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建文野望 / 十三章 宫中召对

十三章 宫中召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允炆校阅三军的第二天,就有太监通传,兵部尚书齐泰请求觐见。
  “这齐泰,朕昨日才训斥了他一番,怎么又来?”朱允炆还没有从视察军队带给他的震撼与气愤中解脱出来,心底不快:“既然来了,就叫进来吧。”
  “吾皇啊……”齐泰是跪着挪进来的,脸上还挂着不知是鼻涕还是眼泪的东西:“微臣齐泰有负天恩,治军无状,微臣万死!……”
  “齐……齐卿请起,不必过于自责。”朱允炆见齐泰这般模样,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微臣伏乞陛下垂鉴,如今京城军士老迈,微臣实在也没有法子。臣私想京畿若有流寇作乱,不过啸聚百人、千人。军士虽战力不行,然则二十万卫队,便是一人啐一口唾沫,淹也教贼人淹死了。”
  校阅三军之时,人多眼杂。这些言辞齐泰是万万不敢当众说出的。如今来到内廷,齐泰有两个目的。一是向皇帝诉苦,让皇帝理解自己的难处,籍以减轻处罚;二也是为君宽解,军队虽然并不如皇帝想象的那么兵精马壮,然而在齐泰看来,保卫京师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齐泰这话,倒让朱允炆想起了后世一位败军之将的抱怨。朱允炆道:“卿岂不闻兵败如山倒的道理?若是二十万头猪,贼人可能三天也抓不完。但二十万老弱残军,如遇强敌,一击即溃,且不论有多少乞降,就但是军心散乱一项,若是溃军营啸,杀官逃命,不知就要引起多大的乱子。”
  “陛……陛下教训的是。方今军户俱是先皇一统天下时所定,年纪老迈,实在是……是必然之数。”眼见皇帝并不认可军队的战斗力,齐泰又诉苦起来。
  制度的弊病,当然不能算是官员的责任。朱允炆有火,一时也不好向齐泰发作。顿了一顿,又道:“那么依卿看来,这军中医官多不称职,齐卿也是不得已的,没有半分责任?
  “臣万死回禀陛下,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乐业,军中实在劳累苦重。郎中、马夫、工匠之流,只贪一己私利,实无几人愿投效军中,报答国家。这些宵小携技自重,着实可恶。”
  “业者贪利,若是军中给足了银两,岂有不愿投效军中的道理?”
  齐泰闻听此言,泪眼中突然泛起一阵亮光:“陛……陛下愿意增拨军费,微臣替军中二十万儿郎叩谢陛下天恩。”
  “齐……朕何时说过增拨军费?”朱允炆怒道:“好你个齐泰,你来找朕哭穷来了是不是?”
  “微臣不敢,微臣不敢。”齐泰见天子动了真怒,哪敢再多说一句,只是不住叩头。
  军费用度,朱允炆早就了解过。如今二十万大军除去军屯自给的部分,每年还需要从国库中拨粮一百万石,拨银五十万两。兵部每年上报军服、营房、武器折损,还需要工部、户部再调拨铜铁、木料、布匹,派遣工匠,出工出料,更是无从记数。
  朱允炆沉吟良久,对太监道:“叫黄子澄来宫中,朕有事商议。”
  黄子澄的宅邸虽然离皇宫不远,但太监传召,这一来一回,也耗费时间,加之入见天子,礼仪有度,梳头更衣,不在话下。到黄子澄来到宫中,已经过了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中,朱允炆的气也消了大半,叹息道“齐卿平身罢,军中涣散,不全是卿之过。”
  陛下巡阅三军,黄子澄是文臣,并没有随皇伴驾。但天子在营中大发雷霆之怒,早传遍应天官场,黄子澄也有所耳闻。此刻来到殿内,见齐泰侍立阶下,双眼红肿,面带愧色,对于发生了甚么事,也猜到七八分。当下说道:“陛下,京营军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齐卿、黄先生,二位一向是朕倚重的肱骨大臣,京军涣散,是多年积弱,朕知道齐卿也有难处。”顿了一顿,朱允炆又道:“二十万大军日日要吃饭、要操练。齐卿之劳,已属不易。”
  “陛下垂鉴,体恤臣下。臣齐泰不敢不对陛下实言。军屯操劳。如今卫队十日一练、三十日一操。臣……”
  “十……十日一练,打得甚么仗,你……”朱允炆怒气刚平,又待发作,终于还是强行忍住,续道:“朕有意裁撤京军,不知二位卿家以为如何?”
  齐泰闻言,大为震动,面若土色,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听黄子澄道:“回陛下,臣以为裁撤京军,首先不可,其次不行。”
  “所谓不可,理由有三。其一京中无军,若是京畿生变,陛下一时无可用之军,从地方调兵,耗费时日,恐怕不及;其二地方兵马,若闻京中无军,恐怕各自拥兵自重,以致不听天子令,割据一方;其三者藩王势大,若京中无有能战之力,恐怕生变。
  见皇帝没有说话,黄子澄又续道:
  “所谓不行,理由也有三。一则兵士遣散,乍失了糊口的营生,恐怕为祸地方,甚至落草为寇,为乱不小;二则刁民眼见兵士尽皆遣散,恐怕大胆起来,没有京营镇守,应天府衙恐怕难以管理。三则……
  黄子澄顿了一顿,压低了声音道“三则京内外大臣,尤以工部、户部,每岁参与兵部工程,当中有污秽肮脏之处,臣不敢妄言,但臣闻国库所拨兵部之银粮,漂没竟达两成。国库距京营不过百里,这漂没银粮,臣实不知去了哪里。但若陛下降旨裁撤京军,臣恐怕朝臣必然群起反对。”
  对大臣的腐败、结党,朱允炆从司文山案中已经可见一斑。朱允炆认为治军的是自己的近臣齐泰,应当不至于和其他朝臣那样同流合污。但听黄子澄所言,恐怕这军队也不是干净的地方。
  齐泰闻言,又赶紧叩头:“陛下明鉴,户部、工部所拨银粮,向来不足。至于漂没银两到了哪里,微臣是断然不知的。”
  黄子澄也道:“齐大人一心为忠。此等事情,微臣敢担保齐大人是万万不会参与的。然而兵部不是齐大人一个人的,这左右郎官、员外、主事,人心实在难测。”
  “微臣用人不察,以致祸端,微臣万死。”齐泰已是面如死灰。
  “唉!罢了,兵部属员皆是吏部保荐征调,吏部既然烂了,这大明官场,已不知烂了多少,卿岂能独立。”朱允炆不愿再追究齐泰的罪行,毕竟齐泰已经是大明朝如今少有的清正了。又对黄子澄问道:“依卿所言,这京军是万万裁撤不得了?”
  “回陛下,裁撤京军恐致大患。不过,微臣倒有另一个建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