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风浪的江湖 / 4、丧母

4、丧母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氏的肺结核复发了,而且复发的很严重,比当初得的时候还要严重,她不停的咳嗽,还时常胸痛、胸闷、即便什么都不干,只坐在那里,也会大张着嘴喘不过气。这对于风畔亭父子几人简直是天大的打击,风畔亭本人更是因没能给妻子找到白面,以致让妻子营养跟不上,又旧病复发而自责不已。本就因家庭困难而早早懂事的风涛和风浪更加的勤谨,除了精心的操持着地里的农活,空了还要照顾生病的大妹妹小娇,抱着嗷嗷待哺的小妹妹巧妮去四处找奶喝。
  李氏的病没复发时,巧妮虽然常期吃不饱,但还总有口吃的,李氏会及时督促着风浪抱着妹妹去找奶吃,可自从李氏的病复发后,所有人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了她身上,而她也因时常胸痛、胸闷喘不过气,痛苦的忘记了提醒风浪兄弟带妹妹去找吃的。因为怕被母亲传染,可怜的巧妮常被单独放在厨房里,谁想起来时,才会去厨房抱起她去找点吃的。
  人们都说巧妮虽小,但天生是个小美人坯子,和她姐姐小娇完全不同。她细眉大眼,高鼻梁,小嘴巴,鸭蛋脸,处处透着她美人姑姑风清婉的气质。也许是因从小母亲就生病缺少人照顾,也许是因为总吃不饱,身体虚弱到了无力哭闹,小巧妮平时总是非常乖巧,很少啼哭,哥哥们把她放在哪里,她就乖乖的在哪里吮着自己的小手玩。大人和哥哥们也都很喜欢她,如果有时间,大家都愿意抱抱她,陪她玩上一会。
  小娇的病一直没有好,还是不停的吃药,但也并没有加重。在李氏生病期间,三岁的小娇身体还是维持着她以前病恹恹的样子。家里进进出出,每天有很多人,都是来看望母亲的。大人们忙着陪来看望母亲的人说话,哥哥们忙着家里地里的事情,有时有点时间,正当调皮年龄的哥哥还想找机会出去玩一会。所以生病的小娇也很寂寞,总是一个人被单独放在一个空空的房子中。大人们不让小娇和妹妹巧妮呆在一起,一是怕小娇太小,会不小心把妹妹弄伤,再一方面是因为怕小娇会把肺结核会传给妹妹。于是两个小女孩,各自独守着一个空空的房子,苦等着大人和哥哥们想起她们。
  李氏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很快就卧床不起。陈氏、风畔亭、风涛、风浪、风起,这些家里的大人和大点的孩子都心急如焚的围在她身边,在她咳嗽时帮她敲敲背,因为如果没人帮她敲背,她的痰就会卡在喉咙口里出不来,还得让人帮她去抠;而她还有时喘不过气,要有人随时在她背后让她靠着,还要用手在她后背上下搓动,以帮她顺气。她还不时的咳口血,大家又得忙着给她拿痰盂、递手巾,还要给她喂水喂药……折腾了一整天,李氏终于睡着时,陈氏才突然想起,已经一天没有人抱着巧妮去找奶吃了,她慌忙喊风浪赶紧抱妹妹去最近的刘家婶子那里给妹妹找口奶吃。风浪答应着赶紧跑去厨房,抱起巧妮时,却发现巧妮一动不动,平时柔软轻盈的身体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得的很僵硬。他赶忙抱着她去找奶奶,陈氏从风浪手中接过巧妮才发现,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饿死了!她抱着巧妮走到屋外,一屁股坐在地下掩着嘴哭了起来。风畔亭一看母亲那个样子,就知道巧妮肯定是不行了,本来这段时李氏病后,家里人就经常忘记抱她去找奶吃,再加上今天一整天都没进一口东西,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撑得住!他不敢去看巧妮的尸体,因为怕看了会忍不住痛哭。现在他是家里唯一能挑大梁的人,如果再哭的崩溃了,这个家就更加没有主心骨了。
  陈氏哭了一会后,对风浪说:“去把你三叔叫来。”
  风浪见奶奶的样子,就知道妹妹可能是已经死了,他赶紧一溜烟的跑到三叔家,把当了生产队长的三叔风畔台叫了过来。陈氏见风畔台过来,就对他说:“唉!巧妮殇了,你赶紧让人找个乱石岗子把她扔了吧。”
  风畔台一边答应一边吃惊的问:“怎么好好的没病没殃的就殇了?”
  陈氏叹息着回答说:“这一天都只顾着你大嫂了,忘了叫人带巧妮去找奶吃了,那么大点的孩子,一天一口奶都没吃上,本来平时吃到的东西就少,又饿了这么一整天……唉,赶紧找人把她扔了去吧,别老在我跟前,让我看着难过。”
  风畔台一边答应着接过巧妮的尸体,一边嘴里唠唠叨叨的抱怨说:“当初真是找事,为生闺女非要和别人换腰带,现在好了,生了两个闺女,一个饿死了,一个也快病死了,早晚还得搭上自己的命。”
  陈氏听他念念叨叨,就骂他说:“你胡说些什么废话!”风畔台见母亲生气,赶紧就住了口,抱着巧妮的尸体快步走出了大哥的家。
  风畔亭和风浪、风涛父子三人,看着风畔台把巧妮的尸体抱走,都哭了起来,只有六岁的风起,见三叔把妹妹抱走,父亲和几个哥哥还都在抹眼泪,就问风畔亭说:“大大(读第三声),三叔把巧妮抱走干啥?”
  风畔亭含泪把风起搂在怀中,对着他和风涛、风浪三人说:“巧妮没有了,你们三个千万别把这事让你娘知道。”
  兄弟三人都答应着,风浪问风畔亭说:“大大,奶奶为啥让三叔找人把巧妮扔了。”
  风畔亭叹口气说:“老人们说,小孩早殇了就得扔到乱石岗子上去,不然会把家里其他的孩子也拐走。”
  在不断的胸闷、咳血两三天后,李氏带着满腹的心事撒手人寰,闭眼去了。在她身后,留下了四个未成年的儿子和一个被疾病缠身的年幼小女。没有人知道临死前,她的心里有没有对当初换腰带那件事后悔过。她去了,留给风畔亭的是无尽的悲凉和无奈。从此后,谁来操持这个五六口人的家?谁给一家老小缝补洗浆?谁在老母面前帮自己尽孝?谁在自己遇到疑难问题时帮自己排忧解难?还有,从此以后孤寂的漫漫长夜,谁将陪自己共同面对?……
  李氏的去世,给风浪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在他今后的几十年生活中,极忌讳家中的任何人系别人的腰带,即便是兄弟姐妹间混用了腰带,也会招来他一顿打骂。要他心中,一直以为母亲的死就是缘自那个换了腰带后,“兴一家败一家”的谶语。在以后的生活中,他或多或少对满意有些亲近,总觉得他的身上或许有些风家的影子。而满意上学出息,直至后来当上县工商局的局长,他都以为是以他风家的败为代价换来的。李氏去世后,风畔亭家和朱明义家的关系依然还不错,满意也一直对风家四兄弟很尊重,每次见面总是大哥、二哥、三哥、四哥的喊着,就像喊自己的亲哥一般。而朱明义的几个孩子中,除了满意长大后在县里当了官,离开了土地外,其他兄弟姐妹都是在家务农。被风畔亭认做干女儿的桂香,后来在风起的安排下做了工人,退休后自己又家里开了商店,日子过的还算不错,满意的小弟弟顺心,后来也在风起的安排下进了派出所,做了个联防队员。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先带一下,如果以后遇到,还会再详细提起。
  李氏的丧事办的简简单单,一方面是因为家里穷,大办不起。另一方面,李氏是畔字辈的长门长媳妇,村里年龄大的和同龄人基本都是长辈,辈份比她免的,也就风浪小娇兄妹五个,和二叔风畔阁,三叔风畔台家的孩子,他们也都还小,也不能参加李氏的葬礼。
  李氏出殡的那天,风波兄弟四人披麻戴孝,手拿哭丧棒,在母亲灵前痛哭,而小娇只有三岁,穿一身孝服,由风浪风起两兄弟一边一个看着,以防止她乱跑。该在灵前拜祭的亲人都拜祭完后,随着大老执大喊一声“起杠”,棺材旁边站着的十几个棒小伙子都一起拿起绑在棺材上的杠子放在肩上。风波跪在灵前举起烧纸的丧盆猛然摔下,在丧盆破碎的瞬间,参加葬礼的亲人们都放声痛哭,负责抬棺材的小伙子们抬起棺材,踏着摔碎的丧盆走过,送殡的亲人则边哭边跟在棺材后面慢慢的往坟地方向走去……
热门推荐