳,心中踌躇满志,便乘兴对着朝阳摆开了架势。
  一套拳下来,应长歌便感觉整个身子都活了过来,浑身舒泰,好似着有使不完的力气。
  热身完毕之后,应长歌这才收起帐篷,朝山下走去。
  山林之中草木茂盛树冠高大,不过在枝叶的缝隙间,仍会有一些阳光穿过层层阻隔,最终照射到地面上,因此也不显得昏暗。
  看着斑驳的树影,应长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心中却没有半点不耐烦,反而十分享受这难得的清闲时光。
  天下七国争雄,祁,季,虞三强并立,应长歌身为虞国国师,除了协助虞王处理庙堂之上的政务之外,还掌管着谍报机构水银杯,每天都要处理江湖上的大小事务。
  随着这个甲子逐渐接近尾声,年轻些的江湖人愈发磨刀霍霍,踩着老前辈扶摇而上跻身天下前十的心思越发迫切;那些成名已久的江湖高手则想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借着这些年轻的磨刀石,让自己的刀更利些、剑更快些,好坐稳天下前十的宝座;至于剩下的上了年纪生不逢时的老前辈,则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徒子徒孙扶摇直上,免得被别人打上门来,英明一世却晚节不保。
  东风以至,人人可借,却并非人人能借。
  僧多粥少,能吃饱的终究是少数人,天地间福缘有限,一个甲子里能借此飞升的也就二三人而已。
  江湖人若要夺取他人福缘壮大自身,就必须堂堂正正击败对手,如此一来,流血冲突在所难免,闹出人命更是屡见不鲜。
  江湖事,江湖了;江湖人,江湖死。对于这些江湖人的死活,应长歌并不是十分放在心上。
  只不过城门失火容易殃及池鱼,若是这些江湖争斗波及到的虞国百姓,应长歌身为虞国国师自然要为他们讨个公道了,于情于理皆是如此。
  若是在昨天破境之前,应长歌对于应对此次江湖动荡还感到有些力有不逮,那现在则已经有了些底气。
  观潮阁每隔五年公示一份正副武榜,评定了江湖上十位武学大宗师和十位小宗师。
  虽然五年前应长歌因年龄不符并未上榜,但是在十年前,他却是高坐副武榜榜眼的武道小宗师。
  而这次突破之后,应长歌估摸着自己正式跻身主榜已经是板上的事“拳怕少壮”的说法能流传至今,自有它的道理。
  至于是排在其中的中游还是下游就有些说不准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长歌虽然不希望这次的飞升之地落在虞国境内,但是该做的准备还是早做为好,免得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应长歌处理江湖事务,主要就是与那些武榜上有名的大小宗师以及他们所在的宗门打交道。
  五年前的武榜,除了排名第三的游侠吴回峰,主榜上的其余九人都有各自的活动范围,其中位于虞国境内的有两人,分别是第四和第八。
  这两人应长歌并不十分担心,毕竟胳膊再粗也拗不过大腿,只要他们还想在虞国继续开枝散叶,就必须按照他应长歌规矩来。加上他们还有一些徒子徒孙在军中任职,就更没有理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至于剩下的七人,应长歌就必须仔细思量一番了,虞国铁骑和甲士再怎么骁勇,想要“蚁多咬死象”,那也要有交锋的机会才行,否则万事皆休。
  将关于七人的谍报在脑中逐个过一遍,凭借如今的修为,对于如何应对他们,应长歌心中也逐渐有了一些大致的主意,想到关键处,还会拿出纸笔记录下来,以免过后遗忘。
  不过应长歌毕竟不是神人,在一些实施的具体细节上,仍然要回京查阅一些相关资料,之后才能布置的滴水不漏。
  收起纸笔,应长歌心情舒畅,甚至一边走还一边吹起了口哨。
  人逢喜事精神爽,加上九境武者本就气息悠长,所以应长歌的口哨声虽不成调,却十分的轻快悠扬。
  由于九境武者体魄远超常人,所以即使摩云峰位于深山老林之中,应长歌也还是赶在天黑之前出了山林。
  出了山口,应长歌很快上了官道,顺着官道又走了一阵,一个三岔路口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三岔路口旁边,正好开设着一家小客栈。
  见此情形,应长歌收起手中的干粮,快步走了过去。
  进门之后,应长歌环顾四周,见四张桌子上都坐满了人,便大步走向柜台。
  “这位客官,不知是吃饭还是住店?若是住店,本店还有客房,若是吃饭,只怕就要等上一会儿了。”
  “掌柜的,给我开间房,然后再准备几道小菜送到我房里来。”
  “好嘞。”
  接过房钱,掌柜便招呼来小二,拿出一把钥匙交给了他。
  “客官您这边请。”接过钥匙,小二便领着应长歌上了二楼。
  “客官,就是这里了,饭菜稍后给您送上来,不知您还有什么吩咐?”开了房门,要不要先来一坛本店自酿的米酒暖暖身子?不是我跟您吹,我们店里的酒……”
  “那就给我来一坛。”应长歌打断了小二的自卖自夸,然后丢给了他一块碎银子,说道:“下去之后再和掌柜的说一声,让伙计烧桶热水,我待会儿要洗澡。剩下的钱就赏你了。”
  “小的明白。”接过银子,小二喜笑颜开,快步走出了房门。
  等到小二再次上楼,他怀里已经抱了一个酒坛子。
  “客官您先慢用,饭菜马上就来。”说着小二便将酒坛子和一只土碗放到了应长歌面前。
  “知道了,你下去吧。”
  待到小二走出房间关上房门,应长歌并没有立即自斟自饮,而是先打开窗户透了透气,然后便从戒指中取出了一卷儒家典籍仔细研读起来。
  莫约一刻钟之后,一阵敲门声响起,“客官,您的饭菜做好了。”
  “好,你端进来吧。”应长歌淡淡的说道。
  “客官,您吩咐的热水马上就要烧好了,您吃完饭菜之后最好尽快下楼,否则水就凉了。”小二将饭菜放在桌上一边说道。
  “有劳了。”应长歌放下书本说道。
  应长歌身为虞国国师,不论是为人还是处世都极为认真,与人交谈时,从不会一心二用。
  “您慢用。”说着小二便退了下去。
  待到小二带上房门,应长歌却并没有立即下筷,而是从戒指中取出了一根银针。
  将银针用烛火烧得通红之后,应长歌便用它将桌上的饭菜和酒水逐一检验。
  检验第一盘菜,无事……
  检验第二盘菜,无事……
  检验第三盘菜,还是无事……
  当验到第四盘菜时,银针瞬间变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