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看着我长大的空军大院 / 第14节

第14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近些年,美国人被这些“大厨”糊弄了二十多年后,好像有点觉醒。一些聪明的美国人常来问我,中国人吃的中国菜在哪可以吃到,我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哪你看见中国人吃,你也吃。美国人开始还觉得新鲜,往中国人扎堆的地方跑一跑,看样子大多数还是不习惯,不久又回到外卖店买起炸鸡薯条再加两勺黄米饭了。
  同美国人混久了,发现他们的思维还真是同中国人不一样,主要体现在数字计算方法上。我在酒庄卖酒,发现美国人数钱的方法不一样,他们是倒过来的。比如说一瓶酒是十四元,美国客人付二十元美钞,应找回六元。如果是中国人,脑子里一定会出现:20-14=6;美国人不这样,一定是:酒钱+找回的零钱=自己付的二十元钱。这时你会发现,美国人接过零钱后,要不不数,要不掰着指头往上加。我爱糊弄醉鬼,有时候故意少找钱,他们一旦发现有诈,总要掰半天指头,后来他们也学精了,先看看我的面部表情,觉得有些蹊跷,再掰指头。
  
  我的安大同学孙靖现在是复旦大学英语教授,最近他客座美国北卡大学,他同我谈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他说,美国语言学家在谈中美语言差异时说,中文是高敏感(HighSensitive)语言,英语是低敏感(LowSensitive)语言。如何解释这种语言现象,美国语言学家认为,中文可以用面部表情表现出来,中国人嘴里说的喜怒哀乐,在面部表情上显示也很明显;而英语语言很难在嘴里说的时候,同时又用面部表现出来,所以,英语称为低敏感语言。
  
  这里,美国语言学家只说出了其然没有说出所以然。几千年来,中国人用的虽是同一种文字,但是发音差别很大,有的地方有“九里十八音”之说。人与人要交流,只有发音,而且音差又那么大,互相很难沟通,需要常用面部表情来辅助暗示,久而久之,从中国人的脸上就能感觉出想说什么,和心里想的是什么了。而英语没有方言,走遍美国大地,都是一个调,不用表情辅助,同样能准确表达意思。近几十年来,中国人说话时多打手势,我想可能是中共建政后,政治学习太多,而且每个人都要求发言表明态度,太多的政治名词谁也不能做到一次都能用嘴说出来,于是养成了,嘴不够,手脚凑的习惯。
  
  离我的小酒庄不远,有个旧书店,除了卖旧书外,还有一个月末讲台,供NewHaven的美国没落文人在那里宣读诗作和散文。书店老板看着我每天在计算机上敲敲打打,终于有一天邀请我去作一次讲演,我读的文章是《圣经和忆苦饭》。没想到以后书店老板叫我每月必去,我说没有合适的文章了,他忙说不用不用,上台随便说几句就行,我们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你那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手势。这时我突然想起九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批判陈伯达用的“手舞足蹈”那个词,陈伯达是福建人,说闽南话,他在讲“天才论”时,怕代表听不懂,反复用手比划。
  
  到底美国语言学家说的对不对,就算是对,那么有多少实用价值,这才是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我开始观察每个来店里买酒的顾客。通常说,眼睛是面部表情的核心,又有眼能传神之说,我其实早有了观察眼神的习惯。中国人来到店里,一旦发现酒不对胃口,或价格太贵,往往不用说话,眼神先表现出来。这时我马上会推荐中国人喜欢的酒。美国人则不,常常是面无表情,眼神一点反应也没有,你实在猜不出他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而且有话也不会直说。不买吧,也不说不买,而是说他下次再来。从这细致的观察可见,真正口心不一的是说英语的美国人了。
  
  美国是一个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对软科学的研究一定也会投入巨资,对全世界各民族的语言特点不但早已系统研究,而且已经成熟地应用到政府的各部门。我想最了解中国人心理的要算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在各地的签证官了。这些签证官个个都经过严格训练,不但谙熟中文,而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断定申请者提供材料的真伪和这个人是否适合去美国,他们最会看中国人的眼神,一般有假,中国人的眼神会立刻表现出不自然。
  
  前几年一位北京的母亲联系到我,说她的儿子品学兼优,高中毕业后被美国一类大学录取,没想到被拒签了,让我一定帮这个忙,那几年还是美国911反恐严格控制去美签证时期。我经过一天一夜的反复思考后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所有材料重新准备,全部翻成英文,加多加厚,让签证官自己觉得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完这些文件;第二,在电话上进行四天的模拟训练,我当申请者,孩子扮演签证官,目的是让孩子自己找感觉;第三,再次去签证时,死死盯住签证官的眼睛。
  
  电话上我问这个孩子,第一次签证时,你的眼睛看哪呢?他说一直看着地。我说那哪行呢,想去美国混饭吃的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假材料,而你的材料全部都是真的,还有这么好的托福成绩,你一直看着地,让签证官反而有了假材料的感觉。他说他不愿看到签证官傲慢的态度,我说不爱看,也得看,实在不行,就数签证官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
  
  两个星期后,他去了,全部按要求做了,轻松拿到了签证,整个过程还不到三分钟。
  11/07/2007
  
  日期:2007-11-160:41:25
  
  大华姐和她的女室友
  康州NewHaven有很多值得骄傲,大家熟知的是Yale,大家不知道的还有一个举世无双的大公司,专门生产一次性手术器械,全世界仅此一家,这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唯一没有竞争对手的高科技产品了。老板早年五万美金起家,一生风调雨顺,表面上股票涨涨跌跌,暗中一直在收银子。我来NewHaven那年,新翻建的厂房刚落成,办公楼楼顶专门修建了一个直升机升降平台,据那里的工人说,从来没见老板坐直升机上过班。
  
  这个公司英文为:U.S.Surgical,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但劳务性生产是公司的重头戏,多年来一直是三班倒。我想,几十年来,U.S.Surgical的产品能在世界手术行业称雄,靠得是严格产品质量管理,坚持不在外地或海外建厂,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老老板退休,新老板上任,公司总战略才重新调整,准备在上海建厂,因为美国的劳务成本实在太高。几十年来,NewHaven的各国新移民找工作一般都是首选U.S.Surgical,那里不要求英语水平,也不要求有无学历,只要手巧心细就行。那里从不担心失业,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早来的广东越南移民在那儿一干就是一辈子。
  
  U.S.Surgical喜欢招中国人,中国人把自己的美德走到哪带到哪,不少一家老小二十几口都在里面工作。U.S.Surgical从外观上看早已没有“工厂”的感觉,宽敞的厅堂,螺旋上升的室内停车场,做工时穿针引线像坐办公室,给人一种大公司,上班的人都是“白领”的感觉。这也正好适应了东方人好面子的心里,前不久,我带大华姐和她的女室友到纽约法拉盛中国城看东北人高老二,主要是想用高家的厕所方便一下,高老二问她俩在哪高就,他俩也挺会答,在一家大公司做文员。高老二顿时受宠若惊,好像家里来了贵客,非要留下吃饺子。
  
  这家手术器械公司哪都好,环境职工福利都数一流,唯一不好的就是工资偏低。老职工靠熬年头,每年小时工资上提二十五美分,一旦工资提到十四,十五美金一小时,在美国还能过上舒心日子,很多家庭也都买了房子。对以各种方式到美国来淘金的大陆客来说,起薪虽然低点儿,必尽还能睡张床,吃饱饭,养个车,只不过所剩不多而已。大华姐同我说,她每月刨去各种基本开销,还能存下二百美金。像这样稳定的生活,十几年前对大陆相当有吸引力,有名校的教授放下教授职位不做,也要在这打工。近几年,大陆经济突飞猛进,已经好久没有听说大学知识分子到公司做工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