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这就是我李白 / 第十九章 哀莫大于心死

第十九章 哀莫大于心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至亲人的生离李白经受过,但死别是第一次。两世为人的第一次。
  没什么别的,就是分外的思念和想哭。
  之前李白为母亲算了一卦,大凶之相……
  李白酒壶掉在地上,从靠着的墙瘫坐在地上,热泪洒在雪地上,融化出一个个小洞。李白擦擦眼泪,走了进去,看见父亲抱住母亲,母亲挂着笑,像是睡着了。
  李客头发被雪花染白,流着泪对李白沙哑地说:“你母亲她走了。”
  “母亲……”李白看着睡着一般的母亲,眼泪还是止不住的流下来。这一世的母亲,有着自己的才情和美丽,她虽然是胡人,却比汉人女子更加温柔。想想小时候自己一惹祸母亲就护着自己的样子,李白泪如泉涌。
  而这个人再也不会在你惹祸的时候帮你了……
  看着父亲丢了魂的样子,李白流着泪,“父亲,保重身体。”
  李客似乎听不到,像是自言自语:“你母亲早就跟我说过,她想葬在家乡,白,我们回去吧。”
  李白看着李客像是小孩子一样,“好。”他答应。
  这一年,家家户户都团圆地在一起过年的时候,李白一家在赶赴塞外的路上奔波,听着一处处的爆竿声①。
  两人全然没有过年的喜悦,只顾着赶路,终于出了玉门关,来到大漠。
  父子两人不敢太过深入大漠,将月娃埋葬在塞外一处湖泊旁,湖泊平静如同镜面,倒映着月亮。“这是落月泊啊!”李客流着泪说。“白,等我死了也把我葬在这里。”
  “父亲,注意身体!我不想再经历亡亲之痛了。”李白悲痛道。
  “我知道,白。”李客道,“我们不回任城了,我们回绵州。”
  来时他已修辞官书一封,不打算再回去做官了。
  李客变得很平静,而李白则十分恐惧这种平静,他总感觉父亲的心已经死了。
  “走吧,”李客留恋地看了一眼月娃的坟墓。
  两人回到绵州,李府已然废弃了,李白却似乎永远看不透父亲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父亲找回原来的仆人,将李府打扫得干净如初。李客四处奔走,竟然筹得巨款,重新启动李家原来的生意。但李白仍然感觉不到父亲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有任何的热情,李客如同一个机器一样,做着这些事,不知道休息。
  年后,李天南和李贾也回到了绵州,却是让冯家挤兑回来的。冯家一听说李客已经不再是任城尉,想尽一切办法打击李天南的酒馆生意,恰巧李客修书一封给李天南,请他回来帮忙,李天南于是出让了酒馆,又回到绵州。
  李天南回来以后,李客更加忙碌,整日不在家中,游商于剑阁,梓州,成都,沿长江东行江夏,江陵,扬州城。
  李白想要跟随父亲游商,李客却不同意,只让他在家中好好读书。李白也不明白,为何父亲还让他读书。还请大明寺的一位高僧,名为圆未,教给李白一些佛经典籍,让李白不时前往此处修行。
  李白没办法,只得常去大明寺,闲时在家里根据老道留得小册子练习剑术,卜算之术,和册子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同时读了些老庄的典籍,两世的我仍然喜欢老庄那种逍遥的处世态度,要不然在现代时总是缠着爷爷学周易,南华经什么的。
  李白这日在院子柳树下读着书,李天南走进来,看李白在树底下读书,清风拂柳,李白衣角则随风飘动。
  “白,读书呢?”
  “嗯,大伯。”李白站起身。
  “坐,”李天南坐下,“白,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本想凭借我还算有一点诗名,靠着写诗卖卖才情,四处出游天下,但父亲现在这样,我不放心,在家帮着父亲打理一下家族产业,可父亲又不让我跟着他游商。”
  “你父亲这样,我也从未见过,”李客道,“当年家族遭逢大变,你父亲带着我们一脉迁到碎叶,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之苦,他都坚持下来,建立起李家最初的产业,现在,我竟然又看到他当年的影子,不过却是两种态度了。”
  “当年家中发生了什么?”
  “你父亲没告诉你,我也不能对你多说什么。你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李天南郑重地道,“你可曾将你的打算和你父亲谈过?”
  “谈过,”李白有些黯然,“以前我想能进入仕途,造福一方,但不能参加科举,后来我想通了,造福一方并不代表非要做官,还可以做其他事来帮助别人。”
  “嗯,”李天南点点头,“既然你和你父亲谈过了,那你就坚持自己的目标吧,我们李家本就有着济世救民的祖训。”
  李天南再三嘱咐:“白,你一定要好好陪你父亲,想当年你父亲和你母亲在一起,经受了不少磨难。你母亲去世,你父亲怕是接受不了打击,但他强撑着,还更加拼命,我担心他会累出毛病。白,照顾好你父亲。”
  李白重重地点点头。
  李天南叹着气走了,忧心忡忡。“哀莫大于心死啊!”
  李白凛然。的确父亲的样子就是心死的样子。不能让父亲这样下去了,等父亲回来一定要好好谈谈。
  李客此时正在回家的途中,刚转运了一批货物,在江陵,扬州等地的几个商铺都已经初步建立,李客坐在马车上,他咳嗽几声,白,为父一定要在剩下的时日为你打点好一切。
  马车突然停了下来,李客问:“怎么回事?”
  马夫道:“老爷,有一个人站在前面挡住了去路。”李客撩开车帘,路中站着一人。此人长髯飘飘,头发束着飘带,仙风道骨。
  “客兄,还记得我吗?”
  李客死灰的双眼重新亮了起来,开怀大笑,下了马车,“原来是太宾,许久不见!”
  这人名叫赵蕤,博览经书,通晓纵横,好帝王之术,也是蜀中有名的人物,最妙的是他们夫妇两人辞官不应,隐居山中。他和李客年轻时相识于塞外,如今多年未见,李客不曾想在这遇到了他。
  “你怎么会在这儿?”李客问。
  赵蕤笑道:“我昨天夜观天象,发现今日有熟人相遇,果不其然。”
  李客摇头笑道,“你还是老样子。”
  “走走,去我家一叙。”赵蕤邀请道。
  “这明月峡便是你隐居之地?”
  “不错。”
  两人来到一处小院,院子被篱笆围着,处于山中,清净无比,不时还有鸟鸣声传来。
  “你请的客人来了?”一位妇人穿着寻常人家的襦服,梳着云髻,从院中走出来。
  深山传来一群飞鸟从茂林中窜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