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风浪的江湖 / 3、肺结核

3、肺结核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小娇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虽然她得到了父母最多的宠爱,但依然无法阻止她三天两头的生病。为了给她看病,风畔亭夫妇把分家时分得的田陆陆续续卖了很多。三十七岁的李氏也在不断的忧虑和操劳中身体日渐虚弱。十三岁的风涛不得不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而七岁的风浪也跟着哥哥操持起各种农活。
  艰难的日子一天天的慢慢往前捱着,一直病病歪歪的小娇也长到了三岁,这时虚弱的李氏已经又有了身孕,而朱明义家的在前一年已经又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如意。三岁的满意和一岁的如意相貌相差很大,满意眉清目秀,长得非常帅气可爱,可如意则长的尖头尖脸,一对小眼睛往一起靠的很近,五官好像挤在一起。对于兄弟两个长相的差异,村民们私下里都说,满意是朱明义家的刚换腰带时生的,长的更像风家的人,而如意是换了腰带两三年后生的,长的就像朱家的人了。满意和如意兄弟两个都很健康,自从有了满意后,朱明义一家终于了却了一桩大心事,人前也扬眉吐气了,生活的非常顺心,日子越过越红火。
  相对于朱家的红红火火,风家这边却是一片惨淡。小娇还是整天不停的吃药,而又有了身孕后的李氏,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风家弥漫着的不只是不停的给家里的两个女人熬的药味,更是笼罩着一片愁云。医生在一次检查后说,李氏和小娇母女两得的都是肺结核。可能最初是小娇因身体虚弱先染上了,然后又传染给了一直在身边照顾她的李氏。医生的话对于风畔亭来说犹如五雷轰顶,肺结核在人们心中像洪水猛兽一样,无药可治,得了肺结核就相当于给母女俩个都判了死刑。医生说倒也不是无药可治,只要让病人按时吃药,休息好,多吃有营养的东西,慢慢或许也可以治愈。
  送走医生后,本就百无一用的风畔亭躲在屋外的角落里哭了起来,他不敢想像没有了李氏的家会成什么样子。还有她腹中快要出生的孩子,能顺利的生下来吗?生下来后,如果没有了李氏,他能把那么小的孩子养活吗?除了腹中快要出生的,还有那个多病的女儿,还能撑多久?一个好好的家,难道就要这样散了吗?他越想越难过,越想越为今后的生活感觉恐惧,他想放声大哭,可又不敢让李氏听到哭声。
  李氏不知道自己已得了肺结核,她只要感觉身体稍有些好转就又开始忙碌。风畔亭让她什么都不要做,只在家里养着,但是她总也闲不住。风涛和风浪兄弟两忙里忙外的跟着母亲,照顾着她和妹妹的身体,还把家里的农活都承包了下来,小小年纪,就整天在地里操持。风起年龄还小,还不会干农活,就像小尾巴似的跟在两个哥哥身后。兄弟两个的操持为李氏减轻了许多负担,让她的身体渐渐有了些恢复。风畔亭一边继续做他的小生意赚些零钱,一边操办着卖地给李氏和小娇母女俩治病。在吃了一段时间药,又得到些休息后,李氏的身体状况好了许多。风畔亭找来医生给看了一下,医生也说基本好了,但一定要注意别让她累着,保持住恢复期的营养,吃些精细的粮食。对医生的说法,风畔亭非常满意。这一年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李氏的病能好,什么生儿子生女儿,他再也不想为了要个女儿而赌上自家人的健康。
  有了小娇后,风畔亭才从别人嘴里得知,原来李氏能生女儿是因为和朱明义家的换了腰带,那时他才知道能如愿生女儿的代价是可能败家。刚开始他心里有些埋怨,这么大的事情,李氏也不和他商量一下就做决定。但后来又想想,只要她想做的事,即便和自己商量,自己也没有反对的能力,最终也还是得按她的意图。所以商不商量也没有什么区别。再说兴一家败一家之说,也不一定可信,即便是可信的,败的也不一定是自己家。这样想了之后,他的心里才又释然了。
  直到小娇开始不停的生病,他和李氏不停的卖地为她治病,他才悲哀的发现,结局真的如他最初听到这一消息时所预料的那样,败的真的是自己的家。为了给小娇治病,当初分家时分到了十亩地已经卖了五六亩,剩下的四五亩地,已收不够自己一家七口人的口粮,以后自己的孩子可能就得靠给别人打短工来挣口粮了。
  在身体略有些好转后没多久,李氏就生下了小女儿,夫妻两人给她取名巧妮。他们希望她能通过自己的巧手,为自己赚取一份好的生活。他们的愿望很美好,但现实却远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好。李氏因身体一直有病,生了巧妮后,根本就没有奶喂她,每天只能是风涛和风浪,谁想起来就抱着她去找村里其他有喂奶的孩子的人家找些奶吃。还好那时不计划生育,一个村里一年里往往有好几个小孩出生,兄弟两个抱着妹妹,今天在这家找口奶吃,明天去那家找口。村里大多都是同姓,都知道风畔亭家的状况,也都同情可怜的小巧妮,那些有奶的妇女也都愿意从自己家孩子嘴里省一口奶给小巧妮吃。
  小娇依然不时吃药,自从母亲生了妹妹后,家人对她的照顾不像当初那么认真仔细了,母亲生孩子、坐月子都得要人照顾,更小的妹妹当然更需要人的照顾。虽然奶奶和两个婶子不时的来照顾一下,但是婶子们大多只是做做样子,奶奶已经老了,只每次来也只能动动嘴,教教风涛和风浪如何照顾母亲和小妹妹。这些年中,风令仪已经去世。去世前家里的地也已经快要卖完了。幸运的是,也正因为他不善经营,几乎败光了家里的地,他们一大家才没有被划成地主或富农,而全都被划成了成份极好的贫农。
  李氏坐满了月子后,身体渐渐恢复,她就又收拾着做些简单的家务,不时给孩子们缝缝补补。风波初中已经上完,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改去了离家几十里路的运河乡去上学。从那时起,九岁的风浪就承担起了从家到运河乡往返着给大哥送食物的工作。一次送两三天的食物,每两三天就要往返上百里地。这样一送就是三年,直到后来大哥风波考上大学,吃了国家供应,就再不用他来回的跑着去送饭了。
  儿子上学、女儿和妻子生病,让风畔亭感觉钱的压力越来越大,那时已经土改,土地都已充了公,变成了集体所有,已不能再变卖了,好在土改时他们也分到了地,他的孩子们不用再像他当初预想的那样,要靠给地主打短工来挣口粮。他们只要能把自己分到的田种好了,应该还能吃得上饭。
  农村种田人靠天吃饭,最怕天灾,而风畔亭所在的湖畔乡却经常发生天灾。湖畔乡离缈山湖很近,所以起名叫湖畔乡,乡里都是平原,基本没什么河流,每年只要下大点雨,在湖畔乡就会形成洪水,漫地横流。而雨水若稍微稀少一些,则就会形成旱灾,因为乡里没有河,距离缈山湖虽说近,离湖区却也有几十里,根本不可能跑那么远去挑水浇灌田地。为此乡里种的地基本年年欠收。乡民们大都以耐灾害又比较高产的玉米、红薯等杂粮、掺着野菜维持生计。但李氏和小娇母女两个生病恢复都需要要营养,她们必须要吃白面。风畔亭每天挑着货郎挑子,一边做生意,一边努力搜罗白面,他每走一处都会问人家有白面吗?如果有他就买点,或用他货郎挑子上的东西换。但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想找到些白面谈何容易?那天他挑着货郎挑子走了无数的村,问了不知道多少人后,还是没有问到一点白面。无可奈何,他只好回家。实在找不到白面,粗粮也得让李氏吃。那天他就没有单独给李氏做饭,而煮了些红薯野菜,让李氏和他们一起吃。其实李氏本来也不忍心自己吃掺有白面的食物,却眼看着家里其他的老小都吃红薯、野菜。对于风畔亭没有单独给她做细粮食物,她没有说一句怨言。从那时起,她就和家里人一起吃起了红薯。
  改吃红薯后没有几天,李氏的身体状况又来始恶化,开始咳起血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