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带着系统回晚唐 / 第十一章 今天是个好日子

第十一章 今天是个好日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小二是土生土长的长安延康坊人,叫小二的人除了跑堂的之外顾名思义,上面还有一个哥哥。
  刘家兄弟姐妹四人,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均已年迈,勉强能够生活自理,但是已经没有谋生能力了。自从哥哥刘大郎在前年的襄王之乱中被流矢所伤,重伤不治撒手人寰之后,家庭生活的重担就都压在了刘小二的身上。
  只是刘家世代贫困,刘小二也没读过书,烧饼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也没什么手艺,在城里肯定是找不到体面的活计的。只有一膀子蛮力,所以一直靠着在延康坊外的码头做苦力维持家里的生计。
  弟弟刘小三给附近的酒楼当跑堂,属于小三干了小二的活,但是老板说了,现在生意不景气,所以没有工钱,只是能帮忙解决个吃饭问题,这还是看着他们家庭困难的份上。
  这年头这样的好人可不多,而且眼红这个活计的人还挺多,毕竟越是穷人家还越能生,吃不饱饭的人家多。
  妹妹刘小妹则在家里接点绣花的活计,只是那玩意慢工才能出细活,一天下来也绣不了多少钱的花,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这刚开春,码头上也没有多少船只停泊,灞河边的垂柳随风轻摆,水面吹开一片涟漪,耀出点点金光。
  春日的阳光暖洋洋的,晒得人有点慵懒,码头附近的货栈小二的吆喝听起来都像有气无力的感觉。
  刘小二站在河堤上,看向灞河上寥寥的几只货船,眉头不由轻蹙起来。
  微风吹在脸上,像母亲的手轻抚一样,这么美好的景象,就是肚子有点不应景的“咕咕”叫声。
  正在发呆的时候,忽然听见延康坊里传来一阵喧哗声,刘小二不由的好奇看去,只见一群人簇拥着几个禁军军士模样的人从一家出来,拿着东西,又走向隔壁一家。
  “这些天杀的丘八!不是又想法子在百姓家里敲诈吧!”刘小二啐了口唾沫,暗自想到。
  自从哥哥大郎前年被军士的流矢误伤之后,刘小二就恨透了这些兵痞。黄王起兵打下长安城的时候,没看他们有什么英雄表现,一个个跑的比兔子都快,祸害起老百姓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远远看见那群人里还牵了一辆牛车,车上堆得袋子看着好像是粮食,一群人围着那些禁军士兵不断作揖求饶,难不成现在禁军居然上门抢粮了?
  关中人都是有血性的,纠纠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这种性格是关中人的真实写照。
  刘小二拍了拍自己咕咕叫的肚子,看着禁军横行无忌般抢夺粮食的行径,想着自己那年迈的父母在哥哥去世时的悲痛,怒从心头起,昂起头攥紧了拳头朝禁军士兵走了过去。
  这队禁军带队的乃是杜恒,他乃是兵部尚书杜让能的族侄,贞观名相杜如晦的八世孙。
  杜家在长安也算是名门望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时的酷吏杜周,诗圣杜甫与“小李杜”中的杜牧皆是出自京兆杜氏,虽然比不了五姓七宗的显赫,但也是人才辈出。
  杜恒刚刚给一个家庭困难的老兵核发了文书,他和他十八岁的长子可以报名参加三日后的召集,给了老兵四两银子和两口袋粮食,然后让老兵在坊正的配合下按了手印确认。
  看着手上厚厚的一摞文书,代表着一个个兵源,杜恒那是发自肺腑的高兴。
  刚出门,就见一个佝偻着身子的大汉走了过来,走近一看,其实年纪并不大,不到二十岁的少年郎,只是须发没有打理,一脸的络腮胡看的比较显老。
  只见那少年攥紧拳头指向杜恒说到:“兀那汉子!为何青天白日入室勒索粮食?禁军里都没有王法了吗?”
  杜恒等人听得一愣,互相对望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还好意思笑!欺压百姓,尔等就不觉得羞耻吗?”那少年见杜恒等人目中无人的自顾自笑,更是恼羞成怒,当下就是一拳向着杜恒挥了过来。
  杜恒也没在意,一个少年能有多大力气?就顺手那么一档,却觉得好似一座山压了下来一般。刘小二天天在码头卖苦力扛货,怎么可能力气小呢?
  还好杜恒这是强化后的体质,扎稳马步,慢慢又将刘小二的手臂抬了起来,但是想要将刘小二压倒,那还需要一定时间。
  正僵持间,坊正才反应过来,喊到:“刘小二!你又耍什么愣子?还不给我住手!”
  坊正也姓刘,是刘小二的本家大伯,平日里对刘小二家也有些照顾,刘小妹绣花的活计就是坊正介绍的。
  坊正发话了,僵持的两人就慢慢卸了力,放下手来。
  坊正向杜恒陪着笑说到:“小二没读过书,没有见识,误会了众位军爷,小老儿替他赔不是了。杜将军,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别和他一般见识!”
  说罢向刘小二一瞪眼,喝到:“恁个没眼力的,还不过来向杜将军道歉?!然后让军爷给你念文书按手印领安家银和粮食去。”
  “怎么?是领粮食不是抢粮食?”刘小二知道这下糗大了,居然没看清楚就上来闹事,这下麻烦了,只是让自己按手印领安家银子和粮食是怎么回事?
  杜恒见刘小二有点尴尬和不解,当下呵呵一笑说到:“哪里!这位小兄弟是真性情!本统领怎么会计较呢?你叫刘小二?你可愿为皇上办差?”
  “给皇上办差?”刘小二一时有点反应不过来,虽然都在长安城,但是皇帝对于刘小二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与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对!”杜恒肯定的点头说道:“当今天子,知晓民间疾苦,奈何国库空虚,今上新得圣祖玄元皇帝传授仙术,意欲励精图治,中兴我大唐,故从内孥中划拨费用,招京畿百姓为军士。要求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伙食管饱,天天有肉!每月军饷二两,另每人给安家银二两,粮食一石。”
  二两银子就是两贯钱,实际银贵钱贱上还能多兑换一点,可怜刘小二从小到大就没攒过这么多钱,至于一石粮食,那也够家里吃上十天半个月的。
  “伯,俺不认识字,你帮俺看看?”刘小二看这坊正说到。
  坊正老脸一翻,喝到:“不念,这都念了一晌午咧,嗓子都干咧,都是一样的,你问问我后边的乡亲们,他们都看了一路了。”
  “好!那我摁手印了。”刘小二也是个爽快人,摁完手印后向着杜恒笑着搓手说道:“杜将军,那个俺的安家银和粮食在哪?”
  “喏!别忘了三日后在曲江外的敦化坊集合。”杜恒说完便使人提来一石粮食,再给刘小二发了二两银子。
  刘小二打开粮食袋子一看,惊呆了,都是上好的小麦,可怜这二年刘小二就没尝过细粮是什么滋味,好像从小到人大吃白面的次数一巴掌能数过来。
  刘小二扛着袋子,没有回家而是向西边跑去。
  “你不回家是要去哪?”坊正吃了一惊,赶忙喊到。
  “到西市换成糜子!”刘小二远远的回了一句。
  因为糜子的口感不如小麦,所以一石小麦可以换一石半糜子,这样刘家人能多吃几天。
  “陛下说的没错!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杜恒看着刘小二兴冲冲远去的背影,不由的感叹道,出身大家族的他根本没有这种想法。
  刘小二上西市换完糜子,又扯了二尺布,准备让妹妹给父母再做点衣服,顺便给妹妹买了一只木头钗子,她谗了好久了,给弟弟买了个糖人。看看手里的钱,又上肉铺割了点猪头肉,打了两角酒,今晚能吃顿好饭了。
  东西太多,就买了个背筐,将东西都放到背筐里,提着酒肉就回家了。
  刘老爹听到儿子的敲门声,出来开门一看,只见刘小二眉开眼笑的拿着一堆货物,吓得赶紧说道:“二郎,莫不是把哪个客商的货物拿了回来?赶紧送回去,我们老刘家世代良民,可不能干这种败坏门风的事情。”
  “爹爹!你想到哪去了?这是今天皇上征兵给的?”刘小二解释到。
  “啥?你要去当兵?那可不行!你忘了你大哥是怎么没得吗?”刘大娘这时候也从里屋出来了,听了半截话,直接就给刘小二否了。
  刘小妹这时候也出来了,看了看二哥,又看了看放在院中的背篓,那里面好像有一只钗子哎,眼睛不由一亮。
  “爹娘!大哥是被叛军害了的,孩儿这是为皇上效力,将来也是能为大哥报仇的。今天就给了安家银二两,孩儿买了点东西,还剩点银子。还给了一石小麦,孩儿给换成了糜子。以后每月的军饷就有二两银子呢!而且孩儿当兵之后伙食管饱,可以给家里省下粮食,听说还天天有肉呢!”刘小二赶忙解释道。
  在院中粮食和货物的震慑下,老夫妻俩也接受了这个现实,毕竟每月还有二两银子的军饷呢。去掉家里的吃喝用度,估计攒个两年,就能给老二说门亲事了。
  有粮有肉自然是好饭,老刘头给刘小二也倒了点酒,说到:“喝吧!去了军中,就要有男人样!喝点酒也没啥!”
  刘小二一饮而尽!
  饭后借着淡淡的酒意,刘小二心里美滋滋的想道:今天是个好日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