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撄宁传 / 卷一 第17章 在南方

卷一 第17章 在南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年轻的时候,王安在和松府城当县尉,是城里只在县令县丞之下的三号人物。
  那还是南普北成时期,照这么算起来,那王安现在可以算作三朝老臣了。不过这也没有稀奇。
  在宁朝,大官没有,八九品的三朝老臣到处都是。这个三朝,偏还真正是改头换姓的三朝,这样的老臣就更不方便拿出来细说了。
  王安年纪轻轻在和松府当上县尉,还是因为他爹就是和松府老王县尉,一辈子都在努力做好维持县府治安的工作。
  自然有人相信王安也能做到,随他爹一起举荐于他。
  所以他也干起了爹一样的差事,配上那根必备的黑哨棒。
  王安这个县尉干得也算不负重望,只是有些特别而已。
  ――·――·――
  王安县尉特别有警觉性。
  他还特别能认脸。和松府城内居民加上附近乡镇常来的,也得小几十万人,他偏偏都能分辨出来。一旦遇到生面孔,他会立刻把人拦住,问人家要路凭。
  关于这件事有两条要补充,一是据王安自己来讲,他不是能认脸,而是会嗅味。和松人有和松味,亲戚有亲戚味,居心叵测的有居心叵测之味……这种讲法更加让人不可思议。
  二是关于生人的路凭,上头需要注明三条:你是谁?从哪儿来,干嘛的?到哪儿去,又要干嘛。
  这种路凭,在王安刚当县尉时,起着防火防盗、防北方奸细的关键作用――长一张标准胡人脸四处晃的可绝对不会是探子。
  即使到了业宁两朝,南北一统再无那么多细作,路凭仍不可或缺,只是改朝换代它也随着换个样子款式罢了。哪朝的皇帝都觉得,放着人随意东游西荡不好,出不了什么好事。
  所以查路凭应该是治安工作的一项重点。但换作其他地方的县尉,查路凭查不得王安那么周到细致,有的甚至几乎不查。这不仅仅关乎县尉们视觉与嗅觉上的差距,还有别的困难。
  路凭虽是出门必备,但不仅官府能帮着开,读书人的事可特别去找府学开,一些名士、族老、致仕大官……,在凭引上盖上私鉴,也做得数。
  这样让查核工作很麻烦,总有些大诗人大思想家大名人……要么印鉴太讲究、要么与查验之人不同行、也可能两地隔得太远,会让查验的一下子自认为,完全不晓得他是哪位。
  有些本来人品端正、来历清白的小伙子,仗着自己是老主顾,有时拿个隔壁最爽朗最大方最出名的小姐姐,签的路凭也跑了出来。这时被查着,你就算打死他,他也有自己的道理。
  顺着和松府大街一路走去,两旁的房舍、栏墙上会时不时出现形状颜色各有不同的奇怪箭头,上面又写着“专治不举”、“贵妇求子”……这些说明的小字,之后你总会发现自己想要的――“当世仓圣”。
  你顺着属于它的箭头继续走,东拐西绕,可能会被引着走到城外,也可能去了某条偏僻的巷子。在你快心灰意冷的时候,定会有个大婶突然蹦到你面前――她也定有王安那种或看或嗅的异能。
  大婶问你:“哎……郎君,要办路凭不?”
  你现在便可以花上一百文,办一张比有些真的还真的路凭。给她写下相关款项填空,先交三十文订钱,半日后便可得想要路凭,童叟无欺。
  大婶接订钱后也不会马上离去,接着问你:“哎……等着也是无趣,去和小姑娘聊聊天呗?”
  你自然是拒绝的。大婶自然会继续问:“良家嫂子呢?”
  你明显有了一次对生活的选择机会,可以继续蹲在小巷青苔上或城外黄沙里等你的路凭。也可以转去另一条巷子,再花上一百文至六百文不等,喝茶聊天――或许还可欣赏些歌舞,坐着躺着慢慢等。
  ――·――·――
  王安警觉着,日复一日地找人要路凭,查核清楚。这是一个县尉能干好的事情么?当然。
  不过一个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故事而已。
  他先是想办法抓住过几个神秘大婶,于是自己便也有了一本最好的分类图鉴大全。
  王安遇上味道不同的陌生人,依例拦下,把路凭与图鉴大全比对过后,又会拿出一纸本本和自来水笔来――笔筒感觉被掏空,泥封了墨汁在内。但这个只能用一天,容易弄脏衣服不说,它会变得又干又硬又臭。
  王安手持生人路凭,一边记一边问他:“叫什么?”
  答:“刘文武。”
  “打哪儿来?”
  “闲州平为郡右务府三平乡。”
  “来干嘛?”
  “采办东西。”
  这番问答中若是刘文武记错一个字,或又是某位当世仓圣不小心弄错一个。王安抽出棍子便会把人拿下了,拖到衙里去。
  若没有问题,王安也变得和颜悦色,拍拍人的肩膀,继续说:“三平乡呀!我跟那里张家老大挺熟的,去年还一同喝酒来着,他还好吗?”
  刘文武答:“挺好的。我回去了一定记着帮官爷您带个问好口信。”这样他一时半会就回不去了。
  又或者刘文武是这么一位:“哎呀,你说跟张大熟呀……那么官爷,我俩怕也得认个兄弟了。我出来前一天,还和张大一起吃坏了肚子。我总是内急,他也一样要霸着茅厕,可不得互相让着点一起来么……呵呵……”
  王安听完照他头便是一棍,得意地说:“我没告诉你张家老大是个女的么?谁让你说那么多吃食的事情了?”
  刘文武只好这么回答:“我们乡没这个人吧?我不认识。”
  王安仍会又板了脸,阴着脸抽棍子来。
  不想遭牢狱之灾的正解是,这时别被吓到,调稳呼吸,断然说:“官爷别开玩笑了,我们乡姓张的都没有。”
  ――·――·――
  关于某个刘文武被拖去衙门,开始蹲大牢的事。中间有些过程还是免不了的,先得给王安带去他的小隔间,交待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王安在纸最后边工整写上:“以上的我都已经看过,跟我说的一样。”然后给他签名,摁上手模。再定好罪罚,找县令盖印,才算完妥。
  若不是王安的话,全按规矩来,这流程还得走得更慢。
  问讯时便至少得有两名官差在场,这实无甚用,王安则更是由于某些原因(后话再提),一个人单干。
  问讯房是在衙门的底层,上头特意开了几个窗口,让县令县丞主薄什么的,走过能看到里面的情形。王安却在墙上安了道帘子,人一带到铐上,他便把帘子一拉,房间登时更加昏暗、隔绝起来。
  王安拍拍手,把棍子搁到桌上,喝道:“好了,招吧!”
  刘文武难免被这架势惊到,不满抗议道:“我可以不说的!”
  王安回:“你不在这片世上了,就可以不说。”
  刘文武又说:“你这样不合规矩,我要找个讼师。”
  王安叹道:“这位兄弟,你是不是真吃了什么脏东西,把脑袋给吃坏了?你听说过哪个不长眼的讼师,敢招惹县尉的?”
  ――·――·――
  这些在南方的故事说明:虽然是一南一北,年轻时的王安,确和冯燕一般,行事吊诡,不讲规矩。
  其实真这么讲就讲错了,两人共同之处反而是:年轻轻便深谙某道,有了自己的规矩,也过于相信自己的异能和判断。
  这样让他俩意识到错甚或去改什么都很难。
  不可置疑的只是,每个人都不会一直年轻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