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云霄行 / 六、两小无猜

六、两小无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次日,小宝一大早便来到李家,柳玉找出几本简单书籍,让云青先帮助小宝多识些字,待有了一些基础,再由柳玉一起教习。
  昨晚小宝走后,柳玉曾嘱咐云青,说是练武学医对小宝并没有太大用处,父亲隐居在此,从不显露武功,更多的是怕惹来事端,所以云青练功学医之事,便不要告诉小宝了,也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云青一一遵命。
  就这样,二小白天一起读书,晚上云青则打坐练功,研读医术。日子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天气渐渐冷了起来,二小换上棉衣,读书场地也从院子里转到云青房内。只是这近一个月的时间,云青不见潇雨,又思念父亲,偶尔便会发呆出神,小宝以为云青只是挂念潇雨,总在一旁嬉笑捉弄。
  一日午后,二小正在读书,忽听外面有人敲门,云青慌忙出去,却见张潇雨笑吟吟站在大门口,身披淡蓝色衫儿,脚穿新纳粗布鞋,云髻高扎,若飞若扬。一个多月不见,似乎又长高了些。
  云青大喜道:“潇儿姐,你回来了?”
  潇雨笑道:“嗯,昨晚才从姨母家回来,今天便来看看你和叔叔婶婶,云青,最近书读得怎样?”
  云青见潇雨一见面就问起读书的事儿,心想果然还是潇雨了解我,便觉十分舒坦。
  原来,潇雨爷爷虽以打渔为生,潇雨也常常跟爷爷在那池塘河流边奔走,性格却与村里的女孩儿大不相同。一般乡村里的女孩儿,大都喜欢做些针线活,潇雨却对读书更为痴迷。潇雨家与村里的私塾孟老先生沾亲带故,潇雨爷爷便时常送些新鲜的大鱼过去,那孟老先生便时常抽空教潇雨一些文字,哪知道潇雨天分极高,竟有过目不忘之能,不到半年,就将那《三字经》、《礼记》之类的书本念个滚瓜烂熟,令这老先生点头夸赞,常说这潇雨要是个男儿,不出几年,金榜题名绝不在话下,只可惜是个女娃。这潇雨也不介意,只一味读书,与云青相熟之后,又时常从云青家借些书来念,所以在读书方面,丝毫不比云青差。
  云青每次见到潇雨,潇雨总是先问又读了什么书,此次一月不见,潇雨仍是如此一问,心中颇觉好受,急忙答道:“自潇儿姐走后,才读完《春秋》、《北齐书》和曹子建的一些诗文辞赋,也没有深究细读”。
  张潇雨听了,呵呵对云青道:“云青,我这段时间在姨母家中,也一直在读书,正好,眼下秋色景色不错,咱们就以这秋色为题,各来一首绝句,如何?”,
  云青一听,暗想果然正题来了,便道:“潇儿姐又欺负我”。
  潇雨微嗔道:“欺负你,你不欺负潇儿就罢了,好了,我先来”,只见这潇雨略一沉吟,脆声道:
  “树树秋声水色寒,
  草木摇落袅袅烟。
  塘边杨柳疏新玉,
  芙蓉潜露亦苍然。”
  云青拍手叫好,道:“杨柳疏新玉,可是借萧悫《秋思》中的‘杨柳月中疏’之句而来”?
  “正是,好了,该你了”。
  云青见潇雨笑吟吟站在那儿,双目如水,面如皓月,越发觉得十分可亲,想了想,开口吟道:
  “长安城外李家村,
  叶落霜来秋已深。
  忽闻秋词秋色赋,
  蓝衫云髻是何人?”
  潇雨听了低头不语,半天含笑道:“好,遣词用句虽无典故可寻,倒也算是即情即景”。
  云青见潇雨不说话,还以为是潇雨觉得不好,直听到一个“好”字才放心,正想说什么,却听小宝声音从身后嘻哈传来:“好个云青,我说怎么半天不见进屋,原来却是潇儿姐来了,哈哈,蓝衫云髻是何人,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潇雨见小宝也在,一出来就没个正形,故作生气道:“好你个小宝,原来和云青在一起,明知姐姐我来了,却这半天才出来,难道姐姐平日里哪儿亏待了你?”
  小宝见潇雨故作生气,坏笑道:“潇儿姐可是冤枉我了,你这趟出门这么久,我刚才听到有人敲门,还以为是村中小玉呢,真没想到是潇儿姐”,又装出一脸赔礼模样,眼睛却滴溜溜地望着云青。
  云青听到小宝说“小玉”,正想这小玉是谁呢,却听潇雨道:“什么小玉,小宝你要是再敢瞎扯,小心你爹娘来买鱼,肯定就没有好的了”。
  小宝原想再把二人调戏一番,哪知潇雨心思敏捷,平日又对村中女孩儿尽皆熟识,哪里却又有叫小玉的?便知是小宝故意捉弄。
  小宝见被潇雨识破,也没了兴致,讪讪道:“呵呵,什么小玉,我说什么小玉了?潇儿姐你听错了”。
  潇雨见小宝耍赖,赶紧岔开话题:“好了,好了,就当我也没听到,云青,叔叔婶婶不在家中么?”
  云青这才明白原来是小宝又想捉弄自己,只是这次却不知怎么,心中十分受用。
  见潇雨问到父母,便道:“父亲去了长安,母亲在屋里呢”,一拍头,又道:“看我这脑袋,咱们在外面说了这么久,都站累了,也没有进屋,潇儿姐快跟我来”,
  转身正要回屋,小宝一旁挤眉弄眼道:“就是,都站累了,这个云青啊,潇儿姐还不快跟我来”。
  云青见小宝又怪腔怪掉,恨得牙齿直痒痒,暗骂看来那天嘴肿得还是不够高啊。
  三小进了屋,柳玉早听到潇雨来访,只是见三小在外面嬉闹,也不便出去。见潇雨进来行礼问好,忙上前握住潇雨小手,慈爱道:“潇儿,一月不见,个子也长高不少,是个大姑娘了”。
  潇雨俏脸微红,含羞道:“潇雨在姨母家帮忙做些活儿,昨天回到家中,今天才过来看望,叔叔婶婶一切都好罢”。
  柳玉听潇雨说到云青父亲,恍了下神,才道:“叔叔婶婶一切都好,近日婶婶拜托你爷爷往家里送来些大鱼,真是十分鲜美”。
  潇雨道:“昨天一回到家中,爷爷便告诉了潇儿,还说婶婶给的银子太多,要我谢谢叔叔婶婶呢”。
  柳玉微笑道:“好孩子,你爷爷都是捡最大最好的鱼送来,可是十分难得,婶婶还觉得啊,钱给的太少了”,说完顿了顿,似是想起什么,对潇雨道:“潇儿,婶婶一直都知道你尤其喜欢读书,虽然这李家村里没有什么女孩子读书,可婶婶觉得潇儿如此聪明,读些诗书大有益处。前些日子,深深已叫小宝来家中和云青一起学习,近日这俩孩子都进步不少,眼下就快要入冬,婶婶觉得潇儿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做,不如明日也来,和云青小宝一起念书可好?”
  潇雨这才知道,原来小宝和云青早已经一起读书,又听到柳玉让自己同云青小宝一起学习,一时间差点没有反应过来,心头既期盼又紧张,有如小鹿乱撞。
  古时候,女孩子读书的很少,都是那些大户人家小姐随性而为罢了,唐朝私塾虽多,民风也开放,但是女孩子仍不允许到塾中学习。这柳玉原本出身大富之家,年轻时不顾父母反对,随李天云到处行侠仗义,游戏人间,眼光自非寻常人可比,再加上对潇雨十分喜爱,心中早有此想法,只是先前若单单让潇雨和云青一起读书,难免引出乡亲们闲话,现在有小宝在,三人一起念书,便无须再担心。
  云青猛听母亲要潇雨也到家中,跟小宝三人一起读书,心中就像被大锤一阵乱砸,砰砰砰差点承受不住,望着潇雨,满脸都是希冀,小宝却只在一旁呵呵笑个不停。
  潇雨偷瞄一眼云青,见着家伙满脸期待挂在脸上,心中一松,对柳玉道:“潇雨多谢婶婶,潇儿十分愿意,婶婶在上,请受潇儿一拜!”,说罢便要行礼,却被柳玉托住,说从小便没有把潇雨当外人,这些俗礼就免了。柳玉又像那天对小宝一样,说这就把此事告诉潇雨爷爷,潇雨却说不用劳烦婶婶,自己回去告诉就行。
  云青心中有如一块大石落地,高兴时恨不得跳起来,把那屋顶戳破了,飞出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