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不再遗憾yf / 写作心得交流第二版上

写作心得交流第二版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写作心得交流第一版有1-6章,是在2019年春节附近写的系列。当时是居士为了降低作品阅读难度,以及干货交流而写。在3月份,我发现小伙伴们挺喜欢看这个心得交流,于是决定重写一下。新版一方面更加严肃和系统,对大家更有用,另一方面也是解读不再遗憾的一条主路。
  ---------
  1终极关怀
  艺术的灵魂和内核在于其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居士举一些个人认为的例子,《围城》核心关注的是个人与时代社会的矛盾,《西游记》核心关注的是理想主义与社会等级制度的矛盾,《边城》核心关注的是对故乡和爱情的怀念,《倚天屠龙记》核心关注的是爱情的选择和侠义的坚持,《红楼梦》核心关注的是对于妹妹的无尽的爱。
  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当然这也看大家的个人理解。
  但确确实实,任何人开始写作的时候,往往有其强烈的终极关怀。因为很简单,写作的物质回报极其低廉,而一个人长年码字,不计得失,不计投入,不计心血,大概率就是源于这种终极关怀。这种精神上的回报,堪比赐予一种特殊的生命,弥补作者或时代心中深深埋藏的遗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中国文学的魅力和美丽,就是这种超越时空限制的艺术与关怀传递的共鸣和感动。
  哈哈,比如居士,写书的初衷是妹妹的情怀已经无可救药。不再遗憾这四个字,是我对所有纯洁和美好的女性,以及围绕她们的凡人理想和幸福的一种祝愿。我无力在合个次元里去爱护和保护这些女子,所以想在这个世界里,爱护和保护她们。这就是《不再遗憾》初始的终极关怀。
  而随着故事世界的展开,自平衡,精细化,终极关怀扩散到了更多的精神层面。能看出多少,就是大家的事啦~
  附带一提,yf后缀很简单,书名被占了,那就加伊芙的缩写。
  终极关怀本身也是一种技巧,可以看第19章《前世》,会比较明显。让我们一起把宝贝宠上天!
  ---------
  2核心架构
  这个属于作家的秘密,能够简单浅显的交流,就是写作大纲。看过上节,大家应该已经知道核心架构的内核了。
  有了内核,再做架构其实并不难。
  首先是时序线,然后是叙事线,然后是地图线,人物线,物品线,势力线等等。
  单纯在技巧而言,艺术品的架构和做软件工程有点类似。是一个从核心需求(终极关怀),逐步完成对象制作,方法配置,场景构建,视图呈现,反复平衡的过程。本质上,这是一种符号变为虚拟世界的过程,区别在于艺术有其天然的个体性,时代性,以及神秘和共鸣。
  现在考验来了,这么复杂的架构,是自己做,还是做搬运工?
  如果只是想做商业化,流量化的东东,其实说实话,搞点套路最好。
  套路其实很好学,要义就是通过制造人物之间的矛盾,通过设立,发展,高潮,反转等等,以控制读者情绪和感受来进行艺术穿凿。你随便打开一部好莱坞的成功商业片,就是这些。
  照着套路写文,码字速度那是真的有保证,因为架构都在那,你只要抄人物,然后照着原作写就行了。这种抄法,厉害就在无论你作家怎么搞,大部分情况下人物总归是中心,抄了人物自然就抄了架构。轻小说抄袭尤其可怕,因为B站一打开,啥番都有,而原作者大部分在欧美日,抄隐蔽点大概率没事。
  还有种抄法,就是理解透了架构,然后先用原作开头,再接一段历史原型,最后再完成人物退场,通过人物的多次抄袭完成一段经典故事。
  各种抄法,居士都不再说了,怕得罪人,但其实鉴赏水平高的读者面前,什么都藏不住。。。
  比如说,你把黛玉的台词神态记好,真的到处都有影子哦。。。
  回归原题,居士选自己做。居士认为,创作类似恋爱,一辈子必须只要真挚的一次。另外,居士觉得,利用人类对人物感知敏感,制定人物矛盾为主的架构,从而量化和设计读者感知,是对读者最大的不尊重。什么时候开始,玩弄人物和读者成为艺术趋势了?资本控制的时候呗。
  文学,应该是终极关怀,是最温暖与真挚的对遗憾事物的挽回,像红楼梦一样。因为很多人真的只有文字可以安慰,每个时代都一样。一个年轻的读者,可能会因为套路设计的情节感动了,记忆了,掏钱了。但当他长大,当他成熟,当他变老,当他见识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会忘掉这些套路带来的短暂刺激。这还是好的,如果他在不恰当的时候,就此有了错误认识,耽误了人生,那么更糟糕。居士是佛教徒,认为如果写一部文字,对读者没有人生上的帮助,那么不写。
  那不怕苦不怕累,选了一个自己的架构,那么怎么去做好呢?
  很简单的一个捷径,叙事的时序,层次,主体,伏笔共同构成主架构,然后展开。不同的架构,设计区别其实就在这些地方。程序员能用最简单的法则编出虚拟世界,而虚空中最简单的物理法则能编出现实世界,艺术架构也不难真的。别人的架构居士不多提哈,但单线,双线,平推,倒叙,双层,翻转,同人,同事,反复,撕裂,啥都有,这真是艺术无穷魅力的体现。而《不再遗憾yf》用的技法,居士起名叫做“多线多层随机叙事”,简称随机叙事。
  这个架构也是摸索出来的。当时居士开始写《不再遗憾yf》,10多年没动过笔的,文才又不好,就迷茫的用了套路开头。觉得自己写的好水(前4章),在无暗之战用的分线嵌套结构(好难接)。直到《前世》《今生》出来,居士才觉悟到关怀才是核心,作品层次出来。而到了《菜里的秘密》出来以后,我学会了配人物诗,架构开始清晰展开。在《剑斗》出来,白娜逆袭,席卷全文,架构彻底展开。我终于可以掌握这种看似纷乱,但能最大程度展现历史本身的叙事结构。
  附带一提,这也是我理直气壮周更的一个理由!(= ̄ω ̄=老板!请不要走。。。给我一个机会)。
  ---------
  一辈子只写一本书的居士,游走了那么多货架,只选择了这个叙事风格,有什么特点吗?
  有的!充满了史诗的节奏感和随机的趣味!
  说真的,有时我觉得这本书不是我在写,而是这群妹纸在搞事情。
  很古怪的说法吧?你们可能不相信,但我再讲一些更奇葩古怪的事情。
  伊芙的名字,是偶然的,最开始写书时她只是一个妹妹的丫鬟,所以叫“衣服”嘛。当时居士要写龙傲天套路的,升级打怪起宝箱,一个地图100章!
  玲珑的出现,也是偶然的,伊芙设定变化后,身份地位决定了她不会直接出来。
  九微的出现,还是偶然的,她本来叫做零,定位是过场的配角。
  明日香的出现,又是偶然的,只是因为伊芙走过去,她来接待。
  艾斯黛拉的出现,一样是偶然的,只是当时她出手帮了白娜。
  白娜更是偶然,她在剑斗之前,甚至是配角,而之后女流氓完全逆袭。
  就连主角曹之路都是偶然的,如果我没看况露的平凡之路,没看电影《冈仁波齐》,可能《不再遗憾yf》这本书都不会有,伊芙她们的故事世界会在,但永远只在我的梦里。
  但这些偶然串联在一起,你感觉如何?
  别说读者了,作者都觉得新鲜。。。
  这是一本作者没有任何计划,人物没有任何命运,读者没有任何拘束的作品。
  有趣吧?
  嘿嘿,至于说历史节奏感。在剑斗之后,我用了1个月,才完成全书大修,将时间轴铺设到故事上下无数年和无数位面,从而获得一种我深深着迷的历史感。(当然为了降低你们的阅读难度,我做了标题的划分。)至于能看出多少,那就看个人感觉了,居士在整体上非常模糊。
  有小伙伴提问了,为么在细节要做的极致真实,而在整体要做的偶然推动呢,这不是和常理相反嘛?
  这涉及到居士的思想。都叫居士了,佛家观念还不明显么?
  一花一木一世界,一道一河一微尘。
  小的真实,大的空虚,本身就是绝妙的一种世界理解。
  ---------
  真正的世界,本来就是空虚,偶然,随机的。
  《不再遗憾yf》里,读者面对的是宏大的世界,但却没有完整定义,完整描述,完整的边界。而读者在观察手边的细节,观察妹纸和房间的时候,却得到了尽可能的精确和感知。这样的落差感就是真实感受,真正的尊重读者。
  你放下手机,电脑,对周围进行观察和思考。真实的世界,不就如此吗?
  那写出这样的叙事风格,需要什么呢?那就是架构的第三步,需要你能平衡和填充数千万字的信息资料。是的,就这么多。除了大量人物,情节的动态,还包含巨量的实写。而实写一段文字背后的信息沉淀绝对超出一笔带过的数百倍。这就是到处套路的原因,赚钱是要算成本的,为了赚钱写的书,搞那么复杂累不累啊?
  可是像这种看无数资料,写实写一段的事情,我几乎天天干。我知道,这本书别谈赚钱了,可能会拖累我的身体和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我愿意,我真爱,我无所谓。╮(╯_╰)╭
  ---------
  除了真爱,居士的随机叙事本身也依赖大量的实写,否则会非常苍白(其实就是放不下妹纸们,被逼的)。
  举个栗子。
  比如:这一日,玲珑来山庄后院见曹之路,他正端茶旁观九微练功。
  简单吧?轻松吧?但由于作品是大量“留白”给读者的。那么为了体现21-22章中的时间间隔,就需要一段实写来体现。
  来一段原文对比:
  一汪池水,一卷园林,凉凉夏风,悠悠锦鲤。
  一排莺莺燕燕的少女打破了寂静。她们穿着白色比甲,淡绿襦裙,上下连带绣着青竹疏疏,翩然而行时环佩叮叮当当。她们端着各色精致食盒,不知打趣谁的眉妆,带着清脆的欢声,款款从幽幽榕影下走过,一曲石桥蜿蜒,剪剪清风拂面。
  “好啦,快见公子了,切记端庄素雅!”这时一个清秀少女对着姐妹们道,这才止了她们妍妍的笑语。她少艾年华,鹅蛋小脸上浅笑盈盈,及腰青丝和拖曳裙角飘飘撒撒,皓腕纤指印着波光水影,汪汪清清。
  一众少女安静下来,这夏日荷塘又恢复了宁静。她们沿着青瓦白墙边环绕荷塘的长长木廊,在细碎树荫里经过几座亭台楼阁,明明暗暗起起落落,最终绕过一座瘦削的石山,才到的一座厅堂前,匾上二字正是“天元”。
  少女们依次将食盒和器具端入厅内,再依次安静退到偏厅,几个伺候丫鬟上前摆放餐桌,每一个碟盘碗筷摆放都有讲究。她们一样少艾年纪,容色俏丽,穿的却是粉色比甲,淡蓝襦裙,绣的是青叶白莲,手脚娴熟又细致无声。那领头的少女却款款转过一面红珊瑚大屏风,来到后间。
  后间房内布置的古朴大方,桌案床镜分立齐备,造型古香古色,而一排棂窗迎入山水光影,一派优雅闲暇。一面歇山,古树枝条卷上青瓦,三面环池,一汪白莲旋转秋冬春夏。
  少女提裙跨过木槛(jian),正面一片大气的玉台舒展到水面。一方笨重的石桌至于玉台东南,上面刻着个粗拙棋盘,凌乱的黑白石子落于模糊的经纬交错之上,一座青绿小鼎静置一边,香是没有的,只有意思。
  这玉桌边,一个黑衣公子正端着杯茶靠着,看一位绝色少女练功,正是曹之路与九微,而来人自然是玲珑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