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煌煌贵胄 / 第二章 当今局势

第二章 当今局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掌柜看了一眼,又忍不住看了第二眼,第三眼······
  他实在难以想象公子这四年受了怎样的苦,从前连行军打仗都会注意形象的公子,如今简直比要饭的都不如,如果不是那块玉珏,不是相貌变化不大,他都不敢相信眼前之人是当年威风凛凛的太子殿下。
  这位像似要饭似得的年轻公子就是消失了四年的太子殿下,杨秀,字芥之,而掌柜,自然亦非寻常人。
  二十年前,北方大元攻至大陈腹地,掳走当时的惠帝,占据帝都,大陈皇室成员在将领的保护下,只得无奈南下,当年在京城名声在外的楚王杨宽被拥立为帝。
  要说咱们这位皇帝陛下,早年名声委实有些不堪,若当时杨秀尚有其他嫡亲皇叔,皇位也轮不到当今的明帝。
  所以显而易见,咱们这位明帝陛下最初掌管朝政那几年是个什么光景,整日吃喝玩乐,根本无心于朝政。
  导致杨宽开始转变,是在成义三年。
  军中将领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叛乱,他带着宫中后妃往北逃,找寻当时抗击北方大元皇朝的军中将领,却不想弄丢了当时尚未被册立为太子杨秀。
  不知是因为何种原因,杨秀被叛军拥立为帝,直到两年后,杨宽才在征战各地将领的拥护下回归了当今的帝都临安,平了叛乱,册立了杨秀为太子。
  尽管只是两年的时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仅仅只是四岁大的孩子,居然在两年内掌控了朝政,让百姓安居乐业,令叛军心悦诚服。
  可想而知,当时对杨宽的冲击到底有多大,但真正令杨宽发生转变的,在改元光义后的第二年。
  大元皇朝领兵渡过陈江,直逼南方皇朝,当时受到儿子影响的杨宽竟亲自领军出征,最后虽然击退大元皇朝,但他也负伤而归,早年因修炼皇室武学所积攒一切功力化为乌有,更是伤了肾脏,肾经。
  若非一直在外云游的太上皇归来,或许连命都没了。
  那次亲征,让他感悟良多,从此之后,归心于朝政,至于归心于朝政之后的效果如何,只看他的封号便知道。
  明帝。
  这不是朝堂文武大臣们商议的,而是来自于大陈百姓的称赞。
  很显然,这位掌柜就是当年叛乱的将军之一,李钧甫。
  虽然当初有杨秀为叛军求情,但是叛乱又岂有不处置之理?所以当时父子二人便商议了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叛军士卒既往不咎,用鱼目混珠的办法,将七位领军将领处斩于闹市。实际上,不过是用了易容的办法,用俘虏代替了几人受死。
  几人,干脆也就成了杨秀的家臣。
  “看够了吗?”杨秀笑道。
  李钧甫笑说着看够了,看够了,然后问道:“公子,是否沐浴更衣?”
  “不急。”杨秀摇摇头,问道:“这些年一直在海外孤岛,毫无音讯,父皇他老人家和欢乐公主还好吧?朝中局势如何?”
  李钧甫半跪行礼。
  “跟我快二十年了,连我的习惯也忘了?现在既非军中亦非朝堂,跪什么跪,起来。”
  李钧甫笑着站起身道:“启禀殿下,陛下与欢乐公主如今安好,可自从殿下被太上皇带着外出求医后,陛下便无心与朝政,如今朝政成三足鼎立之势。”
  杨秀哦了一声,面带微笑,颇有兴致:“三足鼎立,有意思,有意思,怎么个三足鼎立法?”
  “在京城,坊间有句传言,陌上如玉,公子成三。”
  李钧甫解释道:“陌上如玉:指如玉公主。公子成三:则是指景王、晋王、燕王。”
  “燕王?”杨秀愣了一下,在他的记忆里,没有受封燕王的。
  “燕王便是四年前的四皇子。”
  杨秀点点头,没说话。
  李钧甫继续解释道:“景王如今掌管吏部与刑部,晋王掌管户部与工部,如玉公主掌管礼部与兵部,其中又以如玉公主与燕王势力最大。”
  燕王和如玉公主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所以李钧甫把两人算作了同一股势力。
  杨秀有些疑惑道:“晋王与景王名声在外,孤倒是能理解,燕王如今也能与两人并称三公子了?”
  在他尚在京城时,晋王和晋王的声望就不差,只不过他这位太子殿下声望太大太重,压得两王喘不过气来,所以两王声名不显。
  但是,燕王的名声甚至不及女子的如玉公主,没想到仅仅四年的时间,都能与晋王、景王抗衡了?!
  “四年前,殿下被北元国师所伤,性命垂危,太上皇带您外出求医,北方无人坐镇,燕王主动请缨去北方,受封燕王。”
  李钧甫叹了口气:“虽说北方有号称中兴四将中的三人镇守,但燕王主动请缨,又加上晋王与景王共同上奏折,陛下只得应承下来,燕王此举大得人心。”
  杨秀笑道:“所以景王和晋王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原本想着利用北元除掉燕王,没想到倒是让燕王和如玉得了个大便宜?!”
  “殿下奢睿。”
  “少拍马屁。”杨秀没好气道。
  李钧甫笑了笑,殿下还是那个殿下,虽然气质大有改变,但性格还是没变。
  他笑道:“原本,景王与晋王打算用需要镇压南方小国的名义上奏陛下,抽调回张岳两位将军,不曾想南方诸国由韩大将军一人压下了,所以燕王有三位将军相助,几乎无败绩,名望直逼景王与晋王。”
  因为开辟海上商路,又因杨秀收复燕云十六州受伤,最近四年大陈皇朝的重心就在了南方海上诸国。
  毕竟从海上南下、西下的商路上的都是些小国,比起当年差点将大陈覆灭的北元,自然是固守北方而南下更适合大陈皇朝。
  “朝中枢密院与中书,如今如何?”
  “启禀殿下,自从殿下伤重后,北元攻伐不断,枢密院如今名不副实,至于中书,依旧由秦相与王太傅坐镇。”
  “老师如今已有八十,秦相爷也有六十了吧?”
  李钧甫点点头:“正是,不过······”
  李钧甫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不过,今年年初陛下连发十道金牌,召回燕王等人,四人联名上书,以战事紧急违命不从,最近秦相亲自带着第十一道金牌,亲自去了北方。”
  “为何召回北方将士?”
  “根据京城传来的消息,年前燕王上奏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北元有意议和,使团已到京城,陛下与朝中大臣亦有休战之意,据说是太傅与秦相联名上奏的,如今京城百姓与江湖人士都在骂秦相乃奸相。”
  “没人骂老师?”杨秀好奇道。
  李钧甫摇摇头:“没有,毕竟殿下您也知道,早年秦相一直主张议和,名声早就臭大街了。若非因为殿下与王太傅主战,曾经殿下更是剑指秦相,秦相一改当初,秦相或许·····”
  说到这里,李钧甫看了一眼杨秀,没继续说下去。
  “有什么不可说的,如果当初他不改,孤定然会杀了他祭旗。不过话说回来,当年我们能收复旧都,平定各地起义,攻到燕云十六州,秦相功不可没。”
  这话倒是不假,当年杨秀领军出征那会儿,大陈可没如今的富庶,军中物资除了靠杨秀提出的以战养战的办法,就靠着秦会不在乎自己名声,对顽固份子强硬征收钱粮,哪怕是对自己门生故吏,也不手软。
  想到这些,李钧甫便有些疑惑了。
  “说来也怪,根据京城传来的消息,我军如今对阵北元有优势,兵马粮草亦充足,秦相与王傅为何不在意名声,反倒同意议和呢?”
  杨秀若有所思,沉吟了一会儿,问道:“如今大陈可有孤的消息?”
  李钧甫没多想,回道:”自从殿下四年前重伤,何神医诊断殿下命不久矣,一年后就很少有关于殿下的言论了,最近一年多却是······“
  犹如老僧灌顶,李钧甫顿悟了,因为近来一年,民间已有传言说当今太子已死。
  “却是什么?”杨秀自问自答:“却是传言孤已死,朝中臣子要求父皇另立储君。”
  杨秀叹道:“老师与秦相是为了孤啊,想来父皇亦是如此打算。”
  很明显,因为杨秀四年毫无消息,因为民间言论,因为朝中臣子的态度,局势有些不可控了。
  而控制住局势的最好办法,就是有外部因素的冲击,北元就是最好的外部因素。
  当下赞休战事,便出现拖延的时间,或许能拖延到他杨秀出现,如果杨秀一出现,便破局了,局势随之而变。
  李钧甫问道:“殿下,那咱们是否传信各地,您已平安归来的消息?”
  “不急。”杨秀摇了摇头。
  他吩咐道:“你去叫小虎儿过来,小虎儿突然带我离开那鬼地方,估计······肯定是皇祖父的授意,我先问问他。”
  按照当时师父当初送自己到哪个鬼地方离开时的说法,自己要在那里待上五年的,之前小虎儿出现的时候,还奇怪来着。
  如今想来,恐怕是因为当下的局势,皇祖父才吩咐小虎儿来带自己离开的。
  李钧甫匆匆而去,匆匆而归,只不过身边多了个穿道袍的傻大个,傻大个一手拿着一条鸡腿,一手抱着一个包裹。
  “小虎儿,之前师叔也没多问,你来接我之前,是不是被师父或者我祖父叮嘱过什么事?”
  “师祖说让您不可荒废平日修行,说修行在于修心。杨爷爷有一封信和一个卷轴给您,不过,说是要到了京城,才让我给您。”
  两句话,徐虎点头挠头各一次。
  点头是肯定杨秀的说法,挠头则是疑惑修行在于修心的说法,因为在他看来修行就是修行,跟修心根本没关系,但是师祖却说修行在于修心,他弄不懂。
  说好听点徐虎是心性单纯,心如稚子,说难听点就是一根筋,杨秀初到清虚观就见识过了,所以他没说要看书信说的是什么,笑着让徐虎继续去吃喝,吃饱喝足就洗漱休息。
  看着徐虎离去的背影,杨秀吩咐道:“命人连夜准备几套道袍。”
  “殿下放心,老奴已安排下去了。”
  杨秀点了点头,笑道:“想来这次父皇召回北方驻军将领和燕王,江湖上的那批侠义之士也有所动作吧!”
  “殿下远见卓识,老奴远不如矣。”
  杨秀无奈的摇了摇头,只听李钧甫继续道:“的确如殿下所言,江湖上不少自命不凡的家伙去了北方,因为江湖中传出消息,陛下要杀岳将军立威,这群江湖人士前往北方沿路保护。”
  杨秀呵呵一笑,对所谓的侠义之士,颇为不屑,不知想到了什么,他又立马严肃了起来:“父皇是否真要杀岳君立威?”
  “想来真的,因为消息是从飘雪宫传出去的。”
  “嗯?!飘雪宫?”
  “殿下不知,三年前,如玉公主招揽了一批江湖人士,成立了飘雪宫,尽管多数是女子,但名声在外,比起当年殿下建立专门处理江湖事的六扇门,如今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意思,有意思啊,想来清风城帮了如玉不少吧,我记得如玉和清风城的少城主有婚约来着,应该去年就成婚了,听你这意思如玉尚在宫中,如今还未成婚?”
  听到这话,李钧甫的脸色有些难看:“启禀殿下,去年本应该成婚的,但是去年清风城前来提亲时,李如歌小王八蛋差点‘欺负’了欢乐公主,陛下以李如风教弟不严,推迟了两人成婚的时间。根据刘公公传来的消息,是清风城与贤妃的谋划,故意为之。”
  “李如歌呢?”杨秀很平淡,竟然悠闲的端起了茶杯,似乎被欺负的不是自己的亲妹妹。
  但是,了解杨秀的李钧甫知道,太子殿下怒了,接下来就该爆发的时候了。
  他战战兢兢道:“静思己过一年,如今因为龙渊剑现世江湖,李如歌正与李如风在京城。”
  “废物。”
  杨秀大怒,将手中的茶杯摔倒地上,应声而碎。
  “六扇门是干什么吃的,难道孤四年未出现便真以为孤死了,立即传令六扇门,传令王正彦等人,活捉李如歌,待孤回京,孤要活剐了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