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军营札记 / 第九节 通信营有一支强大的篮球队

第九节 通信营有一支强大的篮球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们通信营有一支强大的篮球队。这篇文章本不该由我来写,因为我不是篮球队员,对他们的许多故事知至甚少,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但是我和我们全营上下以及军部大院上至军首长,下至普通士兵都非常喜欢和热爱这支篮球队,激发我想写一些关于他们的道听途说作为引子,希望篮球队员或者知情人士继续写下去,写完整。如果有人已经写好了,那么我的这篇回忆碎片就作为一片小花絮点缀点缀。
  我们营的这支篮球队不仅闻名全五军,而且在整个南京军区空军范围里都有点名气。他们在杭州代表空五军或者驻浙空军征战杭州城,他们可以与浙江省篮球二队争向媲美;他们到上海代表空四军与相应级别的区队不相上下;他们到南京,就代表南京军区空军参加南京的比赛。人们常说国有国宝,家有家宝,通信营有营宝,篮球队就是通信营其中的一个营宝。
  这支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来自一九六一年入伍的我们这批上海兵,包括郑金龙,周培龙,朱军,佘松林,沙炳生等等,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有线连。郑金龙是我们上海城市建设工程学校的老师,他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光荣应征入伍,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在篮球队里是老大哥,球技和战术水平很高,在比赛中他是主力大将,是控球手,也就是说是球队的核心和灵魂。全体球员团结一心,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整体作用,屡屡取得胜利,为空五军和通信营赢得了荣誉。在通信营里,篮球队员个个是一专多能的好汉,在技术训练,战斗执勤中都是好样的,尤其是在大比武中成绩优异,大多是技术能手。有的是文武双全,两面开弓,例如像严华舟,还经常舞文弄墨,写写诗歌,见章浙江日报。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周培龙和后来参加军宣传队的有线连电话守机员赵桂菊两人搭档在台上演唱“逛新城”,周培龙扮演老父亲,赵桂菊扮演俏闺女,一遍走,一遍唱“看看拉萨新面貌”真是栩栩如生,顿时,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
  军里有了这支篮球队,极大地丰富了部队业余文化生活。军部大礼堂前面有个篮球场,他们经常在晚上休息时间在球场训练和比赛,吸引了许多军部人员和家属前来观看。正因为有了这支篮球队,军管理处大动“干戈”,把篮球场重新翻建,地坪和灯光作了升级改造,从此以后,训练和比赛就更多了,有时在球场上还能见到军首长也在球场上拿着篮球操弄几下。
  后来,篮球队员陆续复员回到了上海,郑金龙进了上海南市自来水厂工作,不久担任了副厂长;沙炳生到了上海动物园,后来升任上海绿化管理局工会主席;周培龙就在我厂隔壁的上海吴淞煤气厂,当上了设备科长;佘松林到水上公安局,当了警察;朱军分到上海铜材厂。他们经常怀念一起参军的老战友,特别是热心人朱军,佘松林等积极联络各处战友,多次举行聚会,大家畅叙军营生活,回忆风华正茂的当年,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但是就像“红楼梦”里讲的,没有不散的宴席,五十多年了,我们都老了,渐渐疏远了,好在有通信营的杭州聚会,我们还能有机会相聚。十分惋惜的是朱军,佘松林得了癌症,过早地离开了一大批深情的老战友先走了,像其他先走的老战友一样,我们万分痛心,又真诚地怀念他们!!
  幸会的是我和郑金龙有过一段愉快的缘源。那时我复员到上钢一厂在第三炼钢车间工作,不久担任了车间党总支副书记,当时厂里要举行篮球比赛,要求各车间参加。我们车间有很多知青,原来在学校是篮球队员,身高马大,热情很高,我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车间篮球队,开始了备战训练。那时我邀请郑金龙来帮助指导,他高兴地来到离他家较远的我们车间,精心教练篮球队员,在他的调教下,篮球队的水平提高很快,终于在有几十支篮球队参加的比赛中逐级向前进入了一轮又一轮的行列,最终参加决赛,取得了第二名,这是我们车间篮球队的最好成绩,我们所有篮球队员都非常敬佩他,感谢他,我是更加感谢我们通信营的这位老战友,通信营篮球队的主力大将!
  这就是我对篮球队的回忆碎片,我渴望有人能把他们很多精彩的故事写出来,好好记载这支有光荣历史的通信营的宝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