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不再遗憾yf / 写作心得交流第二版中

写作心得交流第二版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3阅读感
  不同的艺术,对应着欣赏者不同的感官。最简单,泡面番就是指我们的泡面还没吃完,番结束了。而泡菜番就是指我们的泡菜做好了,番还没结束(n(*≧▽≦*)n,这种引战的段落,大家懂就好。。。)
  阅读感是居士写小说的核心。
  阅读感直白的说,就是读者阅读时的感觉。小说有天生的短板,就是没有节奏,旋律,色彩这些,只有单纯的符号。但也有天生的长处,就是默念时会带动大脑思考和代入作者的角度。
  记住,是作者的思维模式,情绪,表情,视角,带给小说读者不同的阅读感,而不是人物。居士一次举三个栗子!
  写长江,
  第一境,江在眼前,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第二境,江在天地之间,比如“星垂平野阔,月咏大江流”,“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三境,江在心里,比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没有好坏之分,但阅读起来,读者共鸣还原的,就是作者心中不同的江水。
  所以要有好的阅读感,只能是作者像导演一样,反复把章节,段落,句子,用词,一点点的精炼下去。琢磨的越精致讲究,给人感觉文笔越好。居士就是这样处理的,从场景,布置,镜头,分镜,事件,动作,神态,台词逐步入手,反反复复做到能做好的一切。虽然确实做的很累,但居士自己觉得对文笔提升很明显。毕竟,任何的成功,天赋只有10%,锤炼决定剩余一切。有的地方一闪而过,比如玲珑在第一章的动作,历经6个月20遍以上校订,终于是比较准确。比如说鹰眼的那只鹰,参阅了十万字资料。
  -------
  阅读感有捷径吗?
  还真有。。。首先可以谦和的以众家为师。不但是文学经典本身,还包括其余艺术,不但现在流行艺术里的各大家也要关注学习,活跃在各种二创和原创平台的年轻人也很值得学习。最简单的方式自然是泡B站了,非常多的原创和二创的天才在那里啦。歌手和舞者,美食,科技内容极为活泼自由。艺术经验真正的来源是你心中的欣赏,共鸣和思考。绝不是你的金钱,教育程度或者物质水平。《不再遗憾yf》很多艺术灵感来源于别的艺术品,但她是共鸣和传承,绝不是抄袭和盗版。切记,抄袭是搞艺术的绝症,它对不起读者。
  另一个捷径,就是信息控制。信息控制不是情绪控制,也不是逻辑扭曲,而是用最有价值和精炼的文字去给予读者信息。以居士做《玉剑小茶馆》公众号的经验来看。读者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投入阅读的时间普遍是短暂的,并且目的性一般很强。所以,信息的呈现一定要精炼,有价值,可用。小说特别如此,你别以为小说就是娱乐,发妹纸,打坏人,装逼,虐菜。。。(⊙o⊙)其实,偶尔也能启发读者对于现状的思考。。。
  最后说真的,中国艺术的核心技巧,一直摆在那里等你。
  -------
  那就是意境的控制。
  中文具备很强的图像性,而且中国文学的传统就是一种语言内在的意义与图像的统一美感。请参考唐诗与宋词。
  只要你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级别,你一定能逐步熟练的写出想要意境,然后你要做的就是连接这种意境。脱离了作品很难解释,我拿《不再遗憾》中第36章《听雪》讲解一下(我非常非常喜欢的听雪)。
  --------
  原文:“啪!”一座敞亮酒馆里,一声惊堂木,引得几十位豪客瞩目,一柄旧纸扇,遥指漫漫大江。
  解析:我们用一声,一座,一柄,虚写的一条江,镜头压住几十豪客,这种感觉很容易就起头。
  --------
  原文:却说开元定鼎4271年冬。天地比往年更冷,大雪漫漫,冰封千里。北朝已是国祚倾颓,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这日正午,有位满面冰渣衣襟破烂的男子,背着一把朴刀,抱着一个襁褓里的婴儿,下了渡船。
  解析:这一段意境,来源于神雕风陵渡,也来源于太祖的诗词,顺带连接历史,借说书人讲出来有感觉。
  --------
  原文:那扇子骨架不用竹,木,黝黑似是凡铁。扇面不用丝绸,名纸,只用火热烙头烫出镂空雨夜。无画无言,只在中间粗略的拉烫出一棵孤松。有钱公子哥都追求玉树临风,他却偏爱孤松冷雨。半扎的长发,黑发如夜,白袍如雪,全然一位雅致俊逸的君子风范。
  解析:我们从京剧里学会了照面,而且在细节上讲究以物喻人。这位公子和女仆,提供一个本章视角。
  --------
  原文:白衣公子似乎望着江,但目光一直不离这酒馆,三人之外,酒馆俱是四方之客。有北行贩粮米的商队,一袋袋的低阶空间袋堆积在几辆马车上,护卫看守着,主人进来品酒。有南来逃避兵灾的,家眷在外,家主在此打探消息。还有倒卖渡票的,推售兵器与元石的,几人一桌在那交头接耳。另有皮肉店的皮条,远途的书生,赴会的强者,会友的豪强,形形色色,融洽自在的各处吃喝。
  解析:借着这位公子的目光,勾连内外,延续南北,然后再连青衣的故事。
  --------
  原文:傲然渡周边上百里杂乱分布着千余家的酒馆,茶楼,商铺,粮店,皮肉店等等。但百年来江湖辗轧中屹立不倒的,却只有这“青衣楼”。楼主豪迈。只说这居所,一块陡峭岩峰砸在江边,顶峰斩断,挥手刻出的石梯扶摇而上。过了9层楼高的梯子,百多米长宽的石台光滑平整,上面就独立着这座青衣楼。它外表不大修缮,却盖了高达9层,没有修满10层据说是楼主青衣向对岸天妖林海表示谦恭。而这青衣更是来历不凡,常在双月圆满时,于楼顶吐纳江面冰寒元力,声势惊动两岸千里。
  解析:青衣的住所,历史,不凡之处点上,丰富了外场,然后有伏笔,接着继续为听雪铺垫。
  --------
  原文:说起酒,入口爽烈,空碗浓香,南北豪客赠名“白头干”,更有一段掌故。
  解析:白头干来自于中国的酒文化,掌故引来的一文套一文,自然增加深度。
  原文:百年前青衣云游来此,生了定居之念,便收拢孤苦女妖伺候起居,顺手将一些逃避战乱的人类平民,收容在这大片河滩居住。她每年只收一担谷物,平民感恩,便只选最优质的粮食孝敬。可她手下多已经4阶,不沾烟火之食,哪里吃的掉?于是便有客人说,何不拿来酿酒卖点钱?女妖们不会,平民们中便有热心的汉子过来帮忙。
  酿制这酒看似简单。五谷杂粮粗略配好,带油拿去喂马,不带油的混起来粉碎干净。汉子们赤膊干起活,拌水,蒸干,扛到楼边一个土胚砖房里发酵。但无论他们怎么教,女妖们的鼻子和舌头似乎就是配不好酒。就这样教啊教啊,教呀教呀,教出了孩子。青衣视而不见。直到年年月月,孩子们离家了,汉子们渐渐没了,女妖们终于学会配这“白头干”。
  这酒烈啊,喝了流泪。
  解析:这段写的作者流泪。最后八字,自然而然,出了内环,回到酒馆。
  --------
  原文:“原来是他!”“剑魔宫,钟神秀,这一代首座!”“名不虚传也!”“他下了紫金山,是来帮剑魔宫守住郡守之位的吧?”“可不是,只是他不在郡城,怎么来了青衣楼?”“咳咳,你让那酒呆子告诉你。。。”“何必扭捏?他想必跟我们一样,必是来看听雪的,哈哈哈!”“就是,想看她就说出来呗!”“立秋龙行节,上游云梦大泽龙起云动,千里云锁大江,会有神兽给她送茶,人尽皆知。”“是啊,今日青衣楼乃至傲然渡人满为患,可不就为此事。”“兄台,我道中人也!”“青衣每年必见她,在此楼观赏双美正好!”“江山双美,得一可得南国江山,可得了,又要什么江山!”“兄台,我道中人也~”“年年到此赴此雅事,却都能看到你们这些酒呆子。”“你说了半段书,骗了钱就买酒也不燥!”“莫要理他,快找双美远观!”
  解析:我常年驻扎B站,习惯了弹幕,所以有不少这样的弹幕表达。信息量刷的自然,这时候逐步引出听雪。笔是会带你走的,我其实就是写下心中所看,没有主观去设计,所以自然美就会出来。回头再看,自己很喜欢这样的动静纷呈的节奏。
  -------
  原文:这时江面铺开了云雾,无垠水面骤然白茫一片。渡头的一座小庙,敲下金钟六响,远远传遍四方。那云山越发厚了起来,镇子像走进了雾里,也不知仰望的人们,看到心中的龙没有。倒是几艘客船刚好泊上岸,烟雨蒙蒙洒洒,一排男女老幼,俱是斗笠蓑衣,下的船来。
  解析:这是中国画里常见的意境。渡口画和渡口诗大家喜欢可以去看。在这样的山水里,写一些不同的女子,然后回到主视角处。
  -------
  原文:当然最多的还是普通女子,或为伴友,或为游玩,或为茶会,撑起五颜六色的雨伞,穿着七彩缤纷的衣裳,点缀着人间。总之各有各的缘法,各有各的活法。“听雪在哪里啊?”花紫紫看青衣楼自诩酒呆子的那些人都痴痴呆呆的,便着急找钟神秀问。“在那呢,应该是拿了玄武的茶。果然是江山双美,名不虚传。”钟神秀淡淡的看着,不觉又端起了一碗酒。
  解析:虚写,实写,套写,分写等等,笔由心动,文从自然,这时一直有暗写的公子一句疑问引出听雪。全章处处在接她,已经临近结尾,时机成熟。我们用一个虚实交错的远镜,才配的上听雪。
  -------
  原文:远处似又不远,雨下似又未下,陌上花开,江边不知何时缓缓归来两个少女。一道倩影身着青衣,撑着把油纸伞,漫漫的白雾托着伞沿,就像飘下天边。伞下,还有位穿着素白襦裙的少女,细细的雨丝摇过裙角,就像飘进眼帘。青衣似乎在拿手比划着什么,浮现笑意天真。而那素衣少女偏偏头,露出鬓上野花新鲜。她就是听雪,清秀白皙的小脸淡淡一笑,唇角一个小酒窝。静的动人,听的怡然。
  原文:“她其实听不到声音,也说不清话,因此襁褓中就给父母抛弃。给佣人捡回江南府中之前,她就落在这陌上花开。听说一句您好,我是听雪,她学了六年。而在江南府,粗鄙重活,她又做了十年。她是贫苦人,不忘贫苦人,不改贫苦人。后来二小姐上京,她步步执掌江南阀,管束豪强,立法治郡,惠及民间,自己却还是清苦简朴的听雪。所以,你们跟她说话,要慢点,最好比划一下手势。她的眼睛很美,黑色眸子看着你,你会觉得很安宁。而如果有丝雨或细雪,慢慢落下,说明她听到了。”那个说书人已经喝成酒呆子,似醉似醒的自言自语,沙哑声音越来越低,衣襟湿透了。
  原文:
  说起故事时候,鬓角已经白了
  想起听雪时候,白头一口喝干
  解析:没有刻意设计,没有计划和设定,这章之前,没想过听雪是什么样子。文由心生,笔走自然。在一连串的境转换中,善良和美丽的听雪就这样走来,我当时是满心震撼的。这也是非常少见的,几乎没有改动的一章。这章非常关键的决定了我的艺术风格和追求。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这种自然,灵动,优美的阅读感。
  阅读感的控制更多的是依靠写作的“手感”,确实难以尽述,可能各人也有各人的方法吧。
  谢谢各位的阅读。
  本文剩余的两篇,在居士的微信公众号《玉剑小茶馆》~~~有兴趣可以关注兼阅读,没兴趣也不影响本教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