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建文野望 / 十二章 军营奇遇

十二章 军营奇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明初的军户制度,带来一个士兵终身制的问题。与后世的募兵制不同,军户一经编制,服役到死,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京畿部队,在洪武初年,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士兵,但如今已经是洪武三十一年,这些士兵如今都已进入暮年,以明朝的卫生状况和医疗条件,这些五六十岁的老年士兵不仅战斗力低下,有些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朱允炆稍加巡视,就发现那些明晃晃的盔甲之下,都是一些年迈的面孔。
  “齐泰,这京畿卫戍,平均年龄是多少?”
  “回陛下,京城卫平均年龄三十五岁,都是能征善战之兵……”齐泰顺口答到,为了糊弄朝堂,也为了震慑四藩,齐泰对兵部以外的各路人士,一向都是这番说辞。不过眼前这些老弱残兵,已经明明被天子看在眼中,眼见天子神色不对,又改口道:“臣万死,京城卫戍平均已逾四十……”
  “四十?”朱允炆仍是不信。
  “实实在在是四十七岁,兵部有各军档案黄册,陛下可命人查实。再多一岁,臣不是人。”
  面对这种现状,朱允炆只能无奈的叹气,少顷,又道“你带朕到军营里去看看。”
  皇帝要突击检查军营,这也大出齐泰的意料之外。然而此刻的齐泰,既有欺瞒天子部队年龄的罪行在先,更不敢稍有阻拦,像个霜打的茄子一样低着头引着朱允炆来到军营中。
  一入军营,朱允炆就闻到刺鼻的味道。这种味道朱允炆十分熟悉,在前世一些较为落后的公厕中,就充斥着这种排泄物发酵的臭味。自穿越到朱允炆身上以来,日日居住在皇宫大内,便溺都由太监妥善处理,已经许久没有闻过这样大的臭气,不由得皱起眉头。
  不过,朱允炆的随从侍卫们,倒是对这种味道习以为常。实际上,除了皇宫大内和真正的豪门望族之外,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还都没有任何卫生和环保意识。即使是应天府大街上,也不过是在街边凿出几道露天的排水渠,百姓的各种生活废水、虎子尿桶,尽皆倒入渠内,顺流向护城河中。是以天子或者较为重要的人物出门,都需要预先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而今朱允炆巡视军营,也是突发奇想,哪里来得及预作处理,因此营中臭气熏天,倒也不是齐泰的过失。
  “军中向来是如此恶臭?”朱允炆问道。
  “微臣万死,军士训练劳累,不修边幅,微臣马上下令整顿。”齐泰的自称已经从“臣”改成了“微臣”。
  “军中人口密集,这样污浊,若是疫病滋生,恐怕会大乱。”朱允炆道:“今后军中便溺,不要积留,要运得勤些。”
  “微臣谨遵圣喻。”
  虽然军队仍然在大教场集结还未散去,但军营并不是空无一人。军制每千户都配有医官、火绳匠、马夫等配属支援人员,这些人虽然具有军籍,在作战时也随军活动,但并没有资格参加演武、点兵等仪式性场合,今日天子巡阅,更是没有他们的份。
  朱允炆随意靠近一座营房,就闻到屋内传出浓烈的烟草味道。
  “这军中竟有人抽烟?”朱允炆又皱了皱眉,抬腿走入房中。与想象中烟枪围坐的场景不同,只见屋内一个长须老汉蹲在地下,摆弄着一团火堆。火势不旺,只冒出浓烟。一旁的土炕上,躺着另一位短须老汉。
  “你叫什么名字,在军中任什么职务?”朱允炆问道。
  那长须老汉一抬头,见到一个少年将军一身亮银盔甲,一时有些害怕,道“回……回大老爷,小人李四五,是……是本军医官。”
  “甚么大老爷,这是皇帝陛下!快行礼。”身后的齐泰赶紧纠正。
  “皇……皇……皇帝爷爷!”李四五吓得呆了,不住磕头。
  “行了行了,不用多礼了。你说说,你在这屋内干甚么?”朱允炆问道。
  “回皇帝爷爷的话,他染了瘴气,已昏迷两天了。小人正在点火,设法驱除他体内瘴气。”李四五指指床上躺着的那位短须老汉。
  “烧烟叶能驱瘴气,这法子谁教给你的?”面对这种明显是怪力乱神的土办法,朱允炆有些哭笑不得。
  “回皇帝爷爷的话,是上任医官临走时教……教给小人的。他嘱咐小人,军中生了瘴气,此法最……最灵。”
  “你在此任医官,多少年了?”朱允炆问道。
  “回皇帝爷爷的话,小人在此二十……二十四年。”
  “那我问你,若是有人高烧不退,你怎么医治?”
  “回皇帝爷爷的话,高烧不退,点火烧……烧烟叶子,最……最灵。”
  “怎么又是烧烟叶?那若是头痛不止呢?”
  “回皇帝爷爷的话,头痛是染了瘴气,烧……”
  “又是烧烟叶子?”朱允炆有些恼怒,又耐着性子问道:“百会穴是在什么地方?”
  “回皇帝爷爷的话,百……百甚么的,小人没听过,小人自十五岁入军中,再没有去过别的地方,皇帝爷爷说的地方,小人着实不知。”
  朱允炆当然不能指望这个遇到疾病只会焚烧烟叶的老汉能懂得甚么西医理论,但即使是最粗浅的中医穴位,这老汉也是全然没有听说过,不能不让朱允炆有些惊讶。
  “你在何处学医?师从甚么人?”
  “回皇帝爷爷的话,小人不曾学过,也没有什么师从。”
  “既然没有学过医术,如何能在军中为医官?”
  “回皇帝爷爷的话,小人自幼跛脚,十五岁来军中时,那大老爷说了,说小人上阵跑不快,要害同袍性命,只合在后军中做个医官。打发小人来这。”
  朱允炆扭头对齐泰问道:“军中的医官,都是不宜上阵打仗的军户?一点医理都不明?”
  身后的齐泰早已是冷汗入柱,见天子问话,硬着头皮答到:“回陛下,军中苦重,是以没有郎中愿意来军中充任医官,微臣无奈,只好……”
  “混账,这样草菅人命的医官还不如没有。”朱允炆大怒。
  “陛下教训得是。微臣万死。”齐泰扑通跪倒。
  在这间营房中,朱允炆对这个时代军队的医疗水平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京城太平三十一年,京师卫戍也就闲置了三十一年,三十一年的骄纵,当然足够把一支军队从横行天下,一统乾坤的虎狼之师,变成如今这样一支老弱满营、疲弱不堪的废物部队。
  前世的靖难之役,这重兵拱卫的应天府,何以不作任何抵抗,人人只想开门投降,这其中的原因,今天的朱允炆总算明白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